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710003
摘 要: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在反思中不断调整、不断进步的过程。作为中学历史老师,要想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水平,就应该对该学科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除了教学外,历史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进行不断反思,以查缺补漏、共同进步。
关键词:历史教学 反思 进步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历史老师对反思性教学理解并不深,不能发挥反思性教学的效力,需要从实践中反复学习、反复总结。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历史是讲述过去的事情,离现在比较遥远,许多学生虽然喜欢历史,但一上历史课就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一、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反应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仔细观察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以便对自己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进行有效的反馈,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和反思
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反思,并发现优点和缺点,以及时加强和改进。
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学过的一课进行小结后,再结合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除了个别同学抄书外,70%的同学写出了别具特色的小结日记。他们每次小结都采用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历史与现实联系等程序来记,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真正的反思,有时比老师想得还多。长此以往,学生通过总结和反思,能把知识结构条理梳理得比较清楚。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出检测题,然后相互交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做要比老师出达标检测题学生做要好得多。学生在交流知识结构图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并且学生在做其他同学出的测试题时也很有兴趣,热情也很高。出检测题也敢于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许多题目是老师想都不敢想的题目。比如学完了中日甲午战争后,我从学生出的十几套自我检测题中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目:“假如李鸿章和丁汝昌都是海上作战的军事专家,中日战争取得胜利,《马关条约》会不会签订?”学生做时无从下手,引起学生之间的激烈讨论,有的同学说题出得不好,不能做……经过激烈地讨论,学生认识到此题可做,那就是要充分认识清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反思中精彩导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历史课要想上得成功,良好的开端尤为重要。新奇、有趣的导入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进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个成语叫“疑神疑鬼”,请同学们说说这一成语的词性。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是贬义词,我接着说:“同学们认识非常一致,因为它确实是一个色彩强烈的贬义词。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某一特定时期和背景下,它的词性就会发生变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神充满崇拜,但当神的崇拜达到极端时,如果敢于“疑神疑鬼”,可称为哲学家;如果对神的存在表示否定,则可称为无神论者。我们这节课所要讨论的不是神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神与人的关系问题——到底是上帝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上帝?当有人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否定神的中心地位时,人文主义就产生了。经过课前的反思,这种精彩的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
四、在反思中“抠字眼”
历史学科涉及面较广,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往往对一些历史词语理解不透,概念意义把握不准,在做题中答非所问、错漏百出。对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历史概念、词语的解释,并要求学生学习历史要学会“抠字眼”。
“抠字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概念的“抠”;二是对课文标题的“抠”。如《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时,我是这样设问的:谁顺乎世界之潮流?中国在什么事件后顺乎世界潮流?另外,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顺应怎样的世界潮流?什么人去顺应近代化这一潮流?如何顺应?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铭记在心。
五、在反思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直接给学生结论,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为了深化历史教学,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在进行“经济全球化”教学时,为了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我为学生提供了一段材料:一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乘坐一辆由一位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酒的比利时司机驾驶的装着荷兰发动机的德国汽车,被一群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踪,在法国的一个隧道里发生车祸,抢救王妃的是美国医生,用的药主要产自巴西……学生读完后兴趣盎然,原来是一位记者在借用戴安娜王妃出车祸的事来阐释他眼中的全球化。这也正是现今人类所处时代的写照:世界各国或地区间的相互依存迅速提升,成为人类生存的命运共同体。
论文作者:洪小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这一论文; 潮流论文; 王妃论文; 《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