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槽”的误区--图书馆学发展观分析_科学革命论文

走出“槽”的误区--图书馆学发展观分析_科学革命论文

走出“低谷”的误区——图书馆学发展观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低谷论文,发展观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末期至今,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出现了相对沉寂的局面,人们将此局面称为“低谷”。究竟应该怎样客观、准确地判断、评价这一“低谷”现象呢?这不仅关系到图书馆学发展的表象和本质的划分问题,更关系到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前途和命运问题。因此,大家对此问题特别关注。有一种看法颇具权威性,也格外令人注目,即认为“低谷”是“进入常规科学的表象”。这种“低谷”“正好说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经过了革命性建树之后,目前已进入到常规科学阶段”。我们认为,这是对“低谷”的错误判断。如果说新时期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借鉴库恩科学革命理论开创了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新道路,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那么,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定能帮助我们走出目前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低谷”的误区,在“低谷”表象的背后,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本质特征,真正把握图书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继续推动图书馆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 “低谷”的误区所在

把“低谷”看作是“常规科学的表象”的人,有一个思想发展过程,且有库恩科学革命理论为依据。但由于他们对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理解的错误,以及对图书馆学发展现状的错误判断,致使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阶段的判断一错再错,终于进入了“低谷”的误区。

1.1 对70年代末中国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错误判断 80年代初, 以邱昶、黄昕、沈继武和刘迅为代表,引用库恩科学革命论观点,首次提出“危机说”,并将“危机说”系统化,指出我国图书馆学正处在“危机”和“革命”的交接处,认为存在“认识论的贫困”等种种“危机”;指出当时的图书馆学“面临危机并到了革命的关头”。总之,他们根据库恩科学革命理论,认为中国70年代末的图书馆学正处于危机阶段,而把70年代末以前的传统图书馆学判断为处于常规科学阶段。

1.2 对新时期10年(1978~1988 年)中国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错误判断 这一时期是中国图书馆学发展最快的时期。以刘迅为代表,认为这一时期是“危机——革命阶段”,是“革命性的建树”阶段。

1.3 对1988 年以后图书馆学发展(研究)处于“低谷”时期的错误判断 1988年以后,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在“低谷”中徘徊。刘迅等人认为此“低谷”是“进入常规科学的表象”,说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经过了革命性的建树之后,目前已进入到常规科学阶段”,“学科就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规范之中”。他们认为,图书馆学的发展从旧规范(常规科学)(1978年以前)经过了危机→革命阶段(1978~1988年)之后,又走向了新的规范(新的常规科学)(1988年以后),从而完成了一个发展周期。

2 走入误区的原因所在

2.1 没有正确掌握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 由上述可知, 刘迅等人是根据库恩科学革命理论来说明(判断)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但是库恩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轨迹)是从前科学到常规科学,经过反常→危机→革命之后,又形成了新的常规科学,是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而刘迅等人却把“科学革命”仅仅理解为稳态(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规范(常规科学),忽略了“前科学”这一发展阶段(在刘的文章中并没对“前科学”做任何分析,没有提及这一阶段)。这样,他们认为图书馆学在1978年以前是旧规范,是常规科学,以后出现了反常,发生了危机,产生了革命……一开始就把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特征弄错了,当然以后的判断也都错了。

2.2 没有准确地把握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现状

刘迅等人没有认识到库恩学说中还有“前科学”这一重要概念,也就没有去注意和分析“前科学”的特征。而中国图书馆学同世界图书馆学一样,发展至今从未形成过规范——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统一理论规范,这正是“前科学”的特征,也正是前科学区别于常规科学的主要标志。但他们却把1978年以前的中国图书馆学当作常规科学看待,即认为传统图书馆学是旧规范,那么,中国图书馆学到底在1978年以前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规范呢?回答是否定的。请看以下事实和数据:1984年杭州会议上有代表统计,仅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就有50种之多,杭州会议也有近10种观点;1981年出版的教材《图书馆学基础》也承认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目前我国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并提出了三种看法。关于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杭州会议以前就有社会科学、综合性科学、方法科学、管理科学、应用科学等不同观点。关于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1981年前就有四、五种看法,而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1981年前尚未形成。仅从以上数据和事实便可说明,中国图书馆学不存在“旧规范”,80年代初仍是众说纷坛的局面。没有“规范”,何来常规科学?没有常规科学,又何来反常、危机和革命?所以,1988年以前的中国图书馆学,既没有形成规范,也没有出现反常,没有发生危机,更没有产生革命。这一时期是中国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时期,是典型的“前科学”时期。

