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有情境性、情节性,还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因此,教师可在故事选择、故事切入、故事讲述等方面开展设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运用
故事教学法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以教材为载体,以故事为主要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生动、有趣的故事,对所讲内容加以强调或说明,甚至可以直接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从而吸引学生集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直接从所讲故事中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一、故事选择要精准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妨多收集原生态的生活故事,切准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升故事选择的精准性,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学习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如教学我很诚实时,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先给学生讲述最近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个孩子特别喜欢说谎,家长和老师多次批评都没有用。有一次,这个孩子被人绑架了,他通过多种方式求救,但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搞恶作剧,没有人相信。最后绑匪自己露出马脚,这个孩子才得救。”教师让学生说说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这个故事很像“狼来了”的情节,谎话说多了,说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了。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评说,课堂学气氛活跃起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使学生由己及人,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诚实的品质。
二、故事切入要适时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故事有一定的感知兴趣,教师不仅要做好故事内容的筛选,还要对故事切入时机做好评估。如课堂导入、重点突破、课堂训练都是故事介入的好时机,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实际做好调查评估,以便选择最为适当的机会投放故事。同时,教师投放故事时要接轨教材内容,让学生形成关联思维,触动心理,实现德育的渗透。
如教学同学相伴这一课,讲到“分享快乐”的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讲述与分享有关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述了在班集体过生日的故事:“在家里和家人过生日是司空见惯的,在班级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蛋糕是不一样的感受,我格外开心。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祝福,我深切地感受到有同学相伴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有的学生讲述分享快乐的故事:“取得了成绩和荣誉,这都是快乐的事情,需要和同学分享。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会和同桌分享,告诉他,我喜悦的心情,同桌也为我高兴。”教师对学生讲述的故事进行点评,并对接教材内容,使学生体会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精彩的故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生活故事,给学生搭建分享的平台;要抓住教学契机,适时切入故事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学习进入良性轨道。
三、故事讲述要多样
教师在投放故事时,要对讲述方式进行设计。有些故事可以让教师讲述,有些故事可以利用多媒体投放,还有些故事适合让学生自己讲述,只有灵活运用多种讲述方式,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气息。如果有必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演绎生活故事,发挥故事的助学作用。学生对故事有较高的接受度,教师在选择故事展示方式时要有观照意识,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节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提升道德认知。
故事展示形式众多,教师要合理选择。如教学我家的好邻居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开始阅读图片,逐渐明确图片内容。教师顺势讲述故事:“有一个三岁小男孩,家住四楼,因无人看管,没有安全意识,从防护栏里爬了出来。眼看他就要摔下来了,楼下有一个叔叔看到这个情况,三两下就爬上三楼的防护栏,用手托住他……他得救了,这个故事也传扬开来。他父母很是感激,赞道:‘这个好邻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学生听了故事,产生认同感,纷纷讲述自己熟知的邻里生活故事,感受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快乐。
四、关注时政故事
时政不仅指国家大事,还包含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活动,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政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就学生个人而言,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道德情感开始升华到热爱祖国、人道主义等方面。因此,这一阶段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及时进行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蓄专业能力强和思想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法治走进课堂,成为小学教学内容,势必引起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钻研法律教学规律,找出适合小学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既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威仪,梁韵笛.非利不动·非得不用--法治教育形式效率观在青少年犯罪社会预防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7(23):29-31.
[2]韩四清.构建校园法治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1):30-33.
[3]孙冬喆.青少年“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理念转型及其体系建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6):64-69.
论文作者:金锣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故事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法治论文; 内容论文; 道德论文; 教学法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