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热点透视与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理论研究论文,透视论文,我国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热点透视
近几年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件中心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文件中心,是介于档案馆与参联机关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引进文件中心理论并开始试验,一直成为档案界理论研究热点,至今档案学期刊仍有不少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对文件中心的理论根据,在中国建立文件中心的利弊分析等问题上。关于文件中心理论根据的讨论,档案界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大多认为是文件生命周期学说;而关于在中国建立文件中心利与弊的讨论,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说各有理,未达成共识。
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学期刊上的文章方兴未艾,其焦点主要在文件生命周期的分阶段以及分阶段依据方面。主要有三段论和四段论之分。三段论的代表是黄坤坊、张仲仁、翁航深等,主要表达模式是:现行文件阶段——半现行文件阶段——非现行文件阶段,或者是文件的承办阶段——行政用途阶段——历史阶段。四阶段的主要代表是陈兆祦等,主要表达模式是:文件形成阶段——现行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永久保存阶段。无论是三段论,还是四段论,只是表述的不同,其基本内核是相似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分歧。
2.全宗理论研究。全宗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关于全宗理论的研究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热点。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全宗理论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宗理论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向前发展,成为档案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不少学者、专家对全宗概念、全宗分类、全宗构成条件、全宗理论的实质、全宗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馆藏全宗的主要特征与形成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理论研究成果促使档案实际部门对不同形成规律的档案采用不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进行管理,实现了全宗理论的价值。
3.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档案学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出版了专著,还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有关于国外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介绍、评价、分析,有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概念、特性、鉴定原则的论述,还有关于档案学价值鉴定系统结构分析、民国档案鉴定标准与原则研究等,特别是对于欧美的行政管理决定论、利用决定论、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等档案价值理论有了系统的认识,并认为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应成为我国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成果对档案价值鉴定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
4.档案法制理论研究。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档案法制理论就成为档案界研究热点之一,据笔者统计,10多年来,仅在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有上千篇,已经出版了3部档案法规学著作。主要论题集中在档案立法原则、档案法规体系、档案法律关系、档案执法监督等方面。有争议的文章很少,大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与研究。
5.档案本质属性研究。关于档案本质属性的研究,档案界前辈早已提出是“原始记录性”。但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档案的本质属性不是原始记录性,分别提出了“结构性”、“备以查考性”、“历史性、实践性、物质属性三属性交集”等观点,由此引起了激烈的争鸣,成为档案学理论研究热点之一。原始记录性肯定派和否定派此起彼伏,各持己见。但大多研究者仍赞同“原始记录性”,认为这一观点最科学、最能反映档案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是区别其它事物的根本所在。
6.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研究。我国关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研究,始于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之后,当时加拿大T·库克和法国C·诺加雷分别在第三、四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主报告中占相当大的篇幅具体论述了电子文件,美国著名电子文件专家戴维·比尔曼所作的题为《虚拟档案(Virtal Archives)》的辅助报告,专门论述了电子文件及其管理。这些报告引起了与会各国档案工作者强烈共鸣,在中国档案界同行中也引起了较大震动。大会后,国家档案局作出一项重要决策:成立电子文件管理研究课题小组,对此新课题展开研究,此后,这一课题成为档案界最热门的研究内容,各种档案学刊物上发表的此类文章铺天盖地,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关于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的概念、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条件、电子档案特性、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等等。此课题不仅是广大档案学研究者自发的、个体的研究热点,而且是档案部门集体攻关研究项目,国家档案局及部分地方、大学档案部门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7.档案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研究。关于档案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研究,一直是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大多从不同侧面提出问题,如档案学教育结构、档案人才素质培养、档案人才知识结构、档案人才职业道德、档案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档案学课程体系设置等等,争议性问题不多。
8.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从1984年邓小平发表“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以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一直成为我国档案界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对象、开发利用的意义、开发利用的途径等内容。关于此问题的研究,不仅文章较多,而且出版了著作。
