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网联+”视域下大学生支教新模式创新研究
罗穗湘 何学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 :大学生支教活动在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以短期支教的传统支教模式弊病也越来越明显,支教活动成本高,支教大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支教持续性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技术为传统支教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平衡城乡地区教育资源,减小支教成本,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文章探讨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展义务支教,为大学生支教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传统支教
党的十九大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必须重视教育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现代兴起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新途径。《“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以互联网为载体,大学生为主体,对贫困地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新型支教模式,以教育现代化推动乡镇扶贫。本文通过对传统大学生支教模式劣势与“互联网+”大学生支教优势进行双向分析,从而进行大学生支教新模式下具体措施的研究与探讨。
1 传统大学生支教模式劣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国家出台了三下乡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鼓励大学生支教行为,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建设乡村教育。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义务支教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大缓解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贫乏、师资短缺问题。但随着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支教活动中的不同的问题也显露出来,支教效果大大下降。
1.1 支教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大学生支教一般由学校或社会公益组织发起,支教时间一般安排在暑假寒假等时间段进行,正好处于支教地学生正常放假时间,支教地学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一方面在传统支教持续性不高现状下,支教地学校对支教活动也会呈现出疲乏与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因距家太远等原因会选择回家而不能参与到支教活动中,导致支教活动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
1.2 支教成本高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西北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僻、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等限制,经济水平发展缓慢。据调查统计,除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外,大部分公益团体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中的支出除了小部分物资为社会募捐,大部分都是由大学生自费,而支教地点一般会处于偏远山区,路途遥远,在去往支教地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与金钱,导致支教活动在交通方面的费用增加,大大提高了支教成本,增加了支教难度。这也反映出各高校和各社会支教团体对大学生支教的扶持力度上还远远不够,降低了大学生对支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3 支教活动安全性低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而大学生支教是一项深入贫困地区为期一至两个月的志愿活动,支教过程中因支教学校距中心城市远、地处偏僻,易发生自然灾害,在支教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支教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在大学生志愿者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生病意外情况时不能及时处理,大学生志愿者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进一步影响着支教活动的开展。
1.4 支教体系不完善
传统大学生支教活动需要大学生深入偏远山区开展志愿活动,随着大学生支教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资金不足、支教机制不完善等引发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支教的开展。”互联网+“支教模式作为在线远程教育,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直播、录播等方式,学生可以随时接受大学生志愿者的远程教学。此外,支教活动在进行网络授课时,可以实行“一课多放”,扩大支教受益范围,缓解支教地师资紧张等问题,节约教学成本,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随着”薄改计划“的实施完成,山区学校硬件设备也得到了完善,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为“互联网+”支教模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互联网+”支教模式的优势分析
大学生在参加”互联网+”支教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帮助山区学生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支教活动实践中,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参与感,进一步认识到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与社会需求,激发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进入社会后,也会因参加过支教活动而进行自身思想觉悟的提升,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网络支教作为依托互联网和远程教学系统一种支教新模式,要求大学生志愿者除了需要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大学生作为网络支教的主体,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支教效果,因此在支教活动前期准备中,除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进行合理筛选,还需要落实和加强大学生网络授课技能培训,确保网络授课高质量进行。
2.1 创新了支教新模式
目前,随着社会对支教的广泛关注,一些社会支教团体开始出现和发展,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支教管理体系,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团体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支教人员流动性大,支教经费不稳定等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支教活动时并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教学培训,自身教学知识与技能不足,教学模式多变,导致支教活动不能到达预期结果,无法对支教地进行有效帮扶。
2.2 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支教指利用当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支教相结合,通过在支教地学校安放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教学音像同步传送,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教育功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对比传统支教模式,“互联网+”支教模式有以下优点:
通过互联网平台,大学生支教团体在与支教地学校之间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建立一对一的长效帮扶机制,在课程安排上教有所需,固定网络支教课程每周上课的时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支教模式只能寒暑假上课的局限性,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教模式。
就资源紧张来说,越来越多的机器需要靠电力驱动,这给城市电网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利用互联网可以合理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在“互联网+”支教模式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育平台等现代工具,利用课件、视频动画等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方法的优势。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和学习水平去选择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和专业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当地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核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突出了教育功能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达与否是一个国家国力的综合表现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大量的先进科研技术应用,由于对航空产业结构优化方法的不断更新,航空领域的产品更新换代速率也非常迅猛,在追逐世界一流科研成果的道路上不能迟疑。航空航天科技的更新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大到国防力量小到日常民生,这些都离不开航空航天技术,对航空航天产业的结构优化是当今相关科研人员的重中之重,这对国家安全性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重视结构优化方法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的作用,就能让我国能在航空航天领域越飞越高。
2.4 确保了支教常态化
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关键因素研究及教育路径研究..................................................................................................................................王浩业 颜吾佴(58)
3 支教新模式实施措施
3.1 完善支教技能培训
自古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一样文明远播,但近年来其发展却面临困境,究其原因:1)峨眉武术挖掘、整理、保护、推广制度机制不完善,峨眉武术的发展前景与具体实施路径面临困境;2)峨眉武术的发展及其文化传播受限于巴蜀地域文化的视野,峨眉武术历史史料梳理及文化研究还比较匮乏,目前相关峨眉武术的科研文献仅140多篇,挖掘程度远远低于少林、武术。
3.2 创新支教运营方式
运营方式是指对活动开展中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并控制的过程,传统大学生支教的运行模式主体一般由学校和大学生组成,在组织过程中的资金大部分是来自学校项目拨款和自行组织捐助,活动持续性差。而"互联网+支教"的新型支教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与广泛性等特点,联合其他高校和社会的公益力量,进一步扩大支教影响力。通过网上接受社会捐赠、与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等方式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完善教学设备并保障活动合理开销;对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高效率整合,形成以”互联网+支教+传播影响力”为框架的支教运营新模式,使支教活动的长期稳定开展。
3.3 构建支教反馈机制
一方面,支教团队可以利用寒暑假深入支教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支教地学校充分沟通,在活动开展前应提前了解支教学校的课程需求以及物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另一方面支教团队应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支教地学校为辅的课程评价机制,包括对课程内容、上课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过程的调整与改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3.4 建立支教激励体系
支教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需要参与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建立完整的激励体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支教活动的持续性。支教团队可以利用微博、QQ、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时更新支教动态,分享支教成果,扩大网络支教社会知名度。对优秀志愿者进行每周或每月评比,并进行线上线下公示,增强大学生参与感与荣誉感。学校对参与并完成支教任务的大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补贴及综测、素质拓展加分等奖励,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支教活动。
“你看你这孩子,总把人往坏处想,别忘了,这五十万我是不会还的,你都知道借条就是一个台阶,对张仲平没用,我这是在给你机会,否则,你没有赌注,怎么再赌下去呀?怎么赢回你心上人的照片呀?”
网络支教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支教模式,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参加支教活动的途径,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新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支教可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播到边远地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建设人才强国打下良好基础。网络支教现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在政策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关注背景下,努力发展可持续性公益。
参考文献
[1]李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龙玲,菅保霞.国内典型在线教育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2):1-5.
[3]卢宁.“互联网+”大学生支教活动教育功能的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17(03):77-79.
[4]孙燕,崔惠民.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实现路径[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07):79-84.
基金项目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7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参加支教活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FCXY201705)。
作者简介 :罗穗湘(1998-),女,本科,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6级学生;通讯作者:何学欢(1983-),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标签:互联网+论文; 大学生论文; 传统支教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