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视角_职教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视角_职教论文

再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再谈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元月,笔者在《教育与职业》杂志发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新视角”的文章,提出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要进行战略调整的观点,引起了职教界的广泛兴趣。几个月来,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又到基层去进行调研,经反复比较和剖析,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状况,设想了职业教育战略调整的框架。现叙述如下,以期引起讨论和探索。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职教发展战略

应该说,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是从职教部门率先开始的。早在80年代初期,职业教育就从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入手,步入艰难的改革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成绩斐然。但是,也应该清醒看到,过去的改革,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改革的成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如果乐道既往,固步自封,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将无法解决。进一步解放思想,就要珍惜以往,面对现实,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问题,继续改革,大胆闯试,勇于变革哪些包括我们自己构筑起来的不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条条框框,敢于突破“红头”文件中的陈旧的规定;进一步解放思想,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怕否定自己“成绩”,要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打破比较普遍存在的脱离实际、背离经济生活的保守性倾向,以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就要拓宽视野,以史为鉴,学习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而不要只把眼睛盯着一两个国家,从单一化的圈子里走出来,采用多元化的新思路,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把我国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战略调整搞得更好。

二、调整部门所有的中专教育体制。

我国的中专学校模式,是从外国学过来的。这种以部门为主的办学体制,曾有过历史的辉煌,功不可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计划经济烙印很深的办学体制已失去往日的活力,甚至开始走向负面。部门分割的中专教育,只从部门需要考虑,办学规模小,效益低。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政企不分的体制,主管部门有可能从企业调剂资金,投入教育,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行市场经济后,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勾,过去那种资金调配渠道已被完全堵死,学校现有经费全部来自政府拨款。因此,改革中专学校办学体制的条件业已基本成熟。与此同时,部门所有的中专教育,也日益暴露出它的负面效应。例如,行政主管部门业务工作任务很重,没有多少精力关注学校;由于部门所办中专学校少,开展活动困难较大;还有些部门总想利用管理中专学校的权力,招收本部门干部职工子女入学,这种照顾性政策,既不公平,也不合理,造成很坏的影响,长此下去,形成系统内的近亲繁殖,不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此外,有少数部门甚至把所办中专学校作为安置冗员的场所,这些都极为不利于中专教育的发展。

三、合并中等职业教育的三种办学形式

从历史上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只分为二种:一为中专学校,一为技工学校。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部门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将一批普通中学改办为职业高中,从此形成中等职教的三种办学形式。在隶属关系上,中专属于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大多属企业主办,劳动部门综合管理,职业高中则属于教育部门主办和管理,形成了中等职教多头管理的复杂局面;在培养目标上,计划经济体制曾严格规定,中专学校是培养干部的,技工学校只培养工人,后来教育部门为增强职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又在职高内设置职业中专,而有不少省市则干脆将职业高中易名为职业中专学校,培养目标兼有干部和工人职能,就业时可工可干。长期以来,这三种办学形式,始终在矛盾的不平等的状态下发展:中专学校属铁饭碗,声誉高,待遇好,入学带指标,毕业后包分配、当干部,所以普遍受到社会上的青睐;技工学校隶属劳动部门,由于劳动部门掌管招工用人指标,这类学校也享有优惠待遇,并且从政策上允许可以按一定比例“内招”,实行单独提前招生,因而日子也过得不错;教育部门办的职业高中,上述待遇均不能享有,无法与之竞争,加之,在改办时绝大多数是破破烂烂的中学,缺专业教师、缺资金投入、缺实验实习手段,办学异常艰难。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城市的一部分职高得到较大发展,算是站稳脚跟,而农村则依然没有走出困境,处于不景气的状态。

改革的潮流冲掉了以往统包统配的用人体制,人才市场开始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可实行双向选择,同时,干部和工人的界限也被市场经济打破,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这三种形式驱同、合而为一的时机已基本成熟。笔者认为,这三种形式的学校可统称为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己任,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改革,也有利于转变学生的等级观念和就业观念,放下“干部”架子,敬业爱岗,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四、实行抓“两头”带“中间”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