我们再看“低谷”时期的中国图书馆学。如果有谁认为这“低谷”是“进入了新的常规科学”,那么,请你再看如下数据(仅以图书馆学基本理论为例):图书馆学——研究对象60多种观点;科学性质:七八种观点;理论基础:五六种观点;图书馆属性:14种观点;科学体系:30种观点;方法论体系:28种观点;学派:4大学派;理论形态:3种。这充分说明,1988年以后同1988年以前一样,仍是多元化图书馆学,并没有形成规范,也仍未形成“新的常规科学”。实际上,仍是处于前科学阶段。

刘迅等人认为,“低谷”是图书馆学“正处在理论徘徊阶段”。他们没有细细分析这理论是何状态,也没有将库恩的“规范”与“低谷”的实际状况相对照。只是分析了“规范”的含义及其标志。所以他们对“低谷”的错误判断是由于脱离现实而只从表象观察造成的,是由于没有真正地把握目前“低谷”的实质:尽管是“低谷”,但其理论多元化格局并未改变,也就是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理论研究现状并没有因处于“低谷”而有所改观,也没有因“低谷”而形成统一的理论规范。

再者,没有形成规范的前科学阶段从理论发展状态上很像危机、革命时期的理论发展状态;众说纷坛。这样,如果不去分析“危机”的前提,就很容易将“危机”与“前科学”混淆。

总之,他们没有抓住“规范”这个关键问题,对目前图书馆学发展现状进行实质性分析,所以做出了对“低谷”的错误判断,进入了“低谷”的误区。

3 走出“低谷”的误区, 推动图书馆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合理借鉴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推动图书馆学研究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库恩学说的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及其理论的核心、实质,而不能片面理解、脱离实际。科学的发展是有其阶段性的,但是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对其阶段进行识别、诊断,而不能被假像蒙住,造成误诊。上述“低谷”的误区给了我们这样重要的启示。

3.1 认清发展阶段,转变研究方向

刘迅等人认为目前图书馆学已进入常规科学阶段,今后的任务是“积累反常现象,发现非常征兆”。我们则认为,目前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与“前科学阶段”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不能同处于一个时期。由上述分析可知,刘迅等人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的观点既符合库恩关于科学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又符合我国图书馆学的实际,因而是正确的。所以,发展阶段认清了,研究方向必须转变:不是“积累反常现象”,而应加速图书馆学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的转化。

3.2 选择转化途径,规划图书馆学未来

如何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这是摆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必须选择符合前科学阶段特点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积极引导,科学组织,加速图书馆学理论的规范化建设,完成向常规科学转化的艰巨任务。我们认为,前科学阶段初中期应以发散性思维方式为主,辅以收敛性思维,最后以收敛性思维为主,以促进理论优化选择和规范。前科学阶段初中期还应以建设式研究为主,辅以批判式研究,最后以批判式研究为主,以促进理论优化选择和规范。中国图书馆学会要通过各种会议和专业刊物积极引导,科学组织,对目前存在的各种观点、理论进行清理,制定理论评价标准,积极开展评论、批评、批判,百家争鸣。逐渐扩大理论的公认范围,以实际理论规范化为目的。这里还要特别提出学术权威的规范化作用。目前,我国图书馆学学术权威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综述”、“述评”、“进展”、“概述”等总结性、评论性文章,可以视之为是对图书馆学目前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评价,有些也代表了他们的观点。其中有些文章对某些理论进行了规范化论述,可以作为理论规范化成果的重要参考资料。当然,有异议者,仍可争鸣、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学术权威,我们应当尊重他们,依靠他们,但不要迷信他们。在图书馆学由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阶段,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功利主义和本质主义两种极端倾向,在功利主义与本质主义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目前,尤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各种学派学说,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基础理论研究上来,营造一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这是实现“转化”的必要条件。还要注意,实现“转化”,实际上就是将目前的多元化理论格局通过规范化的方法变为一元化的理论格局,这种一元化的理论就是一套较为稳定的公认的统一理论规范。考虑到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此“转化”任务估计要在下个世纪初才能完成。

收稿日期:1998—08—17

标签:;  ;  

走出“槽”的误区--图书馆学发展观分析_科学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