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锦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 61194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如何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提升农村学生的作文写作热情,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较少,见闻视野狭窄,因而即使教师采取一系列的写作教学措施,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就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教学质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18-01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保障,是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学生日后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教学观念落后,使得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泛泛。现阶段,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提出了城乡教育的公平性发展,不仅加大了农村小学的教育设备投入,加强了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培养,还进一步丰富了教学教材内容,以此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写作指导
目前,我国虽然无法真正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使得城乡学生在知识水平、见闻视野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他们更亲近于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深厚感情,有着多姿多彩的同年生活,比如说他们有着上树掏鸟蛋、小溪摸鱼、池塘游泳、放学喂鸡、割草喂猪、上山放牛等相关经验,这些都是城里学生无法体会到的。因此,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教学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生活细节,记录生活点点滴滴,创新小学作文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教师还应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顺利地达成小学写作教学目标。
2、注重词汇积累,培养写日记习惯
日记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不陌生,它并不是长篇大论的叙事,而是对于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记录,谈谈自己对于某些事的一些看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认识到写日记对于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意义,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作文写作积累素材。在偏远山区与农村地区,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资源不充分,使得学生的写作思路受到局限,培养学生写日记更成为了一件难事。但是,通过教职人员的不懈努力,转变教学方法,逐步引导,使得农村学生习惯了写日记,并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之后,他们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拓展,词汇量能够得到有效积累,写作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写日记既能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丰富学生的基础生活经验,还能更好地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摘抄优美词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篇完成的作文,如果内容含有优美的词句或段落,既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又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更是拉开学生分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文章片段或句子摘抄下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美化学生的写作语言,还能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说,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翠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该段文字摘抄下来:“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课文学习印象,又能为学生为学生积累关于描写小动物的写作素材,使得学生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加优美形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巧用作文评语,增加学生自信心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认知、行为能力形成的初步阶段,他们普遍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尤其在刚学习写作时,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从而逐渐产生对于作文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每一次上交作文后,都会既紧张又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与点评,感受作文写作带来的自豪感。但是,如果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指责,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于学生的创作情绪造成不良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对教师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认真对待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仔细查看文章中的用词是否恰当,并对此给出具体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比如说,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全篇通读,找出文章中的亮点,并写出富有激励性的评语,对于学生进步与努力给予肯定。如果在学生作文中,发现个别词汇应用不恰当,则可以建议学生用某些词汇进行替换,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更加释然地接受教师的评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其二,教师应多用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样当学生拿到教师的作文评语时,既能使其虚荣心得到满足,使其乐于写作、爱于写作,还能提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讲,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是提升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依据,是拓展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路径,是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发展需求,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策略,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从而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瑶.对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体会[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166-166.
[2]胡明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小学),2012(3).
[3]马志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小学生(下旬刊),2013(6):42-42.
[4]彭三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5):30-30.
论文作者:任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农村论文; 小学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几点论文; 写日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