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应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作用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常态下,稳增长依然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目标之一。至少在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仍主要来自投资。我们理解,这应当是中央反复强调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的深意。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史同时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依靠投资来主导经济增长,很容易助长唯GDP倾向,恶化国民收入分配,忽略环境资源约束,造成生态破坏,并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长期还须依赖投资来稳定经济,那么,高度警惕并认真防范那些已被历史证明的投资弊端,便关乎政策的成败,于是,认真研究投什么、谁来投以及怎样投的问题,便成为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核心。 要想启动投资引擎,我们必须寻找新的领域。我们以为,有三个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其一,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的社会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等。其二,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更新改造投资。其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 然而,在现行的商业环境下,更新改造投资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对社会基础设施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则难有可持续的商业价值。这都会成为制约投资增长的硬约束。为稳定经济增长,我们必须迅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更多转向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获得足够的收入以弥补成本并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形成稳定的投资行为。 在传统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是政府投资的天然领域,原因在于,这些领域突出地存在着自然垄断性、公共性和外部性。然而,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实践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对上述领域的全面渗透,这些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障碍,或者渐次消失,或者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予以克服。基于这些实践,经济理论对自然垄断性、公共性和外部性有了新的概括,从而为在这些领域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开拓了可行的空间。 关于“如何投”,有两个关键问题亟须解决: 一是债务依存度过高。在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债务性融资占据首位。一般而言,随着传统银行系统以外的金融中介活动快速发展和金融脱媒趋势加速,债务性融资比重将逐步下降,股权性融资相应上升。中国的情况则不然。金融的脱媒并没有导致股权融资比重上升,多数情况下,只是改变了间接融资的路径。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理财等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中国的间接融资依然保持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加之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不断上升,中国经济过分依赖负债融资的格局近年来似有恶化之势。为分散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带来的风险,我们需要认真推动中国金融结构从债务性融资向股权融资格局转变,优化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为此,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有利于股权资本形成的机制,多渠道增加股权性投资比重。 二是资金成本上升。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资金价格上行的态势凸显。据估计,从2013年6月至今,市场资金成本平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在我们看来,这主要是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严重扭曲所致。 从上述层面把握好新常态下的投资问题,当能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在我们看来,提高投资效率问题,首先是要挤出现行GDP中的水分。在新规范中发挥投资的核心作用_投资论文
在新规范中发挥投资的核心作用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