改革18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是中间突破,而置两头于不顾,总的看,效果是好的。但是过于看重中等职业教育,不统筹兼顾,也会出现始料不到的负面效应,且有些规定也不尽合理。例如,国家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只表述为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的比例。这里且不说这种全国一刀切的比例之科学性和可取性如何,过分地看重这种衡量尺度,津津乐道于职教占据高中阶段的“半壁江山”,不断地强化措施,全力开展评估达标,这种过重的中职发展思路,带来两个可怕的后果:一是怠慢了以“短平快”为特征的初等职业教育;二是延误了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最近的若干年里,下边从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不同渠道,反映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呼声,而主管决策部门则反应迟缓,优柔寡断,顾虑重重,不决不断,这种滞后性的失误,也反映了主管决策部门的保守性倾向。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总算开始起步,值得庆幸,我们企盼决策者们能认真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把握好开局,确保其建康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再遇挫折。在发展高等职教的同时,应该更加重看初等职业教育,这种群众广、基础大、效益好的重大工程,有人把其说成是“灯草”,认为它是“火烧一燃即了”,这显然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观点,必须加以澄清。实践反复证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主要靠短期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具有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对人民群众治穷致富有益,所以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和肯定,也符合现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求,这种初级的活泼的高附加值的教育形式,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坚持不懈地将其办好。此外,适度发展一些普遍高中,这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利,也有利于经济发展。企业部门对高中生有效大的兴趣,因为他们文化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稍加培训即可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这些人有后劲,对持续发展有利。职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发展的,因此,职教人应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

五、需要制订职业教育“大家学”的方针

我们国家曾制订了一个著名的职业教育“大家办”的方针,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认为仅有这个方针还不够,尚需再制订一个配套的方针,就是职业教育“大家学”的方针。不然,“大家办”的方针,就会被“架空”,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当前,培训机构不培训,孩子要学无处学的现象依然存在。以安徽为例,在1996年,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毕业生共83万人,能够升入中专、技工、职高、普高和成人中专的约30万人左右,剩余50多万人都要输入到社会上去,由于普通中学是以学文化知识为主体的,无书可读者也就无事可做。如果能把我们的各种教育机器开动起来,让孩子们多学一点知识和技术,以免他们到处“流浪”,这于国于民于社会安定都极有好处。

实行“大家学”,需要重点讨论的是招生制度改革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招生,尤其是中专学校招生,为对号入座的模式,给多少指标,招多少学生,否则,就是越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才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包分配的铁饭碗指标也逐步取消,这就为招生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动员所有初中毕业生入学,实行“宽进严出”的方针,严把毕业关,学生不及格的不发毕业证书,技能不及格的不发等级考核证书,让其“回炉”再学再练。这种改革如得以实行,将大大简化命题、考试、阅卷、录取等诸多繁节,给国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会减少许多社会矛盾和人际间的碰撞,为我国职业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真正形成“大家办”和“大家学”的新局面。

六、重新认识社会力量办学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倡导下,社会力量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变政府包揽的状况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当前社会力量办学问题不少,支持不够,发展艰难。从当前状况看,参加社会力量办学的中坚力量主要是:党派、群团人员、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以及少数私营企业家等等。在这些人中,除极少数心术不正的牟利者之外,绝大多数是热爱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积极分子,他们不辞劳苦,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使民办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有些地方已初成规模,从开始租校到自己置产,毕业生质量好,用人单位争相聘用,学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实践证明,社会力量办学,机制灵活,管理严格,师资较好,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但是,社会力量办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普遍存在硬件不硬,缺乏足够的校舍,条件较差,教学设备很少,以及缺乏长远规划等等。对待社会力量办学,应该充分肯定其地位和作用,正确对待社会力量办学的特长和特短,热情地加以扶植和引导。要深刻理解社会力量办学的活力,有些社会力量办的职业学校,达到千人规模,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如果是国办职业学校达到如此规模,至少要投入几百万元巨资。同时,社会力量办学机制很值得重视,他们用人精打细算,各展所长,不养闲人懒人,这些都代表了今后改革的方向。对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评估,应该发展其特长,宽容其特短,改革不切实际的做法和要求,能否将对民办职业学校的“评估”、改为“评鼓”,鼓励其再接再厉,支持其越办越好,而不宜照搬国办学校的评估标准。解决社会力量办学条件问题,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有些办得不好的教育实体,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的机制,加速其改革进程,也可以考虑实行承包,租赁等方式,实行联合办学,也可以搞国有民营,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社会力量办学找个“归宿”。总之,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更应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使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这确是民之愿望,国之需要。

