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摆正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度论文,家长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苛求,有些孩子离家出走;由于父母片面地看重孩子成绩单上的分数,有些孩子高分低能;由于父母忽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些孩子厌学逃课。我们需要进行反思,摆正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给他们自由呼吸的空间,而不是束缚他们。惟有此,才能培育出健康而成功的新一代!
孩子出走悲剧的发生,源于家长对他学习成绩的苛求
如今,成功的父母,会因不出色的孩子感到耻辱;而不成功的父母,反倒更缺乏宽容。相当一部分父母把子女成功,当作自己成功的最后赌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惨烈的故事便在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你要是考不进市重点,我就抹脖子!”——这是一位母亲大人在对女儿恐吓。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女儿终于如愿以偿考进了重点中学,母亲以百般的宠爱善待她,因为女儿替娘争了光。
“你必须在全班考第一。”显然,母亲的筹码在升值。看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会搁浅在一个水准。父母有胜人一筹的心理,儿女们就得拚命,渐渐,这位女儿脸上笑容在消失,焦躁与不安爬上了眉宇——学习上她没有成为全班第一,“期末考试成绩要是达不到90分,我给你抹脖子!”母亲威胁的口吻还是那样坚决。终于有一天,女儿离家出走了。3天后,人们在近郊的一座桥下找到了她,这时的她,蓬头垢面、饥困交加……
对于美国人来讲,重要的是他们为孩子做了些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讲,重要的是孩子们为父母争光了没有。为了替父母争光,孩子在寒暑假放弃休息,参加各种补习班;为了替父母争光,听觉欠佳,辨音能力低,也得勉强在家庭教师面前学琴;为了替父母争光,色弱的孩子在艰难地学习作画;也是为了听父母的话,孩子考学校填报志愿必须是父母喜爱的专业,如果专业与父母心意不一,家长与子女关系顷刻反目。在一些父母看来,孩子是我生的,吃的、穿的、用的一切都是我供给的,你就得听从我的安排,在父母“周密”的安排下,孩子的自我意识丧失了,自由不存在了。
●专家忠告:父母与子女是相互独立的人,若父母一味地苛求子女,不切实际地要求子女按自己的意志办事,把子女变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只会导致子女身心的畸形发展。学习成绩对孩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
考分并非学生命根,家长应该冷静看待孩子的成绩单
孩子渐渐长大后,成绩单的重要性有增无减。一位妈妈谈道:“就本地学校的评分制度而言,小学老师多以甲、乙、丙、丁记分;进入中学后则代之以阿拉伯数字,这对父母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转变。女儿初一的第一份成绩单上曾经出现好几科不及格,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孩子为此一路哭着回家,我自然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而孩子的父亲则大发雷霆。”
多数教师认为,表现愈优良的孩子,其心中的压力及忧虑也愈大。有位老师曾经要求学生自行评分,她说:“愈用功的学生给自己的评分愈低,他们表现很卖力,且多半是完美主义者,对自身的期望也相当高。他们之所以给自己较低的分数,或许是因为如此才不致于在接到真的成绩时觉得失望。相反地,有待努力的学生却常给自己较高的评分,仿佛借此就能使心中的期望美梦成真。”
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后成绩仿佛愈显重要,父母此时对孩子的分数好坏显得异常吹毛求疵,而高考成绩尤其关系着孩子能否顺利进入大学。国外的某些教育体制并无高考一关,高中生毕业后申请学校或工作时,大学的入学审核委员或求职处的雇主皆希望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除了学业之外,在领导、运动或课外活动上也有所表现。此外,志愿性的社区服务工作,或暑期及课外打工的经验,也都在录取与否的考虑范围内。由此可见,学业成绩并非至上,成绩分数之外,确实还有许多宝贵的事物值得孩子们努力去追求和学习。
有位年轻的妈妈向笔者谈了她自己的感受,这对于其他的妈妈是会有一点启发。
她说:“我希望儿子将分数看淡些,他太意别人对他的期望了,分数带给他的压力阻碍了他个人的成长。孩子的成绩不错,但成绩好坏并不能显示个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而实际上,这后二者才弥足珍贵。”
“我试着和孩子讨论课外的游戏及活动,这些活动不具任何分数竞争的色彩。如果我和孩子有更多相处的时间,我愿意带孩子多做一些户外的散步,收集一些花草,询问一些科学性的问题,并让他以不同于学校的创造性思考方式学习各种事物。”
成绩单绝非万能,它代表老师们的一些意见,这些意见仅仅反映孩子的部分生活实况,包括某些学业或在校的行为表现。成绩单或许能反映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却无法预测孩子未来的成就。有些孩子得天独厚,可以驾轻就熟地适应学校生活并获得优秀的成绩,有些孩子则需经过一番奋斗和挣扎。但是,好的成绩未必能造就出优秀的孩子。就长远来看,具有独立性格、幽默特质及艺术或其它特异天分的孩子,有时反而可以过着美满的人生。
●专家忠告:成绩单充其量只是一份不完全的学习报告,如果盲目崇拜成绩,可能因此而牺牲孩子的潜在天赋。勿因孩子的成绩过低而否定孩子的一切;而在表扬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别忘了表扬那些成绩单上看不到的良好特质。
学校教育有别于家庭教育,家长不应该将家庭当作学校
明明是刚上学的一年级小朋友。
妈妈自然“望子成龙”,对培养孩子有着一个宏伟计划。
明明的妈妈曾听好多人说过:“在家里就别指望教孩子什么东西啦,孩子就得往学校里送。咱家里没有学校那个气氛。到了学校,上课铃一响,老师往讲台上、黑板前一站,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来了,不由得不听。”从这些话里,明明妈妈似乎悟出了道理:家里的环境,何不仿效学校呢?
