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航空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尤其是作为高新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航空制造,由于其技术投入大、专业性要求高、风险大,所以,为了能够保障航空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加强航空制造设备的创新管理与控制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就对当前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备的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等进行剖析,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航天航空;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问题;对策
引言
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航空制造企业的科学化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设备的有效性管理与控制,是保障航空制造领域企业高效性、稳定性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另外,航空制造企业设备自身具备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化等方面的特性,科学、合理、有效性的管控,直接对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1.1设备信息互通性缺乏,设备潜能开发力度不够
在航空制造企业进行设备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每种设备的生产加工是相对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并没有取得任何联系,不仅造成生产加工流程的冗长化,而且还会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设备的潜在产能无法被充分的开发出来。另外,航空制造企业的设备在使用和后续维修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记录,进而也没有形成连续化的数据库资料,最终,该设备的相关信息资料不仅不能完整、系统、连续地呈现出来,而且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认知的抽象化、复杂化,以及设备维修的盲目化等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设备维护成本的增加,占用了大量的企业流动资产,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必然的。
1.2设备加工准备阶段耗时,设备的加工效率易受到限制
虽然我国在航空制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在生产加工环节、路线设置等方面的水平仍旧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阶段。所以,设备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化与加工工艺方法落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生产工艺参数、后期维修,以及生产加工环节的人为性干预等环节,常常会出现设置的不合理性、资源的浪费,以及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最终因为生产加工工艺的落后和生产效率低下等,制约航空制造企业发展在所难免。
1.3设备管控过程科学性认知缺乏
在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就是对设备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力度不足,如管控机制、管控手段、管控认知等具体环节。企业将过多的重视集中在设备使用环节的管控中,反而忽视了全局性的管控,所以,设备的全过程管控在无形中被割裂开来,造成设备前期和后期的管控呈现出脱节的状态。其次就是缺少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生产加工过多的倚重某一部门,部门间的协同条件无形中被条块分割开,最终,造成设备管控的片面化、狭溢化在所难免。
二、加强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认知
2.1设备管理与控制对航空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影响
在航天制造企业资产管理和控制的环节中,设备始终在固定资产中占据的比例最高,因为设备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需要的工具,而且也是对整个企业科技实力与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的重要手段。另外,设备始终在固定资产中占据的比例大,这也是因为航空制造企业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自身具备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复杂、造价高等特性,这也就决定了设备造价的昂贵性,进而设备成本投入大。因此,设备管理与控制对航空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影响在所难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设备管理与控制是保障安全生产、技术研发的内在要求
在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得出,企业安全事故中,超过七成的事故是因为设备自身所具备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而在航空制造企业中,由于设备自身运转速度快,要求高,所以,对于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航空制造企业技术研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三、加强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方式
3.1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控制体系
设备管控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全局性的角度上,所以,这也就奠定了该项工作的周期性长、生产经营环节关联性强的特性。因此,航空制造企业首先就应该根据设备的特性,不仅要确立完整的管理控制组织保障体系,而且还要做好人员之间的配置,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的同时,还要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高效化的控制;其次就是要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树立“人人有责”的观念,推动设备管理与控制工作从被动型管控向着主动型管控方向转变;再者,航空制造企业还应该要针对设备管控的全过程,。进行可操作性、具体性、科学性规章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并且将其运用到具体操作环节之中,为设备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最后,构建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福利保障机制等等,进一步加强设备的管控工作,提高设备管控水平。
3.2科学使用设备,合理维护设备
在设备使用期间,不仅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尽可能的缩短准备时间。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第一,设备要实现科学流程化管控,也就是在设备使用之前,由相关的技术部门对设备要做好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工作;第二,检查验收合格之后,投入生产经营环节;第三,设备特性之间的差异性,其维护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设备维护明确责任到个人;第四,设备要定期做好相关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尽可能避免维修不足,或者还是维修过剩等情况的发生。
3.3改善技术资料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降低设备管控工作难度,提高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航空制造企业必须要加强技术资料、设备信息管理工作的改善工作,并且针对每一个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如历史操作、运行状态、维修保养情况等,逐步完善到数据库之中,在实现设备问题预防化管理的同时,航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在所难免。另外,航空制造企业在进行改善技术资料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设备为重点,借助计算机及其他网络技术,不仅要对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全程化跟踪和把控,而且还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将其归集到同一个数据库文件之中,不仅便于后期查询,而且还有效的缩短了设备信息查询的时间,提高设备管控工作效率。此外,随着设备管控要求的提高,还需要根据设备管控工作要求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的配套研发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设备管控效率创造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航空制造行业不仅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我国综合实力的有效体现。所以,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直接推动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因此,在面对设备信息互通性缺乏,设备潜能开发力度不够;设备加工准备阶段耗时,设备的加工效率易受到限制;设备管控过程科学性认知缺乏等问题时,必须要采取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控制体系;科学使用设备,合理维护设备;改善技术资料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措施,为我国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军.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4-09-11.
[2]冯戈利,秦现生.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05:133-136.
论文作者:赵思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设备论文; 制造企业论文; 航空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环节论文; 工作论文; 生产加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