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工作中的辩证法_升学考试论文

论课堂工作中的辩证法_升学考试论文

浅谈班级工作中的辩证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法论文,浅谈论文,班级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哲理。班主任若能在工作中巧妙地运用辩证法,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班级工作推进中的疾与缓

新学期开始,制定了班级的奋斗目标以后,班主任就要带领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预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把握好工作进程的速率。进程过疾,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之下,会感到身心倦怠,滋生逆反心理;进程过缓,学生无所事事,便产生惰性心理,久而久之,会缺乏生气和活力。所以,高明的班主任会使自己的工作紧张有序,且留下适度的空白:学期开始紧锣密鼓,督促学生进入状态;逢重大活动,全“民”动员,搞它几个高潮;活动高潮过去之后,让学生放松身心。这样做正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有朝气、有活力,喜动不喜静,所以要有一定程度的疾,但其身体和心理处于生长发育期,各方面都很脆弱,不宜承受长期的过重的压力,所以又要有适度的缓。

二、班规执行中的严与活

学校有校规校纪,班级也有自己的条例规则,学生一旦违反,班主任在处理中就应把握好严与活的分寸。所谓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在制定班规时要从严从细。所谓活就是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比如说学生犯了错误,性质严重的要毫不手软,坚决处理,以保证班级纪律的正常执行;小的细节错误,也可以不追究,合适的情况下稍作暗示,让其知道犯的错误就行了。反之,如果大错小错都是一顿严厉的批评教育,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另外,违纪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后进生犯的小错误就应考虑暂不追究,而以鼓励其上进为主,而优秀学生犯的小错则必须予以批评教育,以防微杜渐。场合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对学生在公众场合所犯的错误必须坚决处理,否则难以服众。对学生在私下场合所犯的错误,则可以视其性质,作出不同的处理;如果是细节方面的错误,教师可以私下表示能够原谅,但要下不为例。教师灵活运用护短艺术,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师生关系中的亲与疏

师生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优劣。从根本上说,班主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时时处处关心学生,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应注意把握亲与疏的分寸。所谓亲即是对学生要表现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使学生觉得老师不难接近,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所谓疏并不是疏远学生,而是指班主任要注意保持与学生的应有的界限与距离。师之所以为师,是因为教师在学识阅历、举止行为、思想感情等方面要比学生丰富得多,成熟很多,因而才具备教育人的资格和能力。有些年轻教师不明白这一点,总以为只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能讨得学生喜欢就是好老师,于是在举止行为方面无原则纵容、认同甚至效仿学生。这势必会丧失一个教师在学生中应有的威信和尊严,从而使班主任失去号召力和感染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真诚、友谊和平等,但绝不是无原则的混同。

四、后进生转化方法中的冷与热、曲与直

后进生的转化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过程中巧妙运用辩证的方法。一是热处理和冷处理的方法。所谓热处理,就是教育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学生。但有时频繁地教育、谈话,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妨来一个冷处理,在充分掌握他的情况的基础上,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其不理不睬,不管不问。教师的冷漠和疏远是对学生最大的惩罚。时间一长,学生会盼望老师的爱护,期待老师的批评。这时再施以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二是曲与直的方法。所谓直就是开诚布公,直截了当,针对问题直接进行教育,这样做的好处是容易赢得学生信任。所谓曲就是旁敲侧击,曲折迂回,从不同的角度提醒学生,促其自觉改正错误,这样做更具艺术性和主动性。

五、班干部搭配中的文与武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能否组织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委是班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班委人数虽然不多,但各人的脾气、爱好、特长都不一样,工作能力也有高有低,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分工时合理搭配。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像班长与团支书的安排,最好是一文一武。一个性格刚烈,一个脾气温和;一个擅谋略,一个肯实干;一个固执一些,一个灵活一些;一个风风火火,一个踏实稳重。其他一般干部也是如此,或品德高尚,或点子多、办法多,或学习成绩好,或团结同学好,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总之,只有各种人才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合力,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它比那种清一色的优秀学生组成的班委更有生气,更具凝聚力。

六、班主任言论中的多与少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班主任应慎言,什么时候发言,什么时候不发言,什么时候多发言,什么时候少发言,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和约束。如自习时间到班里去要少发言,以免分散学生精力,影响学习,而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就要多发言,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促进师生感情交流。表扬学生要多发言,更多的鼓励话语会激发学生奋发上进的通气,而批评教育时要少发言,揭示本质、击中要害即可,过多的重复,只会引起学生反感。逢重大活动时要多发言,鼓舞士气,渲染情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而强调纪律时要少发言,斩钉截铁,板上钉钉,会增强说话的分量。面对全体学生要少发言,因为言多必失,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私下谈心要多发言,推心置腑,循循善诱,方能达水到渠成之功效。

标签:;  

论课堂工作中的辩证法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