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西安惠民街为例_历史文化街区论文

民族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西安惠民街为例_历史文化街区论文

民族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以西安回民街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回民论文,西安论文,为例论文,街区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社区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由于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以及群体数量的限制,少数民族社区在整个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城市中的生存发展遇到了困境。目前针对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民族工作管理、文化交流、民族权益保障、民族社区发展与城市战略选择等方面。周竞红指出,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各民族在直接交往过程中就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文化的差异,使得民族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城市民族工作遇到挑战[1]。周光大和周劲松提出采用少数民族利益的多元一体文化政策[2]。高永久认为要选择合乎实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改变目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来[3](9-12)。少数民族社区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如何使少数民族自身资源——尤其是有历史积淀的民族街区,与现代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却较少有人提到。

民族历史街区,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街区,而且是城市中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社区、一个族群社区。它有着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资源优势,目前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得到了认识。例如新加坡政府通过对国内民族文化街区小印度、唐人街的打造,体现了其城市文化多元化的价值[4]。北京市认识到回民社区牛街在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性时对其进行了重塑。这种种案例都是通过城市旅游,利用少数民族自身的资源优势,带动了民族历史街区的复兴。旅游作为现代社会潮流,通过其实现历史街区保护、民族社区发展、城市文化多元,也未尝不是一种现实而可行的尝试。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访谈分析,对比国内外实例,研究如何实现对少数民族历史街区这种双重优势资源的发展保护,解剖城市旅游在保护我国民族历史街区中的作用,为实现城市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社区发展找寻更有效的方法。

一、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民族街区

(一)少数民族街区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街区数量越来越多,不仅有历史遗留的城市民族集聚区,也有新进入到城市寻求发展的少数民族移民聚居构成的新民族区。少数民族在融入城市中时,由于生活传统、民族信仰等不同于主流文化,往往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作为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回族,在全国大散居、小集聚,在城市背景中长期处于相对内聚、封闭的状态,保留着较强的民族特色[5][18]。总之,城市中的民族街区不仅面临着文化的冲突融合,而且面临着在城市发展中的经济生存问题[6],其生存发展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二)城市多元化文化和城市旅游

1.全球城市的文化竞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城市不再以单纯的GDP作为标志,文化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7]。文化及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8]。城市多元文化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双重竞争。很多国家纷纷从政治角度提出采用多元文化处理移民和少数民族问题[9],采取城市多元文化政策的目的是:刺激移民更好地融入社会主流,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经济地位,建立平等的权利等[10]。同时,文化多元也是城市间文化竞争的重要内容。如伦敦对Banglatown的Brick Lane,新加坡对唐人街、小印度,纽约对小意大利的打造,上海的双城文化(租界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等,都无不体现了一种城市多元文化的竞争。

在实现多元文化的经济转换中,城市旅游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当下,旅游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不仅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主要的大城市率先开始了城市旅游,许多中型城市甚至小城市也紧跟步伐,以分享这种新经济带来的多种效益[11](84-87)。

2.城市少数民族街区旅游。将旅游和休闲消费作为民族历史街区复兴的“推进剂”是世界上许多城市采用的措施。例如,新加坡小印度引入市场力,通过保留当地居民原有的经济活动,促进了古建筑和传统氛围的保护[12]。纽约通过旅游商业挽救即将消失的“小意大利(little Italy)”等[13]。我国也有类似的尝试。如云南省鲁甸县政府决定筹划以拖姑清真寺为中心来筑就一个展现伊斯兰文化和突出拖姑清真寺特征的旅游胜地。此举措一方面是为了对外宣传拖姑古老的本土伊斯兰文化,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14]。北京牛街也是一个通过旅游来发展和保留传统民族街区的例子。牛街是北京最大的穆斯林社区,不仅吸引了一般旅游者,同时对回民及其他伊斯兰民族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北京市旧城改造中,牛街通过特别规划,发展商业和旅游保持了穆斯林商业街区的活力[15](271-298)。在许多西北城市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穆斯林社区,这些社区多面临着衰退和复兴的问题。研究者多认为发展旅游业复兴穆斯林社区是可行的[16]。

虽然城市旅游在帮助旧的民族社区复兴或凸现民族文化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潜力,但在一些案例中,少数民族街区的复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争论。例如,在新加坡小印度案例中,当地居民抱怨社区的改造只是对旅游者和少部分的当地居民有益处;少数民族化和商业化的过程并不会被当地居民所接受,因为这些决策都是由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旅游者和外来投资而做出的[17]。城市旅游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否有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背景下,西安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回民街作为旧城中心的少数民族历史街区,受到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西安回民街的案例研究,了解中国传统民族街区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城市旅游对传统民族街区更新、改造的可能。

二、西安回民街与城市旅游

(一)西安及西安城市旅游

西安是中国古都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成为西安的旅游主题。近年来西安旅游市场发展非常迅速,2000-2005年国内年旅游人数从1502万增长到2346万,境外年旅游人数从65.04万增长到77.6万[18]。西安由于它独特的历史资源禀赋,有着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由于回民街位于古城中心区,西安古城旅游为回民街的游客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加之其陕西、西安特产街的独特地位,而成为游客旅游的必经之地。

