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探析论文

习近平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探析论文

习近平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探析

张光辉

(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广西 北海 536000)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定位为当前党政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并立足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举措,推动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突破性成就。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梳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重要举措,从往哪打:“精准识别”校准靶向、靠谁打:构建全民参与扶贫大格局、怎么打: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等方面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并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彰显出来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持续性、开放性等五个鲜明特征。

[关键词] 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方法论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是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面临的一项重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内在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形成其鲜明的方法论特征。从方法论的视角梳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重要举措,为各地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重要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方法论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消除贫困工作,将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把扶贫减贫当作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来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 2018年2月到四川凉山州考察时,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2]。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郑重指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3]。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比喻为打赢且打好一场硬仗,足见脱贫攻坚工作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困难的清醒认识及科学研判,有效地激发了全党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对这场硬仗,中国共产党毫不畏惧,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尽锐出战打好脱贫攻坚战

既然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那就必须尽锐出战,力克强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要想做“指哪打哪”神枪手,就必须搞清楚“往哪打”“靠谁打”“怎么打”的问题。

计算可得,当光源中心波长分别为325 nm、488 nm和632 nm时,半周期内的线性斜率分别为0.123 0、0.008 2、0.006 3.可知中心波长越长,系统的工作范围越大,但会降低线性斜率导致系统分辨力下降.在选择光源的时候,一方面要求系统的工作范围适中,另一方面又要求有足够高的斜率来保证系统的分辨力.因而,本文系统中选用中心波长为488 nm的激光器作为光源.

(一)往哪打:“精准识别”校准靶向

对于“往哪打”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的科学论断。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场合的论述,不难发现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他要求领导干部们学习焦裕禄精神,“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4]21。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他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为此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把准了方向。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他抓住扶贫对象管理、扶贫资源配置等关键点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现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5]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他用“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6]的“六个精准”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精准扶贫的策略架构。2017年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七个强化”,即要强化领导责任、资金投入、部门协同、东西协作、社会合力、基层活力、任务落实[7],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精准扶贫政策理论体系。

(二)靠谁打:构建全民参与扶贫大格局

对于“靠谁打”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扶贫大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进行了相关论述,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4]19,还为我国首个“扶贫日”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扶贫日”的设立对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具有重要意义[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9],为扶贫大格局的构建作出了机制性安排。此外,他还重视扶贫领域的东西部协作问题,强调“东部地区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下更大气力帮助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10]。在2018年2月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全面参与的扶贫大格局有了更为全面的阐述——“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11],既抓关键领域又注重广泛发动,为各地将脱贫攻坚推向深入提供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三)怎么打:多措并举真抓实干

4.坚持“底线思维”从严从实要求

2.“五个一批”分类施策

话语一方面需要适应语境,另一方面,其在建构过程中也会生成语境。这种语境也包括文本语境和非文本语境。《二月》书信中问句较为典型的文本语境是问句自身(尤指问句句组),组合问自身相互互为语境,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本互文。例如:

1.抓党建促脱贫牵住“牛鼻子”

精准扶贫如何落地?从何着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穷根”,“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他纵观全局,梳理归纳了致贫原因的主要类型,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从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方面帮助不同类型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1]。这为党员干部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也成为各地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五个一批”工程抓住了当前我国贫困人口的五类主要“穷根”,一一对症下药,既有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也有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教育,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扶贫的重视,落实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念。

要打仗就必须组织好人力、物力。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长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表明,一个地方的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得好,背后必定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在支撑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地概括为“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求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同时,还通过多种举措帮助基层建强党组织。比如选拔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向贫困村派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等举措都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深知基层工作之不易,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之不易,他曾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致2019年新年贺词等多个重要场合表达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们的关怀,鼓舞千千万万的基层党组织及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历史重任。

3.多元化资金供给整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法论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4];既立足当前我国扶贫开发的伟大实践,又着眼于增强扶贫开发成效的持久性,还乐于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贡献扶贫开发领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持续性和开放性等五个主要特征。

从具体战术上说,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怎么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牵住抓党建促脱贫这个“牛鼻子”,以“五个一批”工程为抓手分类施策,构建多元化资金供给整合机制,坚持“底线思维”从严从实要求,以“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该公司设计时,计划联合控制室9个,就地控制室3个,各控制系统网络相对独立,不同的控制系统之间采用RS-458通信协议,该情况下的工业控制系统只有控制网和管理网。

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供求体系将朝着更科学、更合理、更均衡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调整,粮食安全问题将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5.“扶志扶智”激发主体内生动力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精神贫困远比物质贫困可怕,物质贫困往往只困住了人的一时,但精神贫困往往伴随人的一生。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强调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上要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能助长“等靠要”思想。对于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必先扶志”。要治愚,就得扶智,这就要抓好当地的教育[13],确保贫困地区的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让贫困群众的下一代不再吃没文化的亏。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要扶志,就必须先帮助贫困群众端正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坚定勤劳致富的决心,用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

