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打造增长圈: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聚变论文,区域论文,战略论文,城市商业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极化”与“扩散”: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发展的战略任务
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区域经济发展总是循着“极化”与“扩散”两种路径交替进行的。“极化”,实则是中心城市的集中发展;“扩散”,则指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我国而言,发展既可以是全国规模的,也可以是大区性的,还可以是省级的,如以发展极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对全国的经济增长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以华中重镇武汉为发展极的武汉经济圈,其影响力则属于区域性的。全国大大小小的发展极及其辐射的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个经济增长圈。
全国各经济圈的发展,都需要经济政策的支持、经济要素的投入等多方面的配合,区域金融在其中发挥着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作用。全国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承担着两大重要任务:一为增长圈的“极化”,二为发展极的“扩散”。
“极化”,要求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信贷等金融手段将经济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打造经济增长圈的发展极。随着经济资源如现代生产向条件优越的核心城市集中,巨大的聚集规模效应随之产生,从而推动核心城市的发展梯度向顶端攀升。中心城市的发达程度越高,其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越强,此为发展极的“扩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化”与“扩散”都是经济利益使然,“扩散”并非发展极对周边地区的“恩赐”,也不是无偿的“援助”,完全是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扩散”往往也是新一轮“极化”的开始,是中心城市为寻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因而,极化与扩散是交织在一起的,“极化中有扩散,扩散中有极化”。北京市、上海市等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经济的“极化”与“扩散”中,以自身的优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北京市商业银行根据首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重点支持了一些市政工程建设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上海银行五年来为支持高架、地铁二号线、轨道明珠线、浦东机场龙东大道等发放几十亿元贷款,有力地支持上海市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城市商业银行打造区域经济增长圈的战略选择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性与城市商业银行区位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有无先后的时序性?全球经济发展实践给出了答案,即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又不平衡的国家里,地区性的贫穷和落后是普遍存在的;在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如果资金、技术和熟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就不宜搞“全线出击式”的投资与发展,否则,就会降低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区域经济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表明,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序性。区域经济发展中优先发展及城市商业银行优先支持的区域,可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加以确定。众所周知,经济区域间存在着土地、气候、交通等差异及由此形成不同的资源禀赋。资源的稀缺性及其自然和地域的垄断性,导致区域比较优势的形成。这使某些区域如中心城市在特定的领域或环节较其它区域有相对优势,并使同样的资金、技术与劳动力投放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在资源完全流动的情况下,生产要素将自动流向比较优势突出的区域;在资源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引导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如流向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中心城市等发展极。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城市(含城郊)企业、居民的闲置资金,再将其投放到城市中的贷款客户,其支持的对象在初期主要为中心城市,在后期由于中心城市地价昂贵、污染加重等原因,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因而信贷客户可向区域内的其它地区辐射,这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二)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先序列与城市商业银行产业战略
经济学问题都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进行最优选择的问题。在社会资金既定的条件下,对所有产业平均投放资金以期实现平衡增长,事实证明是不经济的。一个经济区域内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资源禀赋的特点,即要具有较理想的投入——产出比。只有具有区位优势并能以低成本获得的产品才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以外,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还应重点选择在本区域具有较强的后向联系效应的产业。城市商业银行支持这些产业,将产生累积性影响,即能够以一种连锁反应的方式带动其它产业的成长,使“发展”成为一个自行维持、自行强化的过程,并不断提高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互依存性。在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选择“产业升级”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产业升级,既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由技术创新所推动的增长过程。技术创新通过对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劳动力发生转移等途径,深刻影响并保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业升级,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强大动力和主导因素,其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经济学家罗斯托已经指出,区域经济增长总是由一个部门的技术创新所发动的,其过程是一个部门因技术创新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市场,进而扩大了对其它部门产品的需要,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商业银行支持区域内产业升级与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将直接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鉴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应突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极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就中南的湘江经济圈而言,长株潭三市无疑是重要的发展极。目前,三市拥有两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了湖南的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类似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密集的地区,就是发展极的“极核”,同时,也应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倾囊相助的“龙头”。
(三)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与城市商业银行客户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由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所决定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各国、各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深,相互联系、相互牵制和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体化的运行体系。大的方面是国与国之间的一体化,如欧盟随着欧元的诞生,10多个国家在经济上融为一体;小的方面是一国内部甚至是某一经济区域内部,出现了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的势头。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渤海经济圈等,区域内部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深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给各家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以中小企业居多,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则多被国有商业银行“瓜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客户结构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化经营制约因素,同时,也使城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经济增长圈内中心城市的相互融合,即所谓“融城”将给各家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也使城市商业银行与同行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攻略”是:紧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巩固中小企业中的优质客户,瞄准大中型基础建设项目,抢占优质客户市场的制高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自身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城市商业银行应优先选择三类客户:第一类是构筑经济一体化的交通网络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和核心。各经济区域都对交通网络构建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交通方式多样化,层次结构合理化,交通通畅化,对内联系异地同城化,对外交通辐射强大化等。