(二)西安回民街的历史遗迹特点

1.西安回民街的发展历史。西安回民集聚区的形成最早可上溯到唐代,中亚等国的穆斯林经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并开始逐渐集聚。从五代至北宋年间建造的大学习巷、化觉巷清真寺起,回民在这里环清真寺而居,形成聚居区。明代置府衙南北门于鼓楼南北,四周富商显贵云集,形成了以回民为主经营与生活的区域。1980年代后,回民小吃、民族特色餐饮服务、传统手工艺、古玩字画、夜市等不断涌现,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在现代城市中的生命力,城市旅游渐渐与民族经济相融合[19]。

2.现状特点。目前西安市回民最集聚的区域是鼓楼历史区,也是我们调查访谈的主体区。范围包括:西大街以北、钟楼以西、广济街以东、大皮院以南。目前有人口4500人,占地16.78公顷,建筑密度52.48%[19]。主要街道有:南北向的北院门、北广济街;东西向的西羊市、大皮院。有大、小清真寺5座,其中包括已有千余年历史的化觉巷清真大寺,回民居住区围绕清真寺,形成特色回坊。商业店面主要集中在街道两侧。社区部分住宅还是典型的旧城区风貌,所以作为西安旧城中心的回民街也几次被列入整体更新改造的范围,但是由于文化、资金等原因而被搁置。

3.回民社区的改造。西安市政府对其主要有三次改造。第一次,1991年北院门一条街改造,回民街区内没有大规模建设活动[19]。第二次,基于对鼓楼片区历史街区的保护,由挪威与中国于1997年10月签订了鼓楼区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合同[20]。这次保护性改造主要集中在街区内古院落建筑的微观单体保护、整体片区的规划管理监测、建筑间距、高度容积率控制等。第三次,2001年西大街拓展改造:为了建造西安古城形象,以西大街为主的仿唐建筑一条街改造项目本来包括了回民街区片,但是由于回民对“低价收回低价出租”的补偿方式以及改造影响了绕寺而居的传统而不满,导致回民街改造受阻。至今未进行大范围的拆迁改造。目前西安回民街的发展状态处于一种自发的旅游带动型模式。

(三)回民街旅游在西安城市旅游中的地位

虽然回民街旅游并没有搭上政府对西安旅游规划开发的顺车,但在客观上,西安作为国内的旅游大市,其潜在的旅游市场却为回民街旅游发展、民族社区复兴提供了机遇和现实可能性。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游客的最初动机都是古城旅游,来之前并不知道有一条回民街,只是来了后,对之有较高评价,并认为只要再来西安,还会来回民街。因此,西安市城市旅游的发展为回民街旅游提供了市场动力,而回民街旅游又在客观上增加了西安城市文化多元化形象。这种良性循环从侧面向我们证明,在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城市,通过旅游带动民族历史街区发展可能会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三、西安回民街旅游状况

(一)回民街的旅游经济特征

经商是回民的一大传统,这一点也与其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兰经》中有二十多处提到“出外奋斗”者,主要指的是商人,充分肯定了经商是真主所喜爱的职业[21](49)。西安回民街70%以上的回民以经商为业,且主要以回民特产店、回民饮食店为主。只有少部分靠出租房屋为生。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回民的商业、生活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回民街商业日趋繁荣,商业空间不断扩展。

目前旅游发展较成熟的是位于鼓楼下的北院门回坊风情街,由于其接近钟鼓楼广场,而成为游客进入最便利的街道。景观组成有古建筑式商业店面、古民居、仿明清街立面,经过规划的土特产摊位。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多,使回民更认识到这里历史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街立面多进行了仿古化装修。

西羊市位于北院门街后面。这一带的仿古街面也是在社区的倡导下整饰的,回民也乐意自己出资进行装修。原来主要经营清真饮食,但是由于伊斯兰教对酒的禁忌和汉民聚餐饮酒习惯的冲突,这条街慢慢演化成了一条西北土特产街。不仅有回民特产,更多的是陕西特产。他的形象也已经成为陕西特产、西安特产、西北特产集散地,而不仅仅是回民的了。只要来西安的游客想回家带点特产的都会来这里一转。

目前回民街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回民特产、回民饮食、清真寺、建筑民居、陕西特产、秦唐古玩玉器。游客市场特征是:散客多;国外游客少、国内游客多;国外游客以古玩玉器、纪念品、清真寺旅游为主,国内游客以饮食特产、清真寺为主。在关于回民街旅游吸引物调查时,国内游客多认为:饮食是他们光顾的最初动机,清真寺和很多古建筑只是顺访。在整体形象上他们并不认为清真寺和古建筑是这个区域的主体形象。而国外游客则主要以清真寺旅游和穆斯林集聚区为最初的出游动机;购买古玩玉器纪念品是他们旅游中的消费。其次,多数的游客认为能够边吃、边看、边游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所以,整体的传统氛围和集吃、游、购为一体的综合功能,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而成为回民街旅游的主要吸引力。

