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转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佳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转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 上海 201203)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转护理中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有效缩短病人的如住院时间和病发症的发生频率,也或得了病人们的高度人认可。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冠状动脉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247-02

为了降低人机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引导病人发病前后心理以及身体的康复,采用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很重要[1]。接下来就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急性心急病人为研究对象作为讨论。其中男29例,女31例。随机分组之后,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选用个性化护理,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相关基本的资料,差异不大的情况更有利于临床对比的真实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来进行干预和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而采用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感应基础上采用个性化葫芦措施。

1.2.1心理护理 除了病发时,急性心肌梗死病发时会给病人产生疼痛感以外,病房里的心电监护仪器等一些设备,都容易给病人制造出紧张或者害怕的情绪。所以除了最大程度维持病房内的平静以外,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此类病人的救治来说尤为关键。医生应按时巡查病房详细全面的随时告知病人的病情变化,从而使病人正视疾病,加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多与病人的家属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支持家人家属,和其病人积极沟通,消除病人心理上的负担。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情况且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向医生报告。选择合理有效的办法,使病人接受治疗[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疼痛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产生的疼痛,能够刺激兴奋交感神经,从而导致心肌缺氧更为严重,进而加剧病情。所以医生应该密切监测病人发病时疼痛部位包括其发病时间周期和规律。对于已发病的患者应该第一时间进行缓解疼痛治疗,进行注射吗啡或者杜冷丁,或者使用设下含服硝酸甘油。对于特殊情况的发病者,例如持续性疼痛的患者,应该及时注射镇静剂,以免病情带来的痛楚使患者有意无意伤害到其他人和自己。同时也应根据病人的个人情况严格控制药剂,以免病人对其产生免疫或者是对药物成瘾。

1.2.3住院指导 在患者住院后,首先应立即创立静脉通路,其次进行持续式或者间断式吸氧。刚开始的氧气流量控制在4~6min,待症状稍加改善后,可调整为2~3min。同时也应重视病人在吸氧过程中,是否有中毒现象。针对于并发症的患者则可采用机械通气,并且进行实时心电监护。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应多食 低盐 、低脂、高蛋白、高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尽量防止每次吃的太饱。多吃高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顺畅。在对于急性期过后的病人,应建议其适当的进行运动,但是严禁剧烈运动,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一旦在任何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和心悸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休息。

1.2.4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坚持以病人为主要原则。这种护理模式遵循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包括家庭情况以及并发症,对其设计符合其自身的护理方案。通过每日病人的病情状况、入出院以及服药情况等信息反映制定下一步的方案计划。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护理方案,这样对于病人的护理工作相对来说更加细化,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护士也有了大量的时间看护病人,并且及时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来说都明显有所减短,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以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均无死亡病例,通过对比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频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别明显(P<0.05)。

对照组30例病人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7%),而观察组30例病人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人(10%)结果:P<0.05,其次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7.63,观察组满意度94.33,结果:P<0.05。

3.讨论

个性化护理在对于病人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抢救更多的病人,全方面的检测病人的病情,显著提高了急性肌梗死的成功率,并却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频率。个性化护理措施明显能够减少病人溶栓或PCI的时间,不但可以直接加强病人左心室功能和预后,而且能够降低颅内出血的并发症风险。与此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紧急处理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促进医院各部门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更重要的是有效提升了手术中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均无死亡病例,通过对比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频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别明显(P<0.05)。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转护理上的应用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转护理中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有效缩短病人的如住院时间和病发症的发生频率,也获得了病人们的高度人认可。

【参考文献】

[1]护理管理杂志编辑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护理管理杂志,2013,12(1),12-14.

[2]崔炜.2013年心血管病学重要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4,(5),21-22.

[3]熊丽丽.老年急性心肌梗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院学,2014,(2)453-454.

论文作者:陈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转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