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莉祥 四川省宜宾市建国实验小学校 644000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中小学生,都应该积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由此在中小的美术教材上,对于中国山水画的鉴赏占了较大一个版块。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得教会他们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这些作品。
【关键词】聆听;艺术;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笔墨美;章法美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37-01
课改后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绘画能力和技巧,而且更多的在于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美术素养,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画家。
在中小学阶段,美术教材上有着很多鉴赏课,很多学生觉得厌烦,教师讲起来也有些空洞,有些教师干脆不讲。其实这些鉴赏课很重要,它对于提高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走近每件作品,都好比是在给每个绘画大师作了一次深刻的交流,让你受益非浅。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了更好的理解山水画作品,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对中国画有个初步的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国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按照题材,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按照表现手段和技法,又可分为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照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勾、皴、点、 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既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国画特别讲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还要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当我们的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对中国画初步的了解之后,面对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就显得不在如此迷茫了。我认为中小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作品的理解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要讲的过于深。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了个整体的了解后,让学生大胆的去品味和享受大师们创造的意境美。力求改变过去那种对山水画的学习只注重技巧,而无暇顾及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艺术形象,常常令人玩味,不可忘怀。他是中国美学传统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意境时,不要过多的去讲解文字性的东西,直接让学生静下来反复欣赏一些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同时配上适合的轻音乐或诗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大胆去感受山水画中高大山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蜿蜒,楼台耸立,帆船点点……让学生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念、那份痴情,带给学生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比如在欣赏傅抱石和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时,可配上一段轻音乐的同时再配上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学生根据画面和诗词,大胆的展开想象力,将很快感受到画面中一轮红日从浩瀚的海上冉冉升起,霞光普照大地。画面上方是千里冰封,下面则是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浩浩荡荡,郁郁葱葱。古老的长城、奔腾的黄河、蜿蜒的长江及珠穆朗玛峰都跃然纸上。近景是片片青绿丛山,点画了华茂的树木,显示了祖国江山的雄伟辽阔,使观者心旷神怡。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气势磅礴、雄伟壮美,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其次,要引领学生去欣赏大师们的笔墨美。笔墨属于中国画术语。有时也可以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的是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的是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两者相互依赖,映发完美的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中国画之用笔,同书法艺术紧密联系着,自来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画和书法都叫“写”。清人甚至说过士大夫画可以“只一写字尽之”。把书法用在绘画在,有一个区别,即必须下笔就造型。其次就是用墨,自来有“墨分五彩”的说法,表示水墨的表现力之丰富。对于“五墨”,其实就是掌握干和湿、浓和淡这两对矛盾的交错变化。比如中国现代画家:吴冠中的《山村》,他用传统的笔墨,描绘了山下的小村,通过线的流动、墨与白的穿插、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
最后,我认为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他的整个构图,布局,安排很重要,也就是体现出一种章法之美。构图绝不讲对称,不能过于呆板,要做到灵巧多变。中国山水画家常用“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来强调疏密、虚实之对比,并以此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密处在构图中应更集中、更精密的刻画,使墨、色、线充分发挥效果,对比下感到白的更白,密处更密、更突出、更加强烈给观者留下印象。中国山水画十分强调运用空白,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如果在画面中展现一片空间,我们会感到画家的思想在这段空间里驰骋。山水画中的空白,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言外之言,物外之趣,意味无穷。此外,中国山水画还直接在画面上用书法题款、印章,题款内容又常常用诗句,这样使中国画成了诗、书、画、印四者统一的综合体。画中的书法,从字体到位置,常常起着构图上衬托以至点醒的作用。还有印章的大小、位置,也是非常讲究的,不然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将遭到破坏。
当我们要去全面的去感知和理解一幅山水画作品时,我认为这三个方面应该不可缺少。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说:画家的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画面中色彩运用等。作为中小学生,我们美术教师在引领他们欣赏时,针对一幅作品,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作品中最突出的一点,让学生反复去感受,体会就够了。比如有些作品,她的意境描绘的很美,只需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一点就行了。
作为当代的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多让学生走近大师的作品,用心去聆听大师的心声,学习大师作品的美和精神以及人格的美。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艺术,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艺术伴我成长,并朝着美的世界走去!
参考文献
[1]张梦婕,《一口气读懂美术常识》,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乔宜男,《书法知识》,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3]常锐伦,《美术教学参考用书》,第16册,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1.
论文作者:童莉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山水画论文; 学生论文; 作品论文; 意境论文; 中国论文; 国画论文; 中国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