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严述与欧阳修的“摘莲”词_欧阳修论文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论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阳修论文,晏殊论文,词论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庸《神雕侠侣》以欧阳修采莲词《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开篇,其秀美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然金庸根据字面意思直解歌词“写的正是越女采莲的情景,虽只寥寥六十字,但季节、时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着、首饰、心情,无一不描绘得历历如见”①,却是完完全全的误解。这也是以往解释晏殊、欧阳修采莲词时的共同误解。以往多数解读或欣赏晏、欧采莲词者,都认为其作品描写了江南采莲女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有学者认为晏殊《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是“好一幅绚烂多姿的江南水乡‘越女采莲图’……深入刻画采莲少女的真实情感和心理活动。通过这种隐喻的方法,赞颂了她们的劳动和健康爱情”②。也有个别学者认为:“晏殊的《渔家傲》十四首,就是咏荷联章体。”③这是对古代“采莲”歌舞缺乏了解而导致的误解④。事实上,晏、欧所有的采莲词都是对酒宴上歌妓表演“采莲”歌舞的摹写,其间渗透了种种香艳的情思,与宋人其他创作于秦楼楚馆的艳词审美趣味一致。

      《墨子·公孟》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⑤《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⑥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综合表演,历史悠久。宋词配乐演唱,且时时伴以舞蹈,所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⑦我曾有《“采莲”杂考》一文,详细考察中国古代采莲舞蹈和采莲题材诗歌的起源、流变等等。此处想通过对晏、欧采莲词的具体解读,以文学文本对读舞蹈文本,分析这些词与“采莲”歌舞之关系,尝试钩沉宋代采莲歌舞的着装、化妆、布景、舞蹈动作、表演过程、情感表达等诸多环节,并探讨晏、欧采莲词主题和意蕴之异同。

      一、词牌的使用

      词牌就是宋词的歌谱,晏、欧今存采莲词用三个词牌:《渔家傲》、《蝶恋花》、《雨中花》。晏殊采莲词今存十六首,分别为《渔家傲》十四首、《雨中花》一首、《蝶恋花》一首⑧。欧阳修采莲词今存十四首,分别为《渔家傲》十一首、《蝶恋花》三首⑨。其中,三首《渔家傲》晏殊、欧阳修重出。

      第一,《渔家傲》。

      今存南宋史浩创作的《采莲舞》,对采莲歌舞过程有完整细致的记载⑩。歌舞过程中,一共演奏采莲曲六曲,分别为:《双头莲令》、《采莲令》、《采莲曲破》、《渔家傲》、《画堂春》、《河传》。其间,《双头莲令》和《采莲曲破》仅仅是演奏,无歌词。其余四曲配词演唱,全部歌舞过程中一共唱了八首采莲词。歌舞开始时,众人合唱一首《采莲令》;中间连续演唱五首《渔家傲》,全部由主舞“花心”演唱;结尾,众人再度合唱《画堂春》和《河传》各一首。据此可见,宋代采莲歌舞的主唱歌曲是《渔家傲》。晏、欧采莲词中,以《渔家傲》为多,就是遵循了宋代采莲歌舞曲的基本模式之创作。

      唐、五代无《渔家傲》创作,《全唐五代词》收录五首《渔家傲》,应该都是宋、元人依托的鬼仙词(11)。宋代《渔家傲》大量出现,现存最早的就是晏殊的这一组采莲歌曲作品。因其第一首《渔家傲》上阕结句为“神仙一曲《渔家傲》”,《词谱》推断曲调因此得名(12)。此说如果成立,《渔家傲》词牌名即来自采莲歌曲。翻检《全宋词》,采莲歌舞为《渔家傲》最为重要的主题。如史浩《渔家傲》云:“蕊沼清冷涓滴水,迢迢烟浪三千里。微孕青房包绣绮。薰风里,幽芳洗尽闲桃李。羽氅飘萧尘外侣,相呼短棹轻偎倚。一片清歌天际起。声尤美,双双惊起鸳鸯睡。”(13)再如丁羲叟《渔家傲》云:“十里寒塘初过雨,采莲舟上谁家女?秋水接云迷远树,天光暮,船头忘了回来路。却系兰舟深处住,歌声惊散鸳鸯侣。波上清风花上雾,无计去,月明肠断双栖去。”(14)宋人《渔家傲》或写边塞,或写隐逸,或写采莲歌舞之外的艳情,皆应该是后来创作主题衍变之结果。

