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策略分析论文

新型城镇化对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策略分析论文

新型城镇化对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策略分析

封 伟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 由于革命老区特有的地域条件、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以及红色元素的分散,因此革命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急需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地域、人口、产业和环境几大方面的策动与响应,以助推实现老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产业;动力机制

城镇化通常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因其生态价值目标而逐渐向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城镇集中,形成更多城镇数目或更大规模城镇人口的城镇建设过程。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用生态环保、宜游宜居、产业互动的城镇建设内涵来促进我国农村社区或小城镇协同共进的城镇化[1]。2019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此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因此,在革命老区的城镇化建设中,为了顺应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目标,其产业结构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大量老区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涌入城镇,由农业向商业转轨,努力践行着老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命老区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在人本理念和乡村振兴的农村战略支配下,实现城镇与产业的有效融合以及旅游城镇与生态农业有机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战略,尽力将老区的城镇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宜商的旅游化城镇[2]。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农村生态和谐与健康发展而有效推动老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由于革命老区特有的地域条件、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以及红色元素的分散,因此革命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急需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动与响应。

对各个施工工区,进行材料消耗考核。在成本核算方面,本工程项目数据库的使用可起到很大作用,信息化软件可实现材料成本数据的及时归集和即时核算,使材料成本的发生、消耗和对比一目了然。

1 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的功能分析

1.1 聚集效益佳

新型城镇化极具规模效应和聚集功能。革命老区幅员辽阔且地域经济发展落后,通过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规划容易激活老区的地域经济,在提升城镇建设和旅游经济品质的同时,实现农村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把老区的红色旅游业当作城镇集聚人口、集聚商机和集聚资金的最好思维。通过旅游产业的集聚性渐趋形成新型城镇化经济的聚集效应,以此实现老区农村经济结构的相对集聚和产业结构的相对完整。

1.2 融合渗透强

革命老区的城镇化经济往往需要合理渗透到地域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中,实际上基础设施建设既在城镇化建设的范围,也在旅游业发展范畴。革命老区的城镇化建设往往需要城镇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做强力支撑,如水电热气的供应系统、“三废”排污处理系统、道路建设等,也要求必须具备较高水准的建筑与护养技术。这是旅游城镇化与建筑工艺的融合渗透,用老区独有的“红色”谱写出地域经济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在这三种“道”义中,第一种意义的英译尤为困难。因为儒道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概念,在英语世界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述。

老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要把城乡经济通过旅游城镇通盘布局,在县城和周边区镇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布局梯队。老区工业主要布局在城区,少且落后,而旅游业重点零散分布在广阔的农村,且蓬勃发展。城乡之间和城镇之间的联动性非常紧密。城区的工业部门通常能及时合理地为城镇旅游提供相应的辅助服务,旅游循环经济的利用不可避免地会联动这些工业技艺的探索。譬如,旅游城镇化建设中的游乐设施与配套系统完善,也能促使游乐设备的制造部门进一步探索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制造质量、革新生产工艺和研发新产品等,使工业经济在旅游业的联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形成明显的联动效应。

1.3 辐射功能强

JM-B5003 电子天平(测量精度0. 001 g、量程500 g),500-196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精度0. 01 mm、量程200 mm),MA 45水分测定仪(测量精度 0. 001 g、量程45 g),密封袋。

1.4 城镇联动紧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调动基层积极性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邓小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180,为此,必须“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要给基层、企业、乡村中的农民和其他居民以更多的自主权”[1]210。就基层而言,适当划分上级与下级之间的职权范围,权力下放给基层,就是最大的民主。城市里的街道工作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在团结好人、改造坏人、树立好的社会风气、贯彻执行各种任务中,街道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8]314。

1.5 城乡互补好

革命老区各个城镇有着各自不同的建设基础与环境条件,通过城镇载体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有偿劳务服务而实现其城镇化价值,不同程度地孕育着与众不同的个性或特色,城与镇都彰显了自己强大的产业生命力。农村可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形成坚强后盾,而城镇可为农村经济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拉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因此,革命老区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合理优化、城乡经济优势互补和产业价值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极力彰显出其特殊的使用价值。