三、习近平推进脱贫攻坚方法论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的资金保障工作,强调要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相应的扶贫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脱贫攻坚的资金保障单靠政府是不够的。他提出“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要求在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增加金融资金的投放,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参与。为了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他强调要做实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支持成立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业创业”[12]。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扶贫开发领域多元化资金供给机制的构建。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扶贫资金存在“一方面财政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又被分割,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要求“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优化扶贫开发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扶贫开发资金管理,要求健全公告公示制度,省、市、县一律公开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乡、村两级一律公告公示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一)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群众没脱贫的小康,是不完整的,不是我们党庄重承诺的全面建成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提出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将发展成果切实惠及真正的贫困群众。不论是从把脱贫攻坚定位为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来看,还是从尽锐出战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多项策略来看,都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坚定的人民立场,处处彰显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5]。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 000多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 300多万人,贫困人口从9 899万人减少到1 660万人[16]。中国共产党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还会有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步赶上奔小康的队伍。

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要坚持“底线思维”从严从实打赢打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是底线性的工作”,要求建立年度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和问责力度,立起了严和实的正确导向。解决了导向问题,还得有工作抓手来确保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要求在领导工作、任务责任、资金保障、督查验收等四个方面都要实,坚决反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现象。为确保各地把扶贫开发工作抓严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的结果作为组织部门对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从顶层设计上,对精准扶贫对象、措施、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形成了一个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措施及内容因地因人制宜,多方相互协同支撑的、科学的扶贫开发体系。从扶贫对象上看,精准扶贫反思总结了过去大水漫灌的粗放扶贫的经验教训,抓住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校准了脱贫攻坚的靶向,为“精准滴灌”扫清障碍。从扶贫措施上看,精准扶贫主张扶贫主体多元化,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融合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全党全国之力攻坚克难,符合脱贫攻坚战要啃硬骨头的“战场”实际。从扶贫内容上看,精准扶贫强调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统一,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扶贫政策体系上看,精准扶贫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六大体系,即五级书记抓党建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1+N”的政策配套体系、多元投入多方整合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大定点帮扶力度的力量动员体系、强化扶贫领域督查巡查的监督体系、从严从实评估脱贫攻坚成效的考核体系,确保精准扶贫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便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平台,提出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挖掘和分析在线学习时的音视频数据,分析音视频中的语言和表情,帮助教师对众多学习者进行察言观色,让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应用于教学。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日志信息、课程评价信息及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及成绩。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督学生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为其提供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的个性化网络学习平台。数据挖掘使网络学习中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个体之间的精准匹配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践性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他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在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大队七年的插队生活,让他深入地了解了农村,也锻造了他“要为百姓办实事”的政治初心。2015年9月22日,他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演讲时回忆了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经历。他说:“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正定县“高产穷县”的问题,要求调整粮食征购比例,缓解了正定人民口粮问题,打破正定县过去“经济农业单打一,农业粮食单打一”的局面,搞多种经营,为正定县的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指出脱贫要先克服精神上的贫困,主张“弱鸟先飞”,不片面追求超常规发展,而是立足宁德实际,把发展目标定位为摆脱贫困,最终让宁德人民成功摆脱贫困、越过温饱线。在此后的从政经历中,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是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他亲自挂帅出征,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论东西南北中,不论严寒酷暑,他不辞辛劳走村入户,与群众话家常,倾听基层声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一些地方的成功探索上升为顶层设计,反过来促进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

(四)持续性

扶贫开发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长期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帮扶要立足长远,强化“造血”功能。“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打造一支由乡村本土人才组成的“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旅游扶贫等举措都是旨在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成效的持续性。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到21世纪中叶的30年划分为“两个十五年”。扎扎实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走好“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必须增强脱贫攻坚成效的持续性,决不能为了冲刺而不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3],强调“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五)开放性

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多年来,我国在加强国内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国际减贫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彰显出鲜明的开放性[17]。我国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等国内减贫机构的作用,通过举办经验论坛和研讨会等形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减贫的做法和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介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情况,重申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坚定承诺,发出了“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倡议,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和担当。这种开放性,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减贫方面的先进经验及有益探索,另一方面也将自身的减贫经验及做法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人类减贫事业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2)扩大贷款范围,建立诚信档案,开发旅游金融产品。银行要落实优惠政策,加大优惠力度,推进普惠金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建立专门的旅游业贷款途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完善企业的信用档案,加强诚信建设,对信用良好的贷款主体给予贷款额、期限等多方面的优惠,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政策针对不同的企业可以适当浮动,以保证尽可能多的支持。积极开发旅游金融产品。开发旅游金融产品,推出如景区门票收益权质押贷、景区股权质押贷等特色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29(1).

[2] 习近平.二O一八年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4(1).

[3]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08(1).

[4]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5]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08(1).

[6] 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9(1).

[7] 杨英杰.脱贫攻坚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N].学习时报,2017-10-17(1).

[8] 习近平.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N].人民日报,2014-10-18(1).

[9] 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9(1).

[10] 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22(1).

[11] 习近平.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 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8-02-15(1).

[1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9.

[13] 刘凯迪.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14] 郝涛.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15] 温雅琪.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8.

[16] 李晨赫.谁动扶贫这个“奶酪” 我们就处理谁[N].中国青年报,2019-03-08(4).

[17] 王洪标.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中图分类号] DF4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9)04-0065-05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9.04.011

[收稿日期] 2019-06-10

[基金项目] 广西社科基金项目“善治视阈下社会组织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5FZZ004)

[作者简介] 张光辉(1975— ),男,河南驻马店人,中共北海市委党校经济与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引用格式] 张光辉.习近平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4):65-69.

[责任编辑:杨 军]

标签:;  ;  ;  ;  ;  

习近平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