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 116034
摘要: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照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居民居住使用的生理与心理感受。如何通过居住区绿地景观的照明设计,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是文章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照明设计
1 景观照明设计的概述
照明设计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主城部分,包含基本照明功能和装饰照明功能。①基本照明功能主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夜间或光线较暗时的交通视线指引和保证行走路线安全等功能。照明对象一般为居住区的宅间道路、路标、交通标识、门牌号、住宅出入口等位置,保证行人能够明确自己所处环境,以方便居民的夜间行走,同时,对来访客人也能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②装饰照明功能主要是起到美化环境、营造气氛的作用,选用一些外型别致的照明设施,和一定的景观照明方法,为居住区夜间景观增添装饰效果、营造景观氛围。例如通过控制灯光照明的颜色、强弱、明暗等手段,营造出温馨、浪漫、宁静等多种氛围,使居住区的夜间环境呈现更为丰富多彩。
2 景观照明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
居住区景观照明设计都应从方便人的使用、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所以一切的设计考虑都应以人为本,从居民的使用角度出发,适应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例如灯光照明的亮度,要设计分布均匀,避免出现刺眼的眩光,一般宜选用全面性照明灯具;水面附近的照明也十分重要,要是水域的边缘清晰可见,以免不知情者不幸落水。在进行景观照明设计师,不能一味的追求艺术效果和美观而忽略照明本身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艺术美观
在许多新建的高档居住区的设计中,夜间的光环境营造一度成为宣传的重点。这些居住区的灯光照明设计,不仅保证了照明的基本功能,还利用照明设施和灯光的不同属性,对光环境进行渲染,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丰富居民们的夜间生活。在所有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都要注意突出主题,对于景观设计中的灯光照明设计也是一样。不能处处都是绚丽的灯光,这样不仅不能美化环境,还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所以,在进行照明设计是,要注意进行灯光色彩、虚实、强弱的搭配,通过对灯光属性的调整,强调主景观,并在周边环境用柔和的光线进行补充照明,以达到完美的氛围效果。
2.3 经济实用
夜间的灯光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考虑以降低照明对能源的消耗。首先,可以采用美观又节能的灯具作为光源,在选择时以灯光照明效果为主,灯具外观为辅;其次,在营造夜间景观效果时,要确定合理的照度,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避免了光污染问题的产生;最后,可以通过分功能、分时段照明的方式,缩短部分照明时长,以达到经济节能的效果。例如夜间基本功能照明可以整晚保持;而装饰性照明则可选择在晚间居民外出活动较为频繁的时段保持,在深夜比如12 点以后,可以减少或停止这类氛围照明、效果照明。
3 照明设计的应用
3.1 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的设计主要是满足夜间行走的功能,对道路状况要有较强的照明度,同时可以对两旁草地进行辅助灯光设计,提升照明效果。
3.2 绿化植物照明
绿地是居住区景观较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照明设计时需要考虑植物组团的布局、花草群落的种植方式、种植特点等因素,然后再对照明设施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进行装饰性照明。
3.3 景观设施照明
景观设施包含路牌、指示牌、小品雕塑等,这些都是居住区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路牌、指示牌起到为来访客人指示方向、或对较为危险的地方进行警示的功能,因此需采用功能性照明,保证其亮度与明度。而小品雕塑作为观赏性景观,本身具备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进行照明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小品雕塑的内容、造型、材质等,利用灯光进行相应的重点照明或氛围营造。
3.4 水景照明
居住区内的水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在对水景进行照明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安全性,保证夜间对水域边缘的照明;其次,对静态水景的照明可以突出水面光滑如镜的效果,还可以考虑对水中动植物进行重点照明。而在对动态水景进行照明设计时,可以结合水流动的效果,加以灯光将动态凸显出来,如喷泉、跌水等。
4 结束语
通过对居住区景观照明设计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夜间照明设计不仅仅是把环境照亮,而是需要通过精心设计,在保证安全、经济、美观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居住区景观的夜间氛围与效果,使居住区内的居民们更乐于在晚餐后,到户外来散心散步。在美化了整个居住区夜间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居民们之间交流互动的可能性,对良好邻里关系的形成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论文作者:刘小琳1,马彦波1,边路轩1,王志胜1(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居住区论文; 景观论文; 夜间论文; 灯光论文; 效果论文; 水景论文; 居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