七、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

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教育投入不足,但是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建国40多年来,各个部门和地方都兴办了用于职业培训的学校、干校和短训班,数量可观,设备齐全,机构林立。由于当前企业效益不佳,人员培训困难等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生源不足,校舍闲置的问题,有的则自找出路,对外出租,成为部门或小团体创收的工具。这种状况,城市比较普遍,农村亦有类似的问题。例如,在许多县都已建立的“农业三中心,”本来是为推广和培训服务的机构,为建此中心,不少地方还引用了外资,可是利用率则不高,有的则完全“变味”,改作办公室的有之,作为旅店宾馆的有之,还有的成了“会店”,接待开会住宿。由于这些教育实体分属部门所有,改革开放后又与部门利益挂勾。所以,要开发这些教育资源难度很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加大统筹力度,出台一些有效的政策,推动各部门的教育机构改革,“挖出”这批宝贵的教育资源,为职业教育发展和调整职教发展战略服务,应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为此,作好开发前的资源调查工作,这是决策的必要准备。

八、大力改革农村职业教育

农业需要职教,但是,发展农村职教不等于只是办职业高中。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业、农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农村,已从单纯的第一产业,变为一、二、三产业并举,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多业共生的综合经济体;现在的农业,也由过去的传统农业,走向市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道路,高科技的农业推广面越来越普遍;现在的农民,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迫切要求劳力与智力结合,提高自己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

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农村职教,尤其是教育部门办的职业高中,尽管作了多方努力,仍极不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走不出当前的困境。总结农职高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个不适应:(1)办学思想不适应,我们的办学干部,大部分从普教战线转业搞职教,老的框框难以摆脱,加之,对于经济缺乏学习和研究,这种惯性思维,难以驾驭职业教育的风帆;(2)有本领的专业教师凤毛麟角,从高等院校补充的一部分专业教师,偏重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不强,有专门技能者更少;(3)专业陈旧,课程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学习时间太长,结果,学生既达不到高中文化,又学不到职业谋生手段,农民对它缺少兴趣,招生相当困难;(4)投入少、条件差,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高效益的教学基地,缺少对农民的吸引力。农村职业高中困难在下边,责任则主要在决策层。从指导思想上过于看中职高的作用,提出了不少不切实际的要求,采取了一些过于“钢化”的举措,例如,过分强调评估达标,催办重点职高,结果,有的重点虽然到手,但日子越发难过,负债累累,苦不堪言,甚至有的校长过年也要出去躲债,这种负面效应,也可能为决策人所始料不及。

农村职业教育向何处去?总的来说,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要从21世纪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大目标来设计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规格、内容和质量要求,围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和推广科技进步,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我们认为,在调整农村职教发展战略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从实际出发,坚持效好便好的原则,把农村基础教育跟实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滚动发展,循序渐进,不能一厢情愿,制造高指标,不可唱任何高调,超越农村的现实;二是广泛联合,坚持优势互补原则,农村职业教育独家经营是办不到的,必须打破分割,实行大联合,组织大家办,谋求大发展;三是长短结合,坚持以短为主的原则,要不拘一格,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学制上可以集短为长,用完再学,进进出出,灵活方便。

根据当前的情况,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上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1)县办职业教育中心。按照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每个县有必要办好集职教和成教为一体,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并办成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2)农村成人学校。在乡镇政府领导和统筹下,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支柱产业,有目的地开展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层次高低,视经济发展需要确定;(3)农科教培训中心。集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的优势,以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形成人才培训、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的新体系;(4)绿色证书培训,一技一学,集短为长,使学习技术与评聘农民技术职称挂勾,使实用技术进村入户,以绿色职业教育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5)办好现有农村职业高中,切实帮助解决困难,使其克短扬长,继续前进;(6)现有普通中学加强职业渗透,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接触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后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能够很快接受各种不同的专业培训,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职业教育要在改革中前进。只有坚持改革,才能解决职教发展中的难题。我们衷心期待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在经过战略调整之后,能够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更大规模、更高的质量,阔步跨入21世纪。

标签:;  ;  ;  ;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视角_职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