2 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和谐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社会对旅游业的供给能力与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旅游业能从供侧端加大改革力度,深度扩张旅游业发展的潜力与规模,而潜力的挖掘需要依靠老区的地域环境与条件来支撑其基础旅游的优化转型和旅游小城镇的建设,用旅游业的供给满足城镇化建设的根本需求。当然,旅游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城镇为之提供适宜开展旅游活动或旅游经营的地域空间。地方政府在进行城镇地域的景区开发、公园设计、绿地规划等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时,城镇地域的范围会随之不断拓展,且其城镇功能随之得以提升与完善,从而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城镇化的地域范围,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地阔”基础。

革命老区地阔且偏僻,自然资源丰富,各城镇经济因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不同而发展不平衡。老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旅游业很容易向广阔的贫困山区进行经济辐射,便于利用城市经济迅速带动郊区或农村城镇旅游经济协同发展。一个地域的城镇化建设绝对不可能孤立式发展,且城镇化实现的路径是多元化的,其能辐射到旅游城镇经济的方方面面,甚至能延伸辐射到地域内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环节。

2.1 地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的响应,即城镇化建设推进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回应与反馈。新型城镇化对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策略主要表现在地域、人口、产业和环境几大方面。

2.2 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规模与数量是激发革命老区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前提。人口城镇化因素主要包括城镇人口的规模与密度、受教育程度、城镇化的生活压力等,且其与城镇化的旅游参与程度密切相关,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最坚实的“人脉”基础。第一,许多老区的城镇具有一定的旅游条件和地域基础,地域内散落着无数的红色景点和历史文化元素,易吸引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大量的旅游观光者向这些旅游城镇聚集,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能为区域旅游业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和潜在的旅游客源。第二,城镇人口密度的增加必然会给城镇旅游带来一定的拥挤感或紧迫感,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或人均收入相对较高的转移人口更易有机会了解相关旅游信息,也易受周围旅游消费人群的影响,出游意愿、出游概率和旅游消费能力自然高于城镇居民。第三,城镇人口接受教育的机会远比农民多,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旅游需求量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普及。通常一个区域的旅游者文化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就会越迫切,对老区红色文化的认识兴趣越浓,对旅游资源的理解与领悟也会越深切。第四,城镇化居民的生活压力与其从事的职业性质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对旅游业产生了明显影响。城镇人口相对于农村人口生存压力大,城镇经营环境单调,经营内涵枯燥,他们更渴望能通过旅游活动来舒缓身心压力。

2.3 产业城镇化

革命老区的城镇仍为产业经济集聚的中心。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快老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老区经济总量、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提高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等。一方面,在产业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镇旅游消费者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增多,需要一系列的关联服务业做支撑,如医疗卫生、购物娱乐、导游讲解、食宿交通等旅游公共服务。旅游活动同样需要各种食品、药品、服装、器材、装备或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有效供给,这为农村和城市关联企业的商品设计与生产提供了市场,以此刺激或带动整个城镇乃至周边的第一二三产业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一二三产业在城镇的有效集聚也易形成规模经济,使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全面升级,加快老区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使旅游业获得产业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2.4 环境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需要一定的配套工程做强力支撑。这些配套工程主要表现在老区的医疗设施、教育举措、交通运输、食宿条件等适合旅游城镇化的旅居环境。第一,革命老区地域偏僻,资源原始生态,环境艰苦,若能改善这些旅游城镇的医疗条件或设施,往往可以很好地保障客源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吸引更多的城镇居民自动加入城镇化旅游中。随着老龄化的来临,医疗水平的改善能为有时间和资金且身体健朗的年长者提供充足的旅游保障,也能吸引更多的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旅游城镇。第二,若老区各级政府能加大地域文化的环境保护,改善教育环境,势必将大幅提高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地域红色文化和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宣传引导力。第三,便捷的交通运输和舒适的食宿条件能刺激人们的旅游意愿,满足旅居者的基本消费需求和精神诉求,真正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让老区环境城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必要基础。

革命老区的新型城镇化是为了不断丰富和践行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其在全面提升旅游城镇发展速度和内在质量的同时,需要得到地域城镇的协调配合和城镇化建设的有效响应,才能有效推动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雪阳.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响应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6.

[2]钟家雨.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 F592.7;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6-08-2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四川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协同推进”(SLQ2019A-02)。

作者简介: 封伟(1967—),男,本科,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新型城镇化对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策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