      数条材料相互验证,可以大致断定《渔家傲》为采莲歌舞而创调,写采莲为曲调本意。

      第二,《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等,是唐、五代比较常用的词调。尤其是南唐冯延巳,写了十四首《鹊踏枝》,对北宋初期词人创作影响很深。冯延巳部分《鹊踏枝》作品,即与晏、欧之作混淆,亦可见影响之一斑。入宋之后,《全宋词》存晏殊《蝶恋花》六首,《鹊踏枝》二首;欧阳修《蝶恋花》二十一首,《鹊踏枝》一首(15)。比较而言,晏、欧创作《蝶恋花》比较多,他们对此词调相对喜爱和熟悉,故以之写采莲。晏、欧以外,唐宋留存至今作品中,没有发现以《蝶恋花》写采莲者。

      第三,《雨中花》。

      唐、五代有依托吕洞宾所作《雨中花》一首,《全唐五代词·副编》卷三将其列入“宋、元人依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词”(16)。宋人最早的《雨中花》,就是晏殊这首咏采莲舞曲的作品。其余宋人所作《雨中花》,皆无咏采莲舞曲者。大约晏殊喜爱新颖曲调,尝试以之咏采莲舞曲。

      二、舞蹈装束和动作

      明白采莲词所写乃酒宴间歌舞活动,词中所描写的装束和动作,就不是采莲女的真实着装或真实的水乡风光,更不是采莲的真实动作。词中所写,是歌舞妓的着装,或是为舞蹈特殊布置的背景。其动作也是或经过编排、或自由发挥的舞蹈动作。由此来读解晏、欧采莲词,就能较为确切地把握歌词本意。

      第一,装束。

      采莲歌舞妓之着装或舞蹈背景布置,围绕歌舞主题,有特殊要求。首先,她们是模仿水上乘舟采莲的动作,大致会有彩舫、仙舟和双桨、归棹之类与舟船相关的装束和舞蹈道具。史浩《采莲舞》之“花心”串场吟诗,便有“轻舠一叶烟波阔,嗜此秋潭万斛香”(17)之句。通常情况下,彩舫与歌舞服装连为一体,穿在歌舞妓身上,所有的舞蹈动作就有了乘舟或水上采莲的直观感受(18)。当然,将彩舫作为舞台背景布置,也是很常见的。上述的着装或布置,往往是比较大型的采莲歌舞表演时才有的装束。如果仅仅是寻常酒宴间的采莲歌舞,就没有布景,着装也相对随便。这样的生活常识,古今相通。晏殊《渔家傲》云“罨画溪边停彩舫”(19);“船头触散双

”(20);“轻桡短棹随风便”(21);“池中短棹惊微雨”(22)。欧阳修《蝶恋花》云“永日环堤乘彩舫……菱花荇蔓随双桨”(23);“缥缈仙舟”(24);“归棹莫随花荡漾”(25)。《渔家傲》云“花底忽闻敲两桨……莲舟荡……船头阁在沙滩上”(26);“孤舟挽在花阴底”(27);“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28)。

      其中,与舞蹈华美场景相一致,以装饰绚丽的彩舫最为突出。唐、宋采莲词中,因而时时出现彩舫。五代李珣《南乡子》所写“乘彩舫,过莲塘”(29),即为采莲歌舞场景描写。当时帝王或富贵人家,甚至在水面上打造彩舫,表演采莲舞蹈,以作游戏玩乐之用。五代、十国时期之闽惠帝王延钧,“端阳日,造彩舫数十于西湖,每舫载宫女二十余人,衣短衣,鼓楫争先,延钧御大龙舟以观。金凤作乐游曲,使宫女同声歌之。曲曰:‘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更红。波澹澹,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又曰:‘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闽外传》)(30)