交通建设项目作为一种基础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巨额性、规模经济性和盈利长期性的特点,必须走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融资途径。北京四环线的建设就是主要通过贷款等渠道融资,在短短的两年内完成项目建设的。各经济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轻轨)等现代交通方式耗资巨大,建成后收益稳定、可观,非常适合采用中长期贷款的方式融资。城市商业银行可单独放贷,也可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对其发放贷款。第二类是区域电网改造项目。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必伴随着电力供应的一体化,即电力同网。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形势,保证电量已不成问题,主要任务是旧电网的改造。对电网项目的贷款几乎不存在偿还能力问题。第三类是电信基础设施与服务项目。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区域内广播电视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数字化,区域内计算机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重大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区域性高速信息网的建设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城市商业银行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向电信业项目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
三、区域经济发展呼唤城市商业银行的转型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是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互动性,决定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金融必然走向一体化。与国有商业银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全国现有的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着先天的致命缺陷:经营范围局限在中心城市,即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内。以城市边界为外延的城市商业银行,其对区域经济“极化”与发展极“扩散”的功能都受到制约。在如火如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不能越出中心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坐看良机遁去。而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失去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有力支持,其步伐将不得不放慢。可见,城市商业银行走出“发展极”,结盟或者合并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体化,这既是自身发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自1995年度深圳市商业银行作为全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诞生之日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就因先天不足(前身为城市信用社)、规模偏小(平均每家资产70亿元)、资产质量偏低(账面不良资产30%以上)等原因,受到中央银行等管理层的关注。如果说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是决策层对城市中小金融机构的第一次重组,那么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联合重组则是决策层痛下决心推行的第二次重组。中央银行从2000年开始提出城市商业银行要走联合重组之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史纪良在2000年4月7日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是个趋势,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特别是相邻的几家走合并重组之路,现在已不存在政策障碍。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的进程主要取决于省、市政府的决心与态度。
合并重组应主要在经济区域内进行,按市场化原则,通过市场手段实施。既可采取吸收合并方式,也可采取新设合并方式。合并重组应稳妥推进,“水到渠成”。合并重组仅是城市商业银行朝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迈出的第一步,紧接其次的第二步、第三步是机构的拓展与机制的转变。要成为区域性银行,分支机构除中心城市外,还应下设到县城及县下的中心城镇。为防止一窝蜂地盲目抢滩设点,机构的扩张要经过科学考察,严格论证,谨慎行事。机制转变要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手,健全“三会”制度,优化决策程序;推行科学管理,实现商业经营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搞活业务层。为突出股份制的特色,第四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这就是城市商业银行产权的调整。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着政府凭借其产权地位通过行政手段左右或干预经营人员与经营行为的情形,使城市商业银行丧失独立经营的权利,容易引发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因此,要彻底实现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模式,就必须调整产权结构,减少政府干预。这要求其一是选择合适的股权代理人,如选择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或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持股,可改变当前政府直接或委托财政部门出面形成的政府干预;其二是引进非政府控股股东,将经营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入主金融业意识浓厚的企业引入,能减少银行的行政化,增加银行的商业性,从而使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按股份制、商业性原则运作。
(二)不同经济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加强联合
区域经济内部的城市商业银行努力转型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不同经济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则应加强结盟与联合。“合纵连横”现已成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方针。通过联合,城市商业银行之间能够加强业务合作,创建统一品牌,使其在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中用“一个”声音说话。2000年9月,深圳、贵阳市商业银行间进行了“合作不合并”结盟,拉开了国内城市商业银行间合纵连横的序幕。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展开技术、业务、客户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涉及电子化建设、信贷业务、资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新产品开发、人才培训等六大领域;包括实现双方银行卡的相互通用,联合办理银团贷款,建立国内信用证代理行关系,对各方在对方辖区内的客户可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委托代理双方在异地的特殊资产的转换等内容。
加强联合能使各家参与的银行共同受益,如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系统没有联行、异地汇路不畅、客户结算困难等问题将迎刃而解。联合还能使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原来因势单力薄无法承担的业务,如共同贷款、联合承兑等批发业务,可以与原有业务形成互补,不会加剧同业竞争。而计算机软件集中开发、硬件统一采购等形式的合作则能降低营运成本,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专用凭证、统一信息披露,可改变城市商业银行信誉度不高的劣势。加强联合不仅对城市商业银行有利,而且还对所在的区域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加强政策扶持
其一,在业务发展上予以扶持。取消某些歧视性政策,使地方财政部门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可以在城市商业银行存放,如取消市直局单位开户限制,将市政府所辖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部分专项基金和事业费,安排一定比例存入城市商业银行;优先安排地方性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资本金存入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国家下达给地方政府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城市商业银行参与融资;将属于地方政府管辖的收费项目和罚没收入专户安排在城市商业银行等。
其二,在财税政策上予以扶持。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承担的税赋过重,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后劲。要适当减免城市商业银行的营业税和固定资产调节税,或者采取先征后返还的形式,用于弥补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前的历年亏损或增注资本金;将地方财政在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本金分红收益五年内转作新增股本金,同时,积极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引入非国有控股股东。
其三,在不良贷款清收和不良资产处置上予以扶持。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商业银行依法收贷的任务较为繁重,但由于一些部门和企业从单位等小团体利益出发,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依法收贷执行效果差。为此,省、市等地方政府应通过组织公检法部门联合办公等形式,采取联合执法的办法,加大执行力度,消除“执行难”的问题,依法保全债权。在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集中处置问题上,地方政府应本着“搞活一家银行,带动一方经济”的立场,采取得力的措施:一是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处置方式,将不良资产完全剥离,由地方财政注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专业管理和联合经营;二是采取置换的办法,地方政府将可支配的优质经营性资产来置换城市商业银行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然后城市商业银行以置换后的优质经营性资产抵押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再反哺用于支持地方企业,从而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剥离和资产结构的良性化,从根本上消除历史“呆账”。
标签: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中心圈论文; 区域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