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研究——“一汽”集团经营实际分析

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研究——“一汽”集团经营实际分析

鲁虹[1]2001年在《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与国经济实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大公司、大集团的竞争。我国要积极参加国际竞争,必须建立自己的大公司大集团,并以此为民族经济实力的基本载体。企业集团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要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这既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集团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我国企业集团的代表一汽集团为例,重点探讨经营战略问题。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企业集团概念、功能及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历史;第二部分阐述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从中可以看出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第叁部分指出一汽集团的经营状况,既有成绩也有不足;第四部分对四个具体的经营战略——规模战略、多元化战略、创新战略、竞争战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我国汽车业入世后应从国家宏观政策和企业自身角度采取措施,迎接挑战,促进发展。

袁重生[2]2014年在《基于子公司视角的央企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分工的加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改革也越来越深化,企业不但不断朝规模化发展,企业间的整合并购步伐也纷纷加快,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开始出现整合,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谋求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和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在国务院国资委(SASAC)的主导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进行管理提升的基础上,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又加强国资监管,推出国有资本管理平台的新思路,目的在于强化央企的竞争力,强化内部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规模效益,可以说,央企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成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是所有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管理问题,但目前来讲,央企集团在这些方面还做的不到位。对于管控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理论界与实业界都将重点放在上市公司的管控上,对于集团公司内部的管控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即使有部分学者对集团管控模式进行了研究,大部分也将影响因素放在外部环境和母公司方面,较少对子公司的影响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忽视了子公司的重要性。同时,文献中仅仅说明某些因素对管控模式有影响,但对于能够产生何种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影响程度如何,都缺乏系统论述,可以说,在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地量化分析方面还是较少。本文在研究路径上,以子公司特征指标为突破口,梳理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剖析企业集团形成的历程和途径,探求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就子公司特征指标对母公司集权程度的影响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中央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做为样本,开展问卷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目的在于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指导集团公司顺利开展对所属子公司的管控。本文在文献综述方面,就两条线开展研究,一是母子公司定位与委托代理关系确定,二是企业资源能力特征与管控模式选择,围绕企业集团和管控模式两大核心内容,结合企业资源能力和委托代理关系开展论述,通过文献综述,提出论文的研究假设。同时对央企集团运行机理和管控机理进行分析,从企业集团和央企集团的形成模式入手,深入分析央企集团管控的途径和存在的问题,就实践中应用最广的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财务管控型等叁种管控模式(Managementand control model)进行比较,提出管控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假设和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根据子公司特征解释变量与集权分权被解释变量及管控模式的假设前提,设计调研问卷,选择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集团进行调研,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各种变量的特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其次进行统计性分析,分别采用相关系数检验和路径检验两种方法,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初始路径分析回归方程,采用DW进行检验,将相关性不显着的指标舍弃,重新进行整体路径检验,评价子公司特征指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量化模型。经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子公司特征指标对母公司集权程度影响的关系方面,子公司管理水平、核心业务能力、股权比例、贡献程度、在母公司网络体系中的位置和开拓精神都正向母公司集权程度,而子公司拥有的当地政府资源则负向影响母公司集权程度;子公司与母公司的文化一致性、子公司与网络体系中其他公司的交流程度及在网络体系中被替代的程度对母公司的集权程度影响不显着,子公司特征指标对管控模式选择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母公司集权程度的间接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根据影响因素量化模型,结合本人所在的央企集团-中国港中旅集团进行验证,设计具体应用路径,明确实施步骤,从应用效果来看,母子公司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经营业绩也稳步提升。本文的研究特点主要有两点: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对其构建模型,并给出合理的经济解释;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实际分析验证,确保理论正确性与实用性。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没有拘泥于国内外学者对于外部因素和母公司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角度,而是基于我国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子公司影响因素对管控模式选择程度的影响,探求新的研究视角;其次,进行影响因素量化分析,通过调研和统计分析,测定相关影响因素对管控模式的实际影响,明确影响的方向,影响的程度,影响的类型,确认到底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构建影响因素量化模型,并用实证加以验证。但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等原因限制,论文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证样本数量偏小、问卷问项设计的不够全面等等,以期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郭全中[3]2004年在《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集团公司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综合国力,而治理和管理体制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问题,对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集团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体制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管理理论为主,特别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论基础,吸收和借鉴比较制度分析、产业组织理论、过渡经济学、组织理论和相关管理理论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分析。沿着“股权结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集团公司行为”这条主线,从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叁个角度系统地研究了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本论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3章,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4、5、6章,对集团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第叁部分为7、8章,结合我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说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对论文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全文的结构和内容、研究视角与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第二章是基本理论概述。首先,在介绍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观点的基础上,从交易费用、企业家、组织经济性、内部金融市场和企业网络等视角研究了企业集团的形成,认为企业集团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型组织”。其次,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的定义,认为企业集团是以核心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而组建的联合体。而集团公司是以核心企业和母公司为核心,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而组建的多个平等法人的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法律地位不同。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法人企业的联合,其本身不具备法人资格。