于是,明明的妈妈买回来一块小黑板,给儿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教学进度计划等等,准备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让孩子在学校学习之余,再加强家庭学习,争取在4年的时间里学完小学的内容,提前升初中,然后再一步步地提前上大学、攻读研究生……
结果如何呢?明明每次在妈妈的课堂里坐下学习时,总是愁眉苦脸、心不在焉的样子,并试图和妈妈商量不要这样学习。这使明明妈妈感到很气恼: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就是不爱学习,是不是在学校也这样?
应该说,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采取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之所以不是学校教育,就是因为家庭有自己的独特的功能和特点,这些独特之处是学校教育想具有而无法具有的,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明明只是一位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就是说,他还处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转变的过程中。对于学校的正规生活,尚不能很好地完全适应。目前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要尽量缩小学习与孩子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校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衔接起来。如在课程安排中增加课堂上的游戏内容,自由活动的时间,增加同学间相互交谈的机会等,以此来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减轻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力求使儿童在愉快的心境下逐渐适应学校的紧张学习。作为家长,若反其道而行之,只能招致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和反感。其结果是:孩子可能养成心不在焉、思想涣散的毛病。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要遵循其年龄特征的要求。
其次,家庭与学校不同,孩子需要与父母密切的、无拘无束的亲子交往和各种感性活动。在现有的学校教学条件下,孩子在学校、在课堂上的自由活动时间以及接触课本之外的知识的机会少得可怜,而小学儿童又处在感性经验、形象思维以及情感、动作技能等发展的旺盛期。因此,弥补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正是家庭所具有的优势。
●专家忠告: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有自己的长处,正如福禄倍尔所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少,家长应该懂得教育孩子自己动脑
书桌上,满摊着宁宁的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铅笔、橡皮。
通常是宁宁的爸爸,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他的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入书包,然后再认真地将他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画出来(通常总会有错误,而且不会太少),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
对于爸爸指出的错误,宁宁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他再被叫来改错时,他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问:“你说应该怎么做?”
对于宁宁的上述情况,我们该怎么认识呢?
我们不能说宁宁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写完”作业并不意味着作业的完成。事实上,作业的检查是作业完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项工作却由家长来承担了。孩子的任务似乎只是写作业,并不需要对作业的质量负责。
整理书包是谁的工作呢?在这里也成了父母的。
那么,孩子在学校时,这些工作是由谁做呢?当然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为什么在家里就要由家长来承担呢?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谁呢?
孩子的责任感和责任能力是通过锻炼形成的。锻炼则意味着孩子自己去承担活动,并明晰活动的目的、步骤以及要求等等。
这种锻炼机会最初应当由家长来提供,并提出恰当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
孩子对于自己能够胜任的活动,或者是有挑战性的活动,总是乐意承担,并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
正是通过活动,孩子在能力、意志、意识等各方面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当孩子入学成为一名学生时,随之而来的便有与学生角色相对应的角色行为。这些角色不仅使孩子有一种角色感,而且能使他更好地完成角色形象。
孩子渴望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但是,爸爸剥夺了孩子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某些义务和权利。
爸爸可能通过以下方式逐渐使孩子放弃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1)指责孩子检查作业不认真,整理书包不整齐,于是替孩子完成这类工作。
(2)出于关心,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时间,主动代替孩子做这些工作。
第一种做法,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家长不是能干好吗?干脆由你们去做。逐渐,孩子将这些工作不再纳入自己的范围。
第二种做法,没有把孩子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使他意识到这些工作是他分内的事儿。
无论哪种做法,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即造成孩子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的丧失,丧失了自主活动的信心和能力。
建议按以下步骤去做:
(1)提议孩子与家长一起检查作业。
(2)就某些作业问题让孩子说明是否正确,以及他自己的理由。
(3)逐渐表现出对孩子的教学内容不太熟悉的样子。
(4)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改意见,建议孩子自己重新思考。
(5)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
至于整理书包,家长大可不必担心他会丢三落四。即使他可能忘了装一本书,或忘了装橡皮,也不会太影响他的学习。而且,从此他会细心,认真检查自己的每一样东西,对自己的事认真负责起来。
●专家忠告:多给孩子们一些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驱使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让别人替他们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