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社会对赏识教育的过分推崇、对惩罚教育的过度敏感,造成部分教师为了明哲保身而放弃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抛弃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应尽的责任。正确认识及运用教育中的“赏识”与“惩罚”,有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教师;教育;赏识教育;惩罚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赏识教育的片面推崇,对惩罚教育的过度敏感,许多教师为了明哲保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只敢赏而不敢罚,失去了教育应有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有序地开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甚至有日渐下降的趋势。
于是教师们纷纷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是上帝”……而教师在只能赏不能罚的教学氛围下更是难以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正确认识及运用教育中的“赏识”与“惩罚”,有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一、赏与罚在班主任工作中同样重要
现今社会父母及长辈对孩子的溺爱、无原则的迁就,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而愈益严重化、畸形化。父母和祖父母正以愚昧的爱心养成一批“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常随着孩子的好恶行事,于是养育出了许多乖张任性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也是片面强调赏识而缺乏惩罚的有缺陷的教育,他们不懂得遵守规则,以自我为中心。现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八年级)就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我行我素,不懂规矩,不懂尊重他人,在学生中影响极坏。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物欲的横流,正当教育的缺失,青少年犯罪事件自然也就层出不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教育工作中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正面的、最受欢迎的。但是在教育中,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限度的。超过合理的限度,爱就会变成溺爱、纵容、放任,这是教育中极大的弊端。
教育应以表扬、正面引导为主,但并非是唯一的方法。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罚,对成长中的学生其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1.唤起责任感
惩罚会引起危机感和焦虑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勇于承担贵任,改正错误。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总是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其家长也从不指责教导,那这个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吗?假如一个学生每天都旷课,教师每次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但这个学生还是照旧每天旷课,教师也不作出应有的惩罚,那这个学生能学业有成吗?这个学生的行为能不对他的班集体产生负面影响吗?
2.磨练意志
惩罚还能使学生用意志的努力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应有的磨练,才能养成真正健全的人格。因为我们培养学生要成为适应复杂社会需要的人,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纯洁的天使。试想,如果一些学生被训斥几句就承受不了,继而出走、自杀、残酷地报复社会,那么他们如何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去经受社会上的风风雨雨?如何活出自己的价值呢?
3.矫正行为
根据心理学中的“学习原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道德认识和是非评判能力还很不成熟,非常需要师长的引导和教育。但是有时候对他们讲道理是没多大效果的。而且,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意志品质还较薄弱,所以实施惩罚式教育管理,加强行为控制,强化纪律的约束机制是绝对必要的。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惩罚教育有暂时的抑制功能,可以用来制止学生一时的不当行为。经过一阶段的成长,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渐渐提高,到可进行说服教育时就没有必要进行惩罚教育了。
4.威慑作用
教师惩罚学生,除了能对被惩罚的学生进行教育之外,还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威慑作用.这便是所谓的“杀鸡儆猴”,通过教育个别学生达到教育集体的效果。例如,有两个学生在校园里打架,他们严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以及校规,那么就应当在全校公开给予他们适当的惩罚,以儆效尤,否则校园打架事件将会越来越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上所述,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同样重要,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学会运用赏与罚这两种教育手段。
二、教师如何做到赏罚分明
那么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如何能做到赏罚分明呢?依据前辈以及本人的经验,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该赏就赏,能不罚就不罚。赏与罚是相对的两个概念。有时候,不赏就意味着罚,不罚,也就意味着赏了。赏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尤其是在不便于或者没有必要实施处罚的时候。对于好的行为的奖赏本身已经是一种明确的导向性的行为。例如,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可以每次都表扬一下作业做得好的学生,这样,对于那些没被表扬的学生来说,相当于一种隐性的批评,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更加努力。
2.有罚必要有赏,重罚必有重赏。罚跟赏不同,是不可以单独存在的。只罚不赏很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使人抗拒。特别是对待初中生,他们的自尊心已经形成,对公平公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做到公平公正,那么将会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最终导致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有时候很多同学都做错了,但也不能对着全班发火;因为对全班发火就是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不公平的。
3.罚多不如赏少。有时,犯错误学生众多,已到了法不责众之境地,无法处罚下去,不如改为奖励那些没有犯错误的少部分同学,这样也能保持公正。另外,由于赏与罚是相对的,而赏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罚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因此,用赏取代罚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宿舍内务检查评比中,如果所教班级表现较差,许多学生都做得不合格,可以把做不合格的学生叫出来公开批评并给予处罚,但是这样做未必能收到最好效果。最好的做法我认为是:列出表现合格或优秀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公开表扬或奖励,这样做给了做得不好的学生面子,就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4.赏罚要公正。有时会听到学生们在悄悄的议论说,某某老师很偏心,听话的或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调皮的或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就严惩不贷;某某同学的爸爸是有钱人,他表现不好也能选上优秀……每个班集体都是由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如果教师在工作中赏罚不公平,很可能就会不知不觉的宠坏了一些学生,同时也失去了另一些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所以说赏罚不公不但是兵家大忌,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大忌。赏罚不信,做事不公正,学生怎么会尊重教师?想想岳飞下令处斩自己儿子的例子,该赏的必须赏,该罚的还是要罚。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赏罚公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有了威信。
5.赏罚要坚持“诛大赏小”的原则。这是处理赏罚的一个小技巧。所谓“诛大”,也就是擒贼先擒王。我们在处罚学生时,也一定要了解清楚事情经过,把板子打在为首者的屁股上,否则,处罚便不能服众。而“赏小”,是指要奖励“普通士卒”。我们老师在平时一定要更多的关注普通学生,特别是那些爱沉默的学生。在表扬和奖励时,要更多地考虑他们,这样的奖励,才更有激励作用。而那些张扬的学生则不必太多赞赏,要对他们逐步提高要求,让他们有更大进步。
6.赏罚的方式方法要得当。赏罚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如果用了不适当的方式,赏罚将可能毫无意义。赏是为了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那么赏的内容必须要有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作用。所以赏的方式最好是精神性的奖励为主,物质性的奖励为辅。罚的方式特别需要注意,因为惩罚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那些辱骂式和暴力式的完全不尊重学生的惩罚是不可取的。例如,打骂学生、公布学生隐私、家长“连坐”、孤立等。惩罚与尊重与爱相互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常用且较有效的惩罚方式有:罚抄作业、罚做劳动、罚做运动、罚站、罚写检讨、罚公开检讨、通知家长、上报政教处、给予纪律处分等。
7.赏罚只是外部的力量。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赏罚是激发、调动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毕竟只是一种外在手段。要使学生的行为长久,教师的要求必须要内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否则,一旦外部的赏罚没有了,一切可能照旧。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能成为不败之师,是因为士兵有了集体荣誉感,以成为军队一员而自豪,即使最后没有赏罚,士兵仍能勇猛作战,因为他们内心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维护常胜之师的荣誉。同样道理,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做一件事不仅仅是因为有赏罚,而是自己有义务这么做,必须这么做。这样的教育效果便长久了。
综上所述,想用一个简单的规律来概括赏与罚的效果似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还为时尚早。但是赏与罚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种手段,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如何运用赏与罚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服务。
(作者单位:广西藤县和平镇第二初级中学 543300)
论文作者:李永裕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方式论文; 效果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就会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