      其次,美艳妖妓表演采莲歌舞,突出的是声色之享受。荷花是采莲歌舞必须的装束或舞台布景,人面荷花相映衬,便营造了香艳的氛围。晏、欧《渔家傲》、《蝶恋花》、《雨中花》中有荷花、拈花、如花、菱花、摘花、看花、随花、花底、花气、花腮、花阴、花露、花罩、花轻、采花、隔花、落英、红蕊、红菡萏、红妆、红幢、红粉、残红等等语词,或为装束,或为布景,或为动作,都是要给观赏者呈现一场华美的表演。换言之,荷花丛中,歌舞妓翩翩起舞,香艳妖娆,声色俱备。

      与江上水面采莲关联,会有荷叶、莲叶、青凉伞、绿扇、绿盖、绿荫、绿柄、莲茎、青房、嫩房、莲房、双苞、蕊黄、金英、宿蕊、金粉、金蕊、抱蕊、嫩藕、锦鳞、烟草、荇蔓等等景物的布置或装束,共同打造出芬芳艳丽的采莲氛围。史浩《采莲舞》中“竹竿子”念云:“爱芙蕖之艳冶,有兰芷之芳馨。”(31)其中一首《渔家傲》唱云:“翠盖参差森玉柄,迎风浥露香无定。”(32)正是这种香艳氛围的具体描摹。证之以晏、欧采莲词,晏殊《渔家傲》云“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33);“秋水上,时时绿柄轻摇扬”(34);“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35);“绿柄嫩香频采摘”(36)。欧阳修《渔家傲》云“日脚沉红天色暮,青凉伞上微微雨”(37);“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38);“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39);“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40)。红花绿叶相配,歌舞场景色调变化而协调,观赏者能够获得比较充分的视觉审美效果。

      当然,采莲歌舞妓与其他歌舞妓着装及化妆有相同之处。如晏殊《渔家傲》云“脸傅朝霞衣剪翠”(41);“粉面啼红腰束素”(42)。欧阳修《蝶恋花》云:“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43)或者晏、欧采莲词中出现的罗衣、罗袖、胭脂等。这些化妆和装束,都不适宜真实的水乡劳作女子,而是舞台的需求。史浩《采莲舞》中“竹竿子”念云:“伏以仙裾摇曳,拥云罗、雾穀之奇;红袖翩翻,极鸾翮、凤翰之妙。”(44)这样的舞美装束,罗衣轻薄,飘飘欲仙,突出歌舞妓的艳丽和性感,以及舞姿的轻盈和缥缈。

      第二,动作。

      采莲歌舞演出,歌舞相伴,舞蹈动作舒缓优美。史浩《采莲舞》中“竹竿子”念词,有如此形容:“仗以遏云妙响,初容与于波间;回雪奇容,乍婆娑于泽畔。”(45)音乐、舞蹈、美姬,相得益彰。

      围绕采莲主题,常见的基本舞蹈动作有两种:水面划行和摘花采莲。

      其一,水面划行。或穿行于菱花荇蔓与荷花之间,或黄昏归棹离去,所有的舞蹈动作都要给出水上舟行的感觉。晏、欧采莲词关于这方面舞蹈动作有诸多描写。晏殊《渔家傲》云:“轻桡短棹随风便。”欧阳修《蝶恋花》云“永日环堤乘彩舫,烟草萧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46);“

