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也愈发重视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方面的不足就显露出来,所以要积极进行弥补,避免因为电力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给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要在企业电力生产管理中制定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把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仅给人们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而且进一步提高电力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应用
引言
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营,不仅能够促使它们源源不断的进行电力输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无小事,一旦出现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轻则造成电力传输的中断,重则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运用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法,精准全面地筛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风险的预判以及处置,整体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
1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因素
1.1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加强
电力企业进行电力安全管理时,对电力生产进行管理只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管理方面,还要对电力输送环节以及电力销售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所以要构建动态的电力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对电子企业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目前电力企业的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还不够重视,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特别是遇到风险时临时建立的风险小组个人责任没有进行具体的明确,因此风险评估机制还不够科学和健全,不能有效的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1.2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一些企业往往看不到生产过程中与生产环境中所存在的隐性的风险,看不到那冰山一脚之下隐藏的巨大危险。事故真实的发生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上面的不足,以及自己企业环境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企业是缺乏自我对于风险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受到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自身的知识能力限制,及时地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隐患做到及时的发现和排除,也不能使用合理的科学方式,对整个企业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
1.3不能依照安全规定生产
根据目前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现状来看,很多之前制定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到工作生产中,这样就会引发一些安全生产事故。探究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员工认为自己本身很了解工作操作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按照规定操作会加快工作效率,所以就会有侥幸心理不按照要求工作;再有就是一部分工作人员并不能完全掌握并理解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如何规范操作,这也是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2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健全电力安全生产风管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在进行企业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时,要不断健全管理监督评级体系,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实施。同时电力管理部门要对电力企业进行严管、严抓、严监督,使电力企业能够按照电力行业的规章制度以及一些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照安全生产制度开展生产工作。所以电力企业在制定监督机制时既要结合企业以往的监督评级体系,又要以电力行业的安全监督体系为前提,不断健全电力企业自身的风险监督评价机制。电力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利用监督评价指标进行整体合理的评估,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最早发现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进行有效制止,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电力安全生产风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风险识别,做好风险量化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确保电力企业平稳高效运行,应该加强风险的辨识、识别以及量化。一方面,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风险的识别与分类。安全生产风险或大或小、或轻或重,为加强风险管理,明确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风险发生区域,电力企业有必要进行风险的辨识。基于科学的风险辨识,便于安全生产人员按照风险的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危害等进行分类管控,有效降低风险的等级,整体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辨识是首要环节。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要加强风险的评估以及量化。在电力企业的生产实践中,风险辨识是首当其冲的环节,在对风险进行分类以及识别后,管理人员有必要结合工作实践来对风险进行评估,明确风险的等级以及危害,将相对抽象的风险进行量化,便于管理人员决策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2.3实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优化风险防范机制,应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风险的全方位监测以及控制。一直以来,电力企业在风险管控过程中,过多依靠人工作业小组来进行人为监测与控制,但这种人工作业的方式,极容易因人为失误或者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出现监测盲点,继而任由风险扩大。为实现风险的全面监测以及风险管理的数据化、信息化、技术化等,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智能监测以及自动监测。一方面,依托于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进行风险自动报警。当电力企业生产的某一环节出现风险因素或者故障时,系统会进行自动化的报警以及预警,便于管理人员快速响应。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实现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全方位、动态化、立体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依托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实现24 h无死角的监测。特别是建立在详实数据基础上的监测模型以及动态图谱等,可以将风险进行量化处理,同时也可以便于管理人员直观发现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大小。
2.4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方式
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不是阶段性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相应的风险管理也要进行周期性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方式在制定时要遵循系统性原则,针对不同的环节以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风险管理,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不断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实施系统性管理方式时,使每个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都参与其中,针对安全生产中风险原因的不可控性,进行整体完善的风险评估工作,避免风险管理人员抱有应付工作的心理。而且在进行电力安全生产评估时要注重评估工作的完整性,要全方位的进行评估,包括运作监管评估、各个阶段的管理等,采取多样式的评估方式有效结合开展评估,使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结语
总体来说,电力安全生产是保证电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电力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电力生产状况以及相关的一些法律规范制定符合电力企业的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就要不断健全电力安全生产风管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创新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管理理念、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方式等,最大程度降低电力生产风险的概率,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祥明.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17(35):173-174.
[2]吴风尘,王宇,韩建利.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6):169+174.
[3]杨昌能.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5(15):105-106.
[4]刘辉煌.关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要点分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2).
论文作者:郝晓强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风险论文; 电力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