二、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热点中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对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8大热点的透视,我们可以了解到档案学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有些方面已达成共识,对档案工作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也了解到在哪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与问题。为了深化档案学理论研究,我们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出今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生长点与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各种观点、说法较多,但公认性、重大突破性的理论较少。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研究者提出了许多观点,对有关问题存在多种说法,如前所述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档案本质属性,还有档案商品论、档案有偿服务论、以档养档等等都存在若干不同观点与说法。通过热点讨论之后不了了之的多,达成共识的少;有的新观点缺乏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有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有些新观点未能深入下去、丰富起来,因而也很少形成真正有影响的学术派别和具有重大突破的公认性档案学理论。在新的世纪,档案学理论研究一方面需要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另一方面还要使这些新观点、新理论、新热点有较大突破性进展,并能成为公认的理论为档案界所接受。
2.应用性理论热点多,基础性理论热点少。在上述8大热点中,大部分属于档案学应用性理论课题,而属于基础性理论研究热点的内容很少,这反映出档案界较重视和热衷于应用理论的研究,这虽然是必要的,但也反映出忽视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问题。档案学理论研究应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方面,都应重视,两者不可偏废。如果忽视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对档案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是不利的,档案学学术地位也是很难得到提高的。今后在进一步对应用性课题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关于档案学特性、档案学发展方向、档案学发展规律、档案学理论体系、新型档案馆(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依据、档案事业发展环境等等都应成为今后档案界理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并应尽快取得研究成果。
3.跟踪性、持续性热点多,转换性、创新性热点少。关于文件中心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档案法制理论等热点几乎都是长期以来即十年以至几十年一直研究的课题,大多属跟踪性和持续性研究热点,它的优点在于对有关问题持续不断地进入深入具体的研究,使有关课题向纵深发展。但与别的发达学科相比,档案学理论研究热点显得比较内向与封闭,对新时代新事物的接受和引进比较缓慢,热点转换不够频繁,新颖性、创新性热点较少,缺乏活力,除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理论较新以外,其它均属跟踪性和持续性热点问题。有些研究课题,十几年前就是档案学研究热点,经过不断研究,反复炒作,同十几年前比较,并没有什么进展,且很多是从外围方面不停地讨论,如文件生命周期段的划分,不仅有三段四段之分,而且三段四段之中各有三四种表达模式。这主要是从外在形式上划分的,没有实质的不同。还有一些属于早有定论而现在并没什么新意或没有说服力的炒作,如全宗理论的实质,早已被认为是来源原则和历史联系,但现在仍然还是这两种观点进行反复争论。再如档案的本质属性研究也是如此,这些问题老是在“旧框框”中打圈子是很难发展和提高的。对于档案工作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结合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根据、与传统档案馆的关系、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等新的研究课题,至今还未成为档案界理论研究热点,只是近年来有所涉及。任何一门学科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创新,要创新就要把握现代社会及科学研究的前沿,注重联系社会发展潮流,关注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我国已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理论,不少城市已提出建设数字城市,图书情报界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较大成果,数字图书馆已作为一些名牌大学的招生方向,而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还显得非常薄弱,还没有加强研究。同时,档案学研究如何摆脱“经验性”发展模式,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以及21世纪档案界的核心领域和学科定位等课题都应成为新一轮研究热点。总之,应使档案学研究充满活力,在不断的热点转换过程中,跳跃式地向前迈进。
4.国外引进性热点多,国内本土性热点少。纵观目前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可以看出,研究者大多致力介绍国外较为成熟的档案学研究成果,如文件中心、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等热点都是从欧美一些国家引进,对其进行介绍、分析与评说。虽然为中国开展档案学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但如何使国外的有关理论融合到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中,成为指导档案工作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内容不多,特别是国内档案界本土性自身热点较少,例如,关于档案学本身的一些学科理论问题既没成为研究热点,也没对其深入研究,只是少数学者偶而论及。再如:关于档案工作发展规律、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档案工作中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理论及其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档案工作特色、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目标、档案馆在现代社会中的服务理念与功能、档案馆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理论等等,都只是有所涉及,还没有形成研究热点,都需要加强研究。既要与国际档案学接轨,使中国档案学成为国际档案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要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档案学理论为我所用,应立足中国档案事业实际,根据我国档案工作情况,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
5.描述性定性研究居多,数据性定量研究颇少。从档案学热点问题的文章和著作中我们可看到,档案学理论研究大多属于定性分析与描述性研究。当然,关于档案学研究中的许多模糊现象及若干理论问题是可以采用这种研究方法去表现和反映的,不一定都要强行采用精确的方法。问题是,如果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完全采用这种方法,而定量分析太少或根本没有,也是需要改进的。因为,档案学理论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的结合运用,有不少理论问题也可以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去判断、推导、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改变那种无实质性内容的空泛议论,从而增强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说服力。所以,档案学理论研究中还应注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将有关硬性数据与档案工作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本质联系起来,将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有关数据透过质的表现形式,发现并找出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及档案学科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