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47);“归棹莫随花荡漾,江头有个人相望”(48)。欧阳修《渔家傲》云“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49);“郎船不觉来身畔……回身急打船头转”(50);“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51)。其二,摘花采莲。这是舞蹈的主题和核心,所有的舞蹈动作和情感抒发都围绕此展开。在整个舞蹈过程中,该舞蹈动作时时重复出现。晏殊《渔家傲》云“试折乱条醒酒困。应有恨,芳心拗尽丝无尽”(52);“欲摘嫩条嫌绿刺”(53);“绿柄嫩香频采摘”(54);“越女采莲江北岸”(55)。《雨中花》云:“折得清香满袖。”(56)欧阳修《蝶恋花》云“越女采莲秋水畔……照影摘花花似面”(57);“和露采莲愁一饷……折得莲茎丝未放”(58)。《渔家傲》云“谁傍暗香轻采摘”(59);“醉折嫩房红蕊嗅”(60);“昨日采花花欲尽”(61);“贪采嫩香星眼慢”(62)。因为是舞蹈表演,故与之相伴,有星眼娇媚、嗅花怜惜、和露惆怅等表情和情感表达。

      采莲歌舞,主题是暗示或直接表达男女情爱。除了摘花采莲之外,水面上能与男女情爱发生关联的事物,时而被编入歌舞,成为表达情感的辅助手段。水面鸳鸯,成双成对,向来是男女情爱的象征物,也是采莲歌舞中常见的名物。歌舞妓或化身鸳鸯,翩翩起舞,抒情达意。晏殊《渔家傲》云“风淅淅,船头触散双

”(63);“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64)。《雨中花》云:“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65)欧阳修《蝶恋花》云:“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66)《渔家傲》云:“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惊飞不许长相聚。”(67)

是一种水鸟,色紫,喜成对游玩,又称紫鸳鸯。考察采莲舞中鸳鸯活动,大致舞蹈动作如下:双双相向而飞,愉悦睡眠花底,惊起仓皇徘徊。大意表达男女情爱的三个阶段:相识相恋,两情合欢,分手别离。以他人采莲词为证:五代李珣《南乡子》云:“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68)宋初徐昌图《河传》云:“采莲调稳,吴侣声相续。倚棹吴江曲。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69)北宋郑仅《调笑转踏》诗词相配,诗云:“白鸟孤飞烟柳杪,采莲越女清歌妙。腕呈金钏掉鸣榔,惊起鸳鸯归调笑。”词云:“擎荷折柳争相调,惊起鸳鸯多少?”(70)南宋史浩《渔家傲》云:“一片清歌天际起,声尤美,双双惊起鸳鸯睡。”丁羲叟《渔家傲》云:“却系兰舟深处住,歌声惊散鸳鸯侣。”周密《水龙吟》云:“想鸳鸯、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71)

      宋人酒宴间演绎男女情爱,总是牵连着离愁别恨,所以,采莲舞中以“惊起鸳鸯”之舞蹈动作最为常见,这应该是采莲舞一个程式化的舞蹈动作。从上文的引述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点。宋人诗歌中,对观看采莲舞之情景描写亦如此。周紫芝《西湖词二首》云“吴中小女结烟鬟,自打青腰唱《采莲》”;“何处渔郎解吹笛,并头惊起双鸳鸯”(72)。徐照《采莲曲》云:“行遍塘边不肯归,鸳鸯打起看双飞。”(73)后代观赏采莲歌舞,亦多类似叙说。元曲中,贯云石《正宫·小梁州·夏》云:“采莲人和采莲腔,声嘹亮,惊起宿鸳鸯。”(74)朱庭玉《般涉调·哨遍·莲船·幺》:“朱唇齐唱《采莲歌》,惊起双双宿鸳鸯,难道是断我愁肠?”(75)历代诗、词、曲,乃至明清民歌,言及采莲歌舞,“惊起鸳鸯”是最为常见的描述,举不胜举。