二是结构层次不同。就集团公司而言,无论它有多少子公司,但由于集团公司内部推行资产一体化,其内部单位都紧密联合。企业集团由于内部联合的不同,而呈现出组织结构上的多层次性。第叁,研究了企业集团的类型、特征、作用与优势。第四,通过分析股权、股权结构以及股权结构对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影响,认为股权结构是集团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的基础,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有效运作,必须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第五,对公司治理的产生、定义、特征及理论进行了比较、评述和研究,认为公司治理主要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途径为: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选拔与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六,分析了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产权关系、法律关系、交易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关系。第叁章是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关系。认为二者统一于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管理不仅处理生产关系问题而且处理生产力问题,而治理处理的是生产关系问题,可以说,管理是管理架构,治理是法律架构。管理架构是实质,法律架构是形式,实质决定形式。第四章是集团公司的治理。首先,认为适度集中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形成有效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并对集团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的治理区别进行分析,分别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角度、公司治理机构、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市场、政府和法律等方面对母公司和子公司自身的治理进行系统研究。其次,研究了集团公司对不同成员企业的控股方式,对于那些在集团内处于最重要地位的业务,应该实行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在集团内处于重要地位的子公司,母公司可以采取独资形式或通过持有其50%以上的股份,获得对其绝对控股权;地位相对次要的子公司,可以采取相对控股和参股的方式实现控制;对于地位不重要的公司,可以采取参股形式或单纯的契约关系。第叁,从母子公司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和子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来源两个方面研究了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治理。第五章是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首先,讨论了责任中心的划分,母公司一般是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心、资金调度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子公司作为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单位,是商品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参股公司作为集团的投资,是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其次,分析了母子公司各自的功能定位和母公司的组织结构。第叁,研究了母公司对其成员企业的股权控制型、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和平台控制型四种控制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第四,认为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应采取母子公司体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集团公司的股权控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审计控制、考核管理和日常监管,并以中土畜总公司和中茶子公司为例,研究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体制。第六章是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比较研究。从集团公司概述、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四个国家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七章是中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首先,探讨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阶段和组建模式。其次,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股权结构非常复杂、股票种类繁多;股权过度集中,而且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相差悬殊;国有股比例过大;股权缺乏流动性;股权构成单一化;法人股中含有高比例的国有成分和存在大量关联股东;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导致股权的不平等。第叁,研究了上市子公司的治理现状:国有股一股独大导致治理的制衡机制严重弱化;董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严重;监督机制弱化;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新叁会”与“老叁会”职能紊乱、相互掣肘;信息披露状况不佳。第四,分析了集团公司管理现状:集权或分权过度,母子公司关系不顺;组织结构不合理;母子公司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关联关系;母公司功能的发挥不到位;母公司常常干涉上市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母公司的职能不健全;关于集团公司的法律不完善;财务管理存在失控现象;对于核心企业的控股权不够。第八章是完善中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构建适度集中、股权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措施为:降低控股大股东的股权控制度、降低国有股比例、增强股权结构的流动性、培育多元化的持股主体、完善资本市场、完善股东权益保护体系。其次,完善集团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与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加强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债权人治理机制、促进经理人才市场迅速成长、规范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确保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剥离辅业,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上市。第叁,完善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主要有健全和完善母公司的功能、处理好集分权管理、在强化母公司产权功能的基础上明确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合理划分集团公司的责任中心、绝对控制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优化集团的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能机构、处理好母公司与上市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处理好大型集团公司母公司与上市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存续企业问题与完善法律体系等措施。本文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创新性尝试。1.把治理和管理体制结合在一起对集团公司进行研究,并且从对单一法人制企业的研究拓展到对多法人的集团公司的研究。2.认为股权结构决定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3.对管理与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准确界定。认为管理是一个更广的范畴,它不仅处理生产关系问题,还处理生产力问题,而治理处理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治理是法律框架,是形式;而管理体制是管理框架,是实质。4.在研究视角上,沿着“股权结构→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集团公司行为”这条主线,从理论、国际比较和案例研究叁个方面,对集团公司股权结构、治理与管理体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5.在研究方法上,综合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6.建立了一个模型,通过描述纵向型集团公司中集团公司母公司如何协调上、下游成员企业的生产,说明集团公司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决策和协调。7、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提出了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张旸[4]2008年在《一汽集团在俄罗斯整车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打造经营国际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化浪潮,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长子和行业排头兵,一汽集团在成功实现了“叁化”战略中的“规模百万化”,基本实现“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正在向“经营国际化”大举迈进,培育国际化队伍,发展海外网络,实现经营方式与国际接轨,海外经营核心正在由技术、资本输出取代一般贸易,建立满足国际化经营的体系规范和流程标准,打造FAW国际品牌。与中国有着地缘优势的邻国俄罗斯,近几年基础经济复苏,对汽车的需求旺盛。为了重振民族汽车工业,俄罗斯有条件地开放汽车市场,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俄汽车领域,在俄境内进行组装,以促进俄汽车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一汽集团将俄罗斯纳入一汽集团海外市场“中东欧、独联体、中亚”板块,进行系统开发,深度经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所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学习理解,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对俄罗斯市场营销环境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研究与对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的历史现状调研,结合一汽集团的自身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国内同行的宝贵经验,分析一汽经营国际化经营的优劣势,提出一汽集团在俄罗斯市场“由机遇性出口”向“战略性出口”转变,由“技术、资本输出”取代一般贸易的系列营销策略。

