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分析论文_刘春华

新化县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 湖南新化 417600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母体和婴儿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11月接受治疗的2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对于患者不同的抢救流程,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抢救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危急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依据患者是否转院分为转入组和住院组,对比分析两组母体和婴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心力衰竭、产褥感染、休克纠正的时间、再出血量、死亡例数、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住院组患者的围产儿死亡和就诊时间、失血量、孕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好于转入组患者,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须尽快的发现,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就可以有效的改善母体和婴儿结局,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孕妇危急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治疗是相对科学、安全的抢救治疗方式,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关键词: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母体和婴儿结局;危急重症抢救流程

在女性的一生之中,妊娠和分娩都是必须要经历的生理阶段,很多产妇,都是第一次生育,没有分娩的经验,家庭的因素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自身的免疫力原因,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是孕妇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当孕妇的出血量超过自身总血量的20%以上所导致的休克症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会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就是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我院于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产后出血孕妇,按照不同的治疗模式,进行研究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11月接受治疗的2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对于患者不同的抢救流程,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依据患者是否转院分为转入组和住院组。本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为22岁-42岁,平均年龄为31.2±5.4岁,初次怀孕产妇4例,多次怀孕产妇6例。孕妇最少产次为1次,孕妇最多产次为3次。孕妇的孕周为35周-43周,平均妊娠周期为41.2±1.5周。观察组孕妇的年龄为21岁-43岁,平均年龄为32.2±5.4岁,初次怀孕产妇5例,多次怀孕产妇5例。孕妇最少产次为1次,孕妇最多产次为4次。孕妇的孕周为37周-42周,平均妊娠周期为40.1±2.3周。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之间妊娠程度、年龄和怀孕次数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对比性。

1.2排除标准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都符合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患者,排除严重肢体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抢救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危急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依据患者是否转院分为转入组和住院组,对比分析两组母体和婴儿结局。

对照组患者传统抢救流程,孕妇一旦产生失血性休克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供氧,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临床体征,采取5%的碳酸氢钠溶液250ml、2000ml的静脉液、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肝进行静脉滴注。

观察组患者采取危急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治疗,孕妇一旦产生失血性休克后,快速组织医务科、产科、检验科、麻醉科、药剂科等多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活动。患者进入手术室采取平卧位,开通2条静脉通道,给予患者保暖措施,采取呼吸机铺助通气,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临床体征,对肝、肾功能,血常规、动脉血气、凝血功能、电解质等变化进行实时的动态跟踪【1】。采用限制性液体进行复苏治疗,快速输入1000ml的平衡液,等待15min后,给予500ml输贺斯进行静脉输入,纠正酸中毒的临床症状。依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如果患者出血较多,止血难度非常大,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要将子宫切除。患者抢救成功后,转入重症监护室,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采取胃粘膜和肝肾功能保护措施【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2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所有数据以及研究所得资料均采采用SPSS12.0数据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记录方式为(±s)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心力衰竭、产褥感染、休克纠正的时间、再出血量、死亡例数、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孕妇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nl,产后出血是孕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3】,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治疗措施,直接关系到孕妇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于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产妇出血后休克被称之为“黄金一小时”,在此阶段采取科学有效的复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转归和预后【4】。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心力衰竭、产褥感染、休克纠正的时间、再出血量、死亡例数、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住院组患者的围产儿死亡和就诊时间、失血量、孕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好于转入组患者,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须尽快的发现,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就可以有效的改善母体和婴儿结局,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孕妇危急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治疗是相对科学、安全的抢救治疗方式,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祖清,杨敬宁,杜娟,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15(11):1032.

[2]余艳红,黄莉萍.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5(2):148.

[3]陈敦金,许波.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3(3)171—173.

[4]于威威,吴琦嫦,王宏.2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34:4812.

论文作者:刘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分析论文_刘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