      最后,简单提一下歌舞角色扮演。读晏、欧的采莲词,可以确定有以下几种舞蹈角色:采莲女、荷叶荷花、鸳鸯、郎船。一般说来,只需在舞蹈过程中,通过上场、下场之装束和道具的更换,甚至在舞台上面也可以简单更换,便可以实现角色的转移。如穿上“彩舫”服,便为采莲女;戴上荷花或鸳鸯装饰,就实现了角色转变。最为常见的舞蹈角色是采莲女和荷花。扮演荷花,角色甚至细致到花心和花瓣之区别。落实到舞蹈上,就是舞蹈主角和配角之分。史浩《采莲舞》中,有五位舞蹈演员,其中一位“花心”是舞蹈主角。另外还有一位“竹竿子”独白者,串连台词,作为各支采莲歌舞之间的过渡。晏、欧采莲词,或者是为酒宴上简单的演唱填写,或者是由于歌舞资料的流失,不能明确角色的转换和主角、配角的区别。然而,细细品味这几十首采莲词,角色的区分和更变还是比较清晰的。

      采莲歌舞,主题、装束、基本舞蹈动作,历代相承,源远流长。

      三、采莲歌舞之主题

      南朝梁武帝改西曲,作《采莲》歌舞,借“采莲”来隐喻男女情爱,追求声与色的享受(76)。“采莲”为动宾结构,略等于另一动宾结构“追逐情爱”。这个主题,在采莲歌舞中一脉相承。宋代从宫廷到民间都盛行采莲歌舞,或者是歌舞相伴,或者在宴席间演唱采莲歌,其主题都是固定的男欢女爱。宋词繁荣于秦楼楚馆之歌舞酒宴,主题集中在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采莲歌舞之主题与此合拍。

      追逐情爱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男女相聚相恋,乃至恩爱合欢,这是采莲歌舞表演的主题之一。晏殊《雨中花》云:

      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莫傍细条寻嫩藕,怕绿刺、罥衣伤手。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77)

      上阕期待于荷花开放时节,荷叶相衬,折得荷花,馨香满袖。荷叶下有鸳鸯长相厮守,则喻男女恩情欢爱。下阕写采摘,怜惜美人,担心绿刺勾衣或刺伤嫩手。想到月明风露夜晚,歌舞结束,美人归去,词人禁不住有了留恋追忆之情。“可惜”三句,转写歌舞结束后的感慨。采莲类词作,能将美景、歌舞、美人三者结合在一起描写,内涵相对丰富。

      再以欧阳修两首《渔家傲》为例: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贪采嫩香星眼慢,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身畔。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荷叶又浓波又浅,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78)

      “贪采嫩香”的过程,就是含情脉脉相互表达的过程。星眼回眄,秋波一转,彼此吸引,甚至有点卖弄风情,这也是歌舞妓职业化的表现。然后,郎船相凑身旁,采莲女停止采莲,回身调转船头,面面相对,两情相悦,一起躲入浓密的荷花荷叶丛中。第一首词用这样完整的舞蹈表演过程,演绎了男女调情、相聚、恩爱的全过程。第二首词接着写这一对刚刚堕入热恋男女的浓情蜜意。他们频频在荷花丛中幽会,多次在荷叶底下恩爱,情到浓时,不由对未来产生了担心忧虑。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的担忧会更多一些,因此女子希望能得到山盟海誓的保证。女子自比荷花,期望恋人是“花底浪”,风雨无阻,长相往来,长相厮守。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至此叙说完毕。采莲歌舞在传唱过程中,深受民歌影响,有许多新颖别致的比喻,后一首《渔家傲》就具备此特征。采莲女愿自己的爱如同盛开的“菡萏”,年年不绝;她更希望心上“郎”的爱情如花底水浪,永远簇拥着“菡萏”,决不分离。

      有相聚便有别离,离情别思是宋词最为常见的主题,也是采莲歌舞表演的主题之一。晏殊采莲词,大都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十四首《渔家傲》,十一首写离别相思。以两首《渔家傲》为例:

      脸傅朝霞衣剪翠,重重占断秋江水。一曲采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欲摘嫩条嫌绿刺,闲敲画扇偷金蕊。半夜月明珠露坠。多少意,红腮点点相思泪。