旅游业的发展为回民街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商业规模的空间扩展、街道景观的仿古化、美观化,回民意识中对旅游的认同和积极的态度,这些都建立在回民直接受益于旅游经济的基础上。

(二)城市旅游发展对回民历史街区社区生活的影响

回民自古都是绕寺而居,生活区布局紧凑,外店内住和下店上住的生活形式使得旅游集中在了社区的街道面和清真寺,并不深入社区生活内部,这能够很好地保持整个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回民的生活免受旅游的负面影响。

回民对外来游客的态度都很积极,认为游客越多越好,这样生意会更兴盛,并不存在什么负面的影响[22]。很少游客进入小巷小门去看他们的生活,因为大部分古建筑已经被拆除,而且街道狭小,所以生活居住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外来游客除了对古建筑文化的肯定外,对街道的熙熙攘攘的社区氛围和浓厚的传统商业气息也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旅游业的发展促成了这种传统氛围的保留,游客对当地回民特产、饮食和古建筑环境的欢迎和消费,促使这种传统古街区经商文化的繁荣。

(三)城市旅游与民族文化延续

宗教是回民内部联系的主要途径,千年古寺的内外凝聚力,促进了伊斯兰世界的宗教网络联系,也同时促进了回民社区的旅游业发展。在被调查的游客市场中,大多数的国外游客主要是赴清真寺旅游。从这一方面说,回民街的宗教气氛促进了当地的旅游。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延续。例如清真寺旅游的游客不允许进入礼拜堂,只能在门外观看,人群拥挤的探看促成了礼拜堂空间的神圣化。清真寺从一个回民可以随时进入的礼拜场所,变成了被游客市场定义的神圣地方。这样,整体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回民加强了自我文化的珍视与保护,在生活中表现为年轻回民礼拜的次数有所增加,他们认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被很多人仰望而感到自豪。

四、西安回民街目前的发展困境和挑战

西安目前的旅游规划定位是打造盛世唐都,而不符合于唐文化系统元素的回民街旅游开发系统就受到一定挑战。在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政府资金的投向主要偏向西大街仿唐建筑一条街的修建和建设大明宫城市中央公园,这样,其他区域的改造相对受到资金的限制。

研究者认为西安市在打造城市旅游主题的同时,首先应注重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多元化的城市旅游和没有主题的城市旅游一样是不成功的。例如很多市民认为西大街的改造并不很成功,虽然街道变得宽敞了、干净了、大气了,但是整体人气没有了,如今新改造的全唐式的大街还不如回民街的生活氛围好、游客多。这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多样化文化的认可,而不是单一文化主题可以解决的。在全球城市多元化竞争的今天,只有把握好文化主题的同时发展城市多元文化,才能真正立于世界城市体系之林。虽然回民街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但是这只是集中在主要街道两侧,回民街整体的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并不完善。而且主要是散客市场和西安整体旅游并不能很好的衔接。大部分游客反映道路太窄、人群太拥挤,下雨天更是难以忍受。街道区委认为大量散客使得整个市场难于管理,卫生、交通、停车问题严重,加之小三轮车的存在,旅游团车很难进入,所以一直以来回民街的游客大部分是散客,团队游客很少。这样,与近旁的钟鼓楼等市内景点就不能很好的连接。

其次,拓宽街道会不会破坏整个传统文化的氛围,进而影响回民街旅游,这也是回民街改造的一个困境。西大街改造后比以前气派了,但是人气不旺了,虽是仿古建筑,但是没有人,古城的传统气息依然很难体现。所以如何更好地保留这种文化氛围,又能和西安整体旅游市场衔接,成为回民街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城市及其中的民族社区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城市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时,稀缺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就变得很有价值了,而且还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多重影响。但是怎样在保护的同时,发展这些民族历史文化街区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旅游在凸现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关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城市旅游的发展又为少数民族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创造机会。

西安回民街作为一个城市旧城中心的民族社区,在应对城市发展和更新的潮流下能够完整地保留住自己的民族文化,旅游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关键在于旅游经济与民族经济的融合,回民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的契合。西安市政府虽然没能像新加坡打造小印度和唐人街那样,通过旅游去复兴民族历史街区,但是回民街自发的旅游经济带动了整个社区的发展和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从各方面让人们看到,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城市文化多元性、实现民族历史街区的发展和保护有着他特殊而有效的作用。

从国内外很多案例上可以看到,在整个民族历史街区的复兴旅游开发中,政府都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而西安市回民街由于其特殊性,政府并没有介入太多的力量。只是作为一个服务型的角色出现。回民街自发的旅游业对街区的复兴已经表现出潜力,如果政府能在强调城市唐文化主题的同时,注重回民街历史街区的开发,以城市文化多元化为发展目标,而不是只单纯强调唐文化主题的开发,这对于城市整体的发展将是一个层次性的提高。

标签:;  ;  ;  ;  

民族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西安惠民街为例_历史文化街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