于清翠[5]2006年在《一汽集团公司组合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战略管理是一汽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汽是一个特大型的国有企业,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既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又隐含着一些问题,面对着一个巨大扩张而又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汽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一汽集团发展现状和中国汽车工业的环境分析,并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为一汽车制定一个较完整、可操作的组合发展战略,保证一汽的可持续发展,缩小与国际汽车厂家的差距。对汽车行业集中度、行业需求、行业增长、竞争力和主要竞争对手的重点分析,结合一汽资源和竞争能力,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组织结构、资源分配和目标管理的战略管理体系,从计划控制、信息控制和规章制度控制叁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控制建议。

张晓溪[6]2009年在《一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层出不穷。对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控制是集团多级法人组织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出资者资本保全增值的需要,是实现集团整体目标的需要,也是集团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是中国汽车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8家。而随着一汽集团的不断发展,如何实施对其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已经成为一汽集团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以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从一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具体内容的筹资决策控制、预算控制、资金控制、成本控制、收益分配控制和投资决策控制、财务业绩评价,这七个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工作难点出发,进行了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另外,本文探索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财务控制方面对一汽的可借鉴之处,以期望对于提高一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王雪燕[7]2003年在《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迅速,但他们自身的规模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相应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和制度未真正的建立起来。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所暴露出的问题或多或少与财务控制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关,能否加强集团财务控制已成为制约集团内部管理完善的“瓶颈”。 基于此,本论文将企业集团仅分成集团企业与集团成员企业两个层次,着重研究集团企业如何对集团成员企业实施财务控制。首先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进行现状分析,我国目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说明加强和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已是当务之急。其次,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焦点——集权还是分权出发,在理论上探讨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权、分权的必要性及原则,指出集团正确决策权的分配应使得集团决策总成本最低。再次,结合我国企业集团的特点和试点企业集团的成功经验,详细的阐述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要点,并重点探讨了集团企业通过资金、财务组织、制度以及审计等方式来确保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企业集团从内部财务控制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构建出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框架,也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加强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姚春安[8]2004年在《秦川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下属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需要。国内外许多企业集团发展失败的沉痛教训表明,一个健全而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整个企业集团运行机制的优化乃至成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对集团内成员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企业集团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框架仅适用于单个的法人企业,而不适用于企业集团,尤其不适用于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因此,本文从秦川集团公司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秦川集团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内部财务预先控制、内部财务过程控制方面,加强对秦川集团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阐明了资本及其结构控制是秦川集团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效度模型,并提出了检验该模型有效性的方法。最后提出从建立最优的资本结构、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资本结构、货币资金控制、建立内部财务控制效度系统方面保证秦川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实施,为秦川集团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 本文是针对秦川集团进行的实证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将对秦川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具有实用价值,对其他同类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常悦[9]2011年在《SH集团财务管控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逐步巩固和不断完善。其中,中国集团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利用社会资本、扩大就业、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更是发挥着显着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企业集团经营规模扩大化、组织结构复杂多元化,中国集团化企业在内部管理上遇到了诸多挑战,尤以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问题最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各类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一大难题,而且成为了企业集团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瓶颈。所以寻求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有效运作途径,从而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各企业集团在发展历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经济性质转型过程中的SH集团为研究对象,从调查集团财务管控的现状入手,列出财务管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法对问题加以分析,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在总结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法,提出合理建议,力图完善SH集团财务管控体系。

许健[10]2003年在《天汽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汽车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面对实力强劲的国内外企业的挑战,如何整合资源、重构经营结构、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天汽集团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从天汽集团经营结构诊断入手,分析了天汽集团产业经营结构局限于汽车产业单链条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运营机制和经营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天汽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是:稳定汽车产业,拓展其他产业领域,以分散经营风险,为集团的未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后,依据企业多元化经营原理,提出了天汽集团对拟选择的投资项目作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天汽集团多元化经营项目选择的情况,制定了投资项目运营管理方略。

参考文献:

[1]. 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研究[D]. 鲁虹. 长春理工大学. 2001

[2]. 基于子公司视角的央企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研究[D]. 袁重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3]. 集团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研究[D]. 郭全中.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4]. 一汽集团在俄罗斯整车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张旸. 天津大学. 2008

[5]. 一汽集团公司组合战略研究[D]. 于清翠. 吉林大学. 2006

[6]. 一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研究[D]. 张晓溪. 长春理工大学. 2009

[7].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D]. 王雪燕.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8]. 秦川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D]. 姚春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4

[9]. SH集团财务管控问题及对策研究[D]. 常悦. 吉林大学. 2011

[10]. 天汽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D]. 许健. 天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  

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研究——“一汽”集团经营实际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