      粉面啼红腰束素,当年拾翠曾相遇。密意深情谁与诉?空怨慕,西池夜夜风兼露。池上夕阳笼碧树,池中短棹惊微雨。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语,东流到了无停住。(79)

      前一首,秋日水波盈盈,酝酿了浓浓的离别之意。“鸳鸯惊飞”喻情人离散。“欲摘”二句,已有愁苦或惧怕的意味,这些情绪伴随着离愁而来。半夜月明,曲终人散,红腮上就挂满点点相思泪了。后一首,直接写别后相思。歌舞散去后,留下词人空对西池,在夜夜风露中空怨慕。下阕集中写荷花凋谢后池塘的冷清寂寞。夕阳笼罩池边碧树,微雨濛濛,池中短棹归去,一切都是那么冷落孤独。落英随水飘零,东流而去,无休无止,不知流向何处。只有留恋荷花者默默无语,伤心凭吊。相思离别之情,通过采莲舞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欧阳修《蝶恋花》云:

      水浸秋天风皱浪,缥缈仙舟,只似秋天上。和露采莲愁一饷,看花却是啼妆样。折得莲茎丝未放,莲断丝牵,特地成惆怅。归棹莫随花荡漾,江头有个人相望。(80)

      秋日的离情,越发愁人。和露采莲,是日常愁绪的排遣,不知不觉间采莲女便泪流满面。采莲女借藕断丝连相喻,写牵肠挂肚、纠缠不休的恋情。结尾的“江头相望”之舞蹈动作,将主题定格于相思。

      欧阳修《渔家傲》云: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81)

      花底只留孤舟,郎船不见踪影。萧萧疏雨,西风再起,离愁弥漫。风雨摧残金莲,愁思令人憔悴。采莲女以莲子和莲心相喻,写深入骨髓的相思苦痛。这两曲采莲歌舞,词人勾勒出自己心目中多情相思女子的形象。宋人更喜欢写相思,比之相聚,离别时感情更为沉滞。欧阳修十三首采莲词中,有十首是写离思的。

      有离别,就有长相聚的渴望或祝愿。晏殊《渔家傲》云:“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82)

      围绕采莲,晏、欧有时将歌词重心转向咏物,通过咏物诉说情思。最为常见的所咏之物是荷花荷叶。欧阳修《渔家傲》云: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雨笔露笺匀彩画,日炉风炭薰兰麝。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83)

      荷叶青青如玉,荷花似红绡高挂,清香宜人,牡丹亦无法与之比拟。雨与露作笔笺,描绘出一幅天然彩画;风与日为香炉,熏染出屡屡兰麝馥郁。藕丝牵连,千条万缕,无限多情。句句是在咏荷花荷叶,处处是在写佳人情思。咏物即咏怀,这是咏物词的基本创作要求。

      另一首《渔家傲》云:

      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定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日脚沉红天色暮,青凉伞上微微雨。早是水寒无宿处,须回步,枉教雨里分飞去。(84)

      词咏鸳鸯。水面鸳鸯,是情爱的象征。清风徐来,花露滋润,鸳鸯情侣,停宿花底,便引起了为情所苦之采莲女的妒忌。“惊飞不许长相聚”,是情到极苦之际的反常举动。下阕写日暮时分,雨中鸳鸯,“水寒无宿处”,显然又以惊飞的鸳鸯喻离人,写因情人离去而在凄风苦雨中煎熬时光的佳人。

      晏殊《渔家傲》亦云:

      宿蕊斗攒金粉闹,青房暗结蜂儿小。敛面似啼开似笑。天与貌,人间不是铅华少。叶软香清无限好,风头日脚干催老。待得玉京仙子到。凭向道,红颜只合长年少。(85)

