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走向世界货币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走向世界论文,货币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烫手的山芋到香饽饽
国际投机资本对一种货币态度的转变最集中地体现了该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过去,国际投机资本认为人民币被高估,要投资于被高估的货币,就可能成为其资产组合风险暴露的策源地。与过去对人民币惟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相反,如今,在国际投机者的眼里,人民币成了一个可以带来大量投机收益的香饽饽,是一块巨大而丰硕的价值洼地。2004年以来,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中国,争抢人民币计值的资产。事实证明,在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岁月里,人民币资产(除股票外)已成为那些投机资本资产篮子里对其收益贡献最大的功臣,也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以2008年为例,在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就已达到了6%左右,照此升值速度,再加上人民币存款利率,就可以为那些投机资本提供至少10%以上的收益。如此之大的投资回报,对于那些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颇受伤害的资本管理者来说是极具诱惑的。过去因担心人民币贬值而会想方设法逃过监管者的法眼,大举跑到以美元为代表的强币国家的游资,如今则要使尽浑身解数,涌入到人民币资产市场。持有人民币资产,日益成为那些国际热钱掌管者之间交流的时尚话题。
助力金融一体化
现在,人民币不仅仅是国际投机资本的乐园,它正日益成为促进周边贸易深化和金融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中国迅速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及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地域来看,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多。
与中国内地密切的经贸往来及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港澳台成为人民币流通最为活跃、规模最大的地区,尤其是人民币在港澳的流通越来越广泛,内地居民在香港地区购物很多时候不需要先去兑换港币就可以完全交易了,人民币在香港事实上通过多种渠道基本上可以自由兑换。
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以及与中国毗邻的一些中亚国家,也流通着规模不等、但数量不少的人民币,从越南的河内到老挝的万象,从巴基斯坦到哈萨克斯坦,都可以看到用人民币交换的市场景象。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人员的旅游、日常消费、留学、探亲、边境贸易和经贸投资等领域,都越来越离不开人民币。过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时,首先要将它们的货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再换成人民币,或者中国的居民和企业要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然后再换成当地货币,这样烦琐的兑换不仅很麻烦.而且成本极高,人们从事正常不过的经济活动时,几个来回的货币兑换之后会不经意地发现,频繁的货币兑换会使财富如被暴露在阳光下的雪球一样会不断地消融。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企业更多的青睐于人民币,不仅省去了货币兑换的麻烦,而且同样可以获得一笔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可以说,人民币搭起了一座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繁荣和文化交流、促进投资便利化和资源更好地在地区内配置的跨海大桥。
在2005年初,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就曾指出,亚洲区经贸日益融合,中国内地又是该区内多个经济体系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人民币将会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而增加利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有明显的好处,结算过程会更加简单直接,人民币亦有可能最终发展为区内的支柱货币。
跻身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货币地位的变化还体现在国外官方对人民币态度的变化。过去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一统天下,是因为人们对美元充满信心;如今,美元正在遭一些国家官方储备的抛弃,他们因为持有美元资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因此而承担着国内的政治压力。如果人民币币值不稳定,中国金融风险较大,人民币不可能成为储备货币,毕竟,货币成为储备货币并不是两国政府间友好的赠品所能获得。
令国人高兴的是,人民币正在跻身于国际储备货币之列,继印度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之后,菲律宾货币委员会在两年前就宣布,从2006年12月1日起,接纳人民币为菲律宾中央银行储备货币,这充分表现了菲律宾政府对人民币的信心。在中国经贸关系、人员和其他要素流动更加密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也必将进入其储备货币的篮子里。虽然人民币尚难以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或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的国际货币关系,但是这具有标志性的一小步,将极大地改变全球货币版图,逐步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包括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在内的多极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这种多极储备货币的形成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和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多极平衡。
人民币的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崛起,而且,这将是一个不以任何个人、任何势力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进程。然而,在人民币走向全球化、动摇现有的美元中心地位的过程中,将注定不会是平坦的路途。在这个过程中,固然会得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喝彩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会为此深受鼓舞,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对待人民币的矛盾心态将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例如,它们一方面希望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解决”全球贸易的不平衡和促使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或者以人民币问题来转移其国内选民的注意力,从而缓解那些政治家在其国内困难面前所承受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可能促使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又是这些国家不希望看到的。由于现在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高级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标志着新时期国际经济的竞争将以人民币的胜利而告终,显然是那些总是带着偏见和傲慢姿态的政治家所不甘心接受的事实。必须记住,货币并不是单纯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且也是政治家们常常把玩的工具,或者是对付“敌国”的武器。
除了要考虑霸权主体可能会采取的遏止策略之外,中国自身也需要充分认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进行必要的估算与防范。况且,一国货币地位的变化本应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违背经济规律来人为地确定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会使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带有难以愈合的内伤。就当前而论,最大的危险来自于机构投资者利用人民币升值题材和国内波动来推动资产泡沫的膨胀及泡沫的破灭。资产泡沫从形成到泡沫破灭的转换,将会使人民币地位发生相应的动摇,这或许正是那些为人民币升值摇舌震鼓的国外投机性政客们所期望的结果。
日本当年在日元升值的推动下,也曾试图推行日元的国际化,但日元升值与相伴的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以及随后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衰退。连总是不服输的日本人也不得不俯首称臣,承认日本是金融战败了,我们是否该牢记这个前车之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