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四多四少”论文_王秀莲

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四多四少”论文_王秀莲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 516300

摘 要:“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个班级中,我们难免会面对一些“后进生”。作为一个人的培根教育阶段,小学教育显得那么重要。面对课改新形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的身心在小学阶段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在实践中我是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一、多鼓励,少批评;二、多沟通,少猜忌;三、多留心,少忧心;四、多关爱,少埋怨。

关键词:后进生 原因 转化措施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个班级中,我们难免会面对一些“后进生”。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作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今天的“后进生”,不一定永远后进,也许会成为明日的“栋梁之才”。如果我们老师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对孩子而言,错失的不只是某一学年的教育,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如果在一个班级中对“后进生”群体视而不见,将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培根教育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好了,还愁他将来结不到硕果吗?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从小学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要转化后进生就得“对症下药”,所以我首先分析一下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后进生的产生有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个体因素:除去智力因素外,有的是自低段开始就基础薄弱,而没有及时补救,久而久之,造成知识断层,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而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有的是因为过于贪玩,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老师经常批评,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勤奋刻苦,别人花10分钟学习,他却要花费30分钟甚至1个小时,并不是他的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请教老师或寻求同伴帮助)。日积月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2.家庭因素:小县城的孩子生源较复杂,一半城镇居民,一部分个体户子女,个别进城务工子女,个别留守儿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镇居民大多素质较高,自小给了孩子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而部分个体户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思想让孩子耳濡目染;进城务工子女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留守儿童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这些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班级容量较大,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再加上工作繁复,领导又以学生成绩衡量老师的能力等等,时间久了,老师对后进生一次次给予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最终完全失去耐心,对后进生产生了冷漠、忽视情绪,有些老师甚至违背师德嘲讽、侮辱后进生,孩子在心里将自己和老师、其他同学隔离起来。在行为上,另类出格,以此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

二、具体转化措施

1.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稍有瑕疵的玉石,既有自己的消极面,亦不乏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因此,对后进生,教师首先应多给予鼓励,细心寻找机会加以帮助,使其上进。

2.多沟通,少猜忌。“沟通从心开始”,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广告词。沟通能使人加深理解和信任,而猜忌则会使人产生误解和猜疑。有些后进生性格内向,不太轻易将内心的活动表露出来,也不太愿对老师和家人说心里话,有一定的封闭性。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应努力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多留心,少忧心。转化后进生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因此,留心学生的言行举止,关注学生生活的点滴,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一个有效的契入点。学生小郑,沉迷打电子游戏好几年了,三番五次教育屡不见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见他利用课间埋头画画,经了解他还在班干部出板报时多次在旁指点排版、插图等,给班干部出了不少好点子。根据这些情况,我让他担任班上的宣传委员,并且推荐一些有关提高画技方面的书籍,另外还给他推荐有关达芬奇、徐悲鸿等故事书籍。一学期下来,他不但为班上同学献上了好几期精彩的板报,并且他的作品“数码暴龙”在学校举行迎国庆的小学生画展中荣获二等奖,更重要的是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画画上,不再上电子室了。

4.多关爱,少埋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能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关爱儿童。”是的,爱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而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关怀。所以,班主任要投入最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后进生,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愈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亲近和信任教师,教师的教导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永恒的话题”。转化后进生则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论文作者:王秀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四多四少”论文_王秀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