      歌曲中心转向咏物。上阕写荷花开放、盛丽喧闹之后,莲房结出莲子。词人称赞荷花荷叶的天然貌美,是上天赐予,而不是铅华妆饰而成的。这里还是在盛赞歌妓的美貌。叶软香清之际,风头日脚相催,荷叶渐渐干枯,荷花渐渐凋落。词人向“玉京仙子”喊话,期望红颜长驻,陪伴少年,永远是欢乐时光。歌词表达词人对眼前歌舞酒宴和美女的极度留恋之情。

      南朝盛行采莲歌舞,喜欢用谐音修辞手法,隐约表达情思,晏、欧采莲词对这一方面有很好的继承。欧阳修《蝶恋花》云:“折得莲茎丝未放,莲断丝牵,特地成惆怅。”“莲”谐“怜”,言爱怜之心已断;“丝”谐“思”,言内心的思绪却无法真正割断。这两类字的谐音方式也都是南朝民歌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沐浴过爱河的人都知道这种藕断丝连的痛苦,欧阳修用谐音法来表达。《蝶恋花》云:“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86)《渔家傲》云:“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有时因此生发出巧妙新颖的比喻,《渔家傲》云:“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以“莲子”的苦心喻离人内心的苦痛,意味深长。因此,欧阳修采莲词还具有较为浓厚的民歌风味。晏殊采莲词亦有此类喻象。《渔家傲》云“应有恨,芳心拗尽丝无尽”;“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87)。相对于欧阳修,晏殊这类新颖比喻要少许多,欧阳修采莲词的民歌风味更浓。

      四、晏、欧采莲词之异

      北宋前期词坛,晏、欧并称,他们的歌词有许多共同点。就采莲词而言,上述之词牌、舞者装束、舞蹈动作、歌舞主题在两人作品中都大致相同。而且,上述种种,也是宋代采莲词的基本风貌。然而,晏、欧的创作个性,也多少要显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形成两者相异之处。

      具体而言,欧阳修个性张扬,在仕途与私生活两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上同样异乎流俗,敢爱敢恨,敢于公然享受醇酒美女,表现自己的自然欲望。采莲词是其坦然享受富贵生活的一种表现。其《渔家傲》云:

      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雨势断来风色定,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88)

      抒写相爱相思之情,直接明了。情人离去,或有种种原因。佳人则因相思之苦,直接化作怨恨,埋怨情人之薄幸,尽情倾诉内心痛苦。语言也比较通俗流畅。这都是欧阳修艳情词的共同特征。欧阳修曾云“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浪淘沙》)(89),就是他放纵的告白。欧阳修的采莲词,也都表现出这样的抒情特征。

      晏殊位高权重,一生少有坎坷,情绪相对平稳。晚年时时困扰他的一种情绪,就是时光流逝之感伤。晏殊虽然位极人臣,却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这就是晏殊在舒适生活环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闲愁,是摆脱不了的一种淡淡的哀伤(90)。所以,晏殊词中有特别多的对岁月无情的感触。这种特别的情绪,也融入采莲词中,成为晏殊采莲词特有的标签。《渔家傲》组曲第一首就说: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91)

      时光催人老去,还是抓紧眼前的欢乐。晏殊强调人生短暂、时空永恒的矛盾,强调及时行乐的必要性。人间万事,无休无止,不如抛开一切,陶醉在醇酒美女之间。晏殊享受醇酒美女,带有摆脱眼前愁绪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愁绪正是时光流逝所带来的。采莲词之第一首,就奠定了这样的基调,这是宋代其他采莲词所没有的。宛敏灏评价晏殊这类情感表达,即以这首词为例,云:“其旷达之情见于词者尤多,如‘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此类词,《珠玉集》中颇多,盖同叔深能了解人生如梦,富贵浮云,而主张及时行乐也。”(92)晏殊其他采莲词中亦有同样情感表达,如《渔家傲》“叶软香清无限好,风头日脚干催老”;“总是凋零终有限,能无眼下生留恋”(93)。对时光流逝之追惜,总是若隐若现地潜藏于晏殊的采莲词中。

