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镇中心幼儿园,311817)
摘要:规则性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照一定规则从事的游戏。然而在幼儿园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疏于收集、懈于整理;目标模糊、选择随意;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的现状。本文笔者从规则性游戏的“收集”:确定收集标准、拓展收集途径、形成收集的氛围或意识;“整理”遵循的原则:发展的均衡性原则、游戏的趣味性原则、游戏的可操作性原则、游戏的适宜性原则;“改编”:改变情境、改变形式、丰富内容;“应用”:考虑主题开展需要,教师反思意识提升。从而以规则性游戏为载体,以规则为纽带,以发展为动力,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点亮幼儿快乐童年,在有趣的游戏和情境中轻松学到本领。
关键词:规则性游戏 收集 整理 改编 应用 优化实践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照一定规则从事的游戏。规则可以是由成人事先制定的,也可以是按照故事情节要求的,还可以是儿童按他们假设的情节自己规定的。
二、现状分析:幼儿园规则性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规则性游戏是教师们最为熟悉的游戏方式,那么幼儿园规则性游戏开展现状如何呢?为此我观察了教师们开展规则游戏的现场,收集了教师的一些问题与困惑,并结合自身实践分析如下:
1.疏于收集、懈于整理。每天忙忙碌碌,这是很多幼儿教师通病。教师们都深有体会,优秀的规则游戏不仅孩子爱玩,教育目标容易实现,而且教师组织也相当轻松,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游戏案例教师们手头太少了,虽说有配套的游戏教材,有老师们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是因为疏于收集疏于整理而让优秀规则游戏散落各处,想用时一下子又找不到,工作效率低,容易倦怠。
2.目标模糊、选择随意。游戏的适合性把握不够。不明确有些游戏到底适不适合中班幼儿,一学期下来开展的游戏质量并不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一部分游戏在开展中还存在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
3. 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教师组织游戏的积极性和反思能力不够。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孩子年纪小组织游戏会有一定难度,而教师在组织上也有一定惰性,很多游戏就一种玩法,不会去创新,小朋友玩久了失去兴趣,有些内容也比较枯燥,导致孩子们兴趣并不浓厚,游戏开展中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获得的发展并不多。教师也缺乏反思意识。
我的思考:基于以上分析,在实践中可以从规则性游戏的收集、整理、改编及应用等方面着手,重视规则性游戏的有效开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有效实践:规则性游戏的收集、整理、改编及应用
(一)确定标准,拓展收集途径,形成良好收集氛围
1.确定收集标准。我们组织每个年段每学期初都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规则性游戏案例。我们采用讨论的形式展开。首先我们要明确规则性游戏的特征,最重要需要思考的是:怎样的游戏才是孩子喜欢的?根据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带着音乐的;可以是全体运动起来的;还喜欢躲闪类和奔跑类的游戏。
2.拓展收集途径。通过讨论以后大家群策群力,从网上、教参以及日常活动相关的游戏书籍。还结合了最近最热门的抖音视频,在笑一笑、乐一乐中,发现里面有很多游戏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大家紧跟潮流,抖音既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收获了趣味性更强的游戏。
3.形成收集的氛围或意识。通过有效地收集和不断的研讨以后,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在遇到一些好的游戏时,都会在群里分享,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收集氛围,大家都有了很强的收集意识。
(二)遵循筛选原则,整理游戏内容
收集好游戏以后,需要思考如何筛选和整理规则性游戏,通过各方面的思考挑选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发展的均衡性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指南《指南》引领下的教育任务和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规则性游戏,如训练听力、记忆力、运动能力、音乐能力的等等,分类型的进行整理。
2.游戏的趣味性原则考虑各年龄段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或动作的发展水平,选择能激发幼儿兴趣、思考和探索的游戏,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起到游戏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3.游戏的可操作性原则在游戏的实施中,既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又要满足教师保护嗓子的需要,如何整理出有新意又好组织的规则性游戏,才能让教师省心省力,让幼儿开心快乐,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及时改编拓展,丰富游戏玩法
在收集、整理好游戏以后,就需要思考怎么样改编规则性游戏,才能让游戏更具趣味性、玩法更多、更具生命力,即游戏也需要发展才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各年龄段的发展及年龄特点。例如:小班的一些有趣的游戏通过怎么样改编能适合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游戏又如何改编成适合中班幼儿的,让游戏更具层次性。再比如原来只有一种玩法的游戏,通过怎么样的改编能让游戏具有好几种的玩法。
1.改变形式,促进游戏的多样化发展。
传统的游戏,在组织过程中通常由教师主导,且形式过于单一,玩过数次幼儿就显得乏味无趣。因此,我们在形式上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如《小熊换家》的游戏。
1)从规则调整
比如原先是在圆形的山洞,我们可以用粉笔绘画的形式把山洞换成三角形、正方形等幼儿常见的基础图形,让幼儿根据指定口令去找相应的山洞,这时候就考验了两个小伙伴的团结合作及快速的反应能力,让游戏的紧张氛围有了进一步提升。
2)从难度调整
比如在换洞前孩子们三人为一组站在三角形的洞里,接着当全体幼儿念完:“小熊住在山洞里,一二三四换个洞”时,教师发出口令:“全体幼儿换到正方形的洞里”,这时就更考验全体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合作能力了。两两合作的树洞里的小朋友需要快速换洞,小熊又要根据指定找不同山洞,游戏在紧张快乐的氛围中开展起来,小朋友游戏兴趣浓厚。
2.丰富内容,促进游戏更具趣味性。
体育游戏《抢椅子》是个很经典的互动游戏,简单、好玩、刺激,深受小朋友喜爱,平常我们采用分组和集体的形式开展。在游戏中,我们可以丰富内容,在音乐或敲鼓停止时,教师增加一个口令:比如去拿一本书或是去拿一个红色的东西等,让幼儿在抢椅子前有任务去完成,让游戏更有趣味性。
(四)考虑主题发展需要有效应用
在实践开展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园规则性游戏更切实可行地开展起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考虑主题开展需要
在各个主题活动中,我们要考虑主题背景下各类活动实施的关键点,在安排规则性游戏时,也要跟主题内容相契合,排一些跟主题相关的游戏,并将尝试将一些游戏进行适当改编。
2.教师反思意识提升
在规则性游戏的应用中,教师要不断留意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使规则性游戏在实践中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应用后,整理出一套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游戏手册。
随着我园“小蜗牛序游课程”的有效开展,以规则性游戏为载体,以规则为纽带,以发展为动力,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点亮幼儿快乐童年,在有趣的游戏和情境中轻松学到本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葛冰蓓(1987年10月—)女,汉族,浙江诸暨人,本科学历,职称为幼教一级,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论文作者:葛冰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游戏论文; 规则性论文; 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趣味性论文; 规则论文; 原则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