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 急诊科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一、第二、第三医院1998—2011 年收治的所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有无引发迟发性脑病分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与非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并且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病史、急性期血红蛋白饱和度、急性期是否高压氧治疗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的作为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为痴呆,并且经常伴有麻痹,其次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讨论,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者超过11个小时以上的,应该加强警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尽早进行并强化高压氧治疗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前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是排在国内比较靠前的一种常见的中毒类型,它的临床表现为:头痛、瞌睡、记忆力降低、意识模糊、言语困难、癫痫发作、帕金森病等非特异性精神和神经系统症状。高压氧治疗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患者的血氧分压能力,使脑组织更快的修复,尽快的使患者苏醒。部分中毒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再次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我们称之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大多以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锥体系和锥外体系为表现形式。之前对于DEACMP的潜伏期和临床特征缺乏科学统计分析,且研究的结果不统一。本文的探讨通过回顾收集之前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资料,运用生存分析法来探讨DEACMP的发展规律,进而总结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因素,为DEACMP的临床分析和预测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中山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1998-2011年所有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者。所有的病例根据是否为迟发性脑病分为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与非迟发性脑病。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假愈期长短的报道不一,但是大多数发生在急性期三个月之内。对于无中毒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或者复查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 COHb) 呈现阴性,对于6各月之内没有发生DEACMP,纳入非迟发性脑病中。
(二)方法
通过查阅病史和随访的方法,通过收集经过诊治好转出院6个月之内的病情变化情况,DEACMP 治疗过程以及ACMP 发病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生存分析法来研究假愈期的长短,对影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检验。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 ( 急性期昏迷时间) ,运用生长曲线拟合其与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率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临床特点
在针对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58例急性患者中,其中有17例患者在好转出院后的三个月内发生了DEACMP。其表现最多的为痴呆,占70%以上,并且含有麻痹、精神症状等;有的患有麻痹,以震颤麻痹和精神症状为主;少数患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表现为偏瘫、单瘫,失语、感觉障碍、皮质盲
三、危险因素分析
对连续变量(年龄、急性昏迷时间、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进行组间单因素 t
检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急性期昏迷时间与一氧化碳血红蛋白饱和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分变量进行单因素检验,结果仅高压氧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通常只考虑年龄相对于较大的老年患病者,因为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特别是有卒中病史者,脑血管容易受到损伤,神经组织的抗氧性比较低,一氧化碳中毒之后容易产生弥漫性脑缺氧性损害。所以将单个因素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三个变量(急性昏迷时间、血红蛋白饱和度和高压氧治疗史)和有临床意义的三个变量运用似然比向前选择法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并且将年龄、性别、烟酒史当做不必要的混入因素进入方程结果。
将昏迷时间按照每4个小时划分为一个阶段,并且计算出各个时段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8个小时以内的,其发病率比较低;当昏迷时间超过12小时的时候,则发病率会提高,并且提高的幅度比较大。
四、讨论
目前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目前并没有研究出一个准确的发病机制,大多数认为主要包括(1)血管壁细胞变性和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而发生血管扩张、淤血、血管破裂及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致使脑细胞坏死、软化和退行性变。(2)少突胶质细胞受缺氧损害而出现广泛的脱髓鞘改变(3)免疫功能紊乱和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以及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参与本病的发生和过程。
实际上,一氧化碳作为一种非积蓄毒物,人们对于它的吸入与呼出,主要是经过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和血液中COHB的饱和度。在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的饱和度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趋于一个平衡值,一氧化碳的的密度越大,血液中的COHB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密度达到可致昏迷的程度时,其吸收半量的时间为半个小时。所以,在中毒现场,昏迷着超过1个小时以上的时候,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血红饱和度已经趋于平衡,这时决定中毒者脑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昏迷时间的长短。本研究的 Logistic曲线拟合显示,急性昏迷时间越短,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一氧化碳的中毒时间长短,并且与临床的一养化碳中毒症状不一致,所以不能够仅仅以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作为中毒程度的参考依据和预测以后,应该结合其他的指标。
参考文献:
[1]杜好瑞,顾仁骏,李拴荣,穆俊林,李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变化[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0(06)
[2]何家礼,许健瑞.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16)
[3]宇仁平,刘翠艳. 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11)
论文作者:郝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氧化碳论文; 脑病论文; 发性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因素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