      ①金庸:《神雕侠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页。

      ②刘扬忠等主编《唐宋词精华》,朝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251页。

      ③刘扬忠:《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126页。

      ④笔者曾在《“采莲”杂考》(载《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唐宋时期‘采莲’舞曲的表演者是歌妓,唐宋诗词借用‘采莲’类题材所要表达的是男女情爱,依然在写‘艳情’,与以后宋词‘香艳’的创作主流倾向吻合。”

      ⑤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705页。

      ⑥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页。

      ⑦⑩(13)(14)(17)(19)(20)(21)(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70)(71)(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1)(93)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5页,第1251—1254页,第1252页,第3597页,第1252页,第100页,第100页,第101页,第101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9页,第130页,第151页,第1252页,第1253页,第100页,第101页,第101页,第101页,第130页,第130页,第130页,第150页,第101页,第101页,第127页,第1252页,第1252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9页,第150页,第151页,第100页,第101页,第101页,第101页,第102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30页,第130页,第150页,第150页,第100页,第101页,第102页,第127页,第130页,第446页,第3287页,第102页,第150—151页,第101页,第127页,第130页,第100页,第130页,第130页,第101页,第149页,第101页,第150页,第141页,第99—100页,第102页。

      ⑧十六首作品依次为:《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渔家傲》(杨柳风前香百步),《渔家傲》(粉笔丹青描未得,另题为欧阳修作),《渔家傲》(叶下眠未稳),《渔家傲》(罨画溪边停彩舫),《渔家傲》(宿蕊斗攒金粉闹),《渔家傲》(脸傅朝霞衣剪翠),《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渔家傲》(幽鹭慢来窥品格,另题为欧阳修作),《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另题为欧阳修作),《渔家傲》(绿嫩堪裁红欲绽),《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蝶恋花》(玉碗冰寒消暑气)。

      ⑨十四首作品依次为:《蝶恋花》(永日环堤乘彩舫),《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蝶恋花》(水浸秋天风皱浪),《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渔家傲》(叶有清风花有露),《渔家傲》(荷叶田田青照水),《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渔家傲》(粉蕊丹青描不得,另题为晏殊作),《渔家傲》(幽鹭慢来窥品格,另题为晏殊作),《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另题为晏殊作),《渔家傲》(为爱莲房都一柄),《渔家傲》(昨日采花花欲尽),《渔家傲》(一夜越溪秋水满),《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11)《全唐五代词·正编》卷三收录无名氏《渔家傲》,后附《考辨》,略云:或“谓是南唐先主李昪时一渔者所歌”,或“谓是宋神宗熙宁中一李先生所歌,并谓此李先生即吕洞宾”,“《全宋词》三八五八页则因之录入‘宋人依托神仙鬼怪词’类吕洞宾名下”(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81—782页)。又《全唐五代词·副编》卷三“宋、元人依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词”中收录《渔家傲》4首。

      (12)陈廷敬等编《钦定词谱》卷一四,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930页。

      (15)晏殊与欧阳修部分《蝶恋花》作品重出,参见《全宋词》标注。

      (16)(69)《全唐五代词》,第1300页,第731页。

      (18)笔者2012年曾在北京展览馆观看东方歌舞团“水墨中华”大型歌舞表演,第一个舞蹈便是“采莲舞”,舞蹈女演员身着“彩舫”服。如此装束,在“采莲”舞蹈中当有传统承继。

      (29)(68)赵崇祚辑《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5页,第195页。

      (30)转引自《词苑萃编》卷一○,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97—1998页。

      (72)(73)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325页,第31400页。

      (74)(75)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359页,第1215页。

      (76)参见拙作《“采莲”杂考》。

      (90)参见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92)宛敏灏:《二晏及其词》,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63页。

标签:;  ;  ;  ;  ;  ;  ;  ;  

简论严述与欧阳修的“摘莲”词_欧阳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