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张伟星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冠心病己逐渐成为多发病、常见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冠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指标己被人们公认,由于其创伤性及一定的风险性,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多数从心理上不能接受冠脉造影。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动态心电图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以便对冠心病的诊断、治打及预后进行更准确的判断。本文为了对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选取了9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将结果做对照。经研究统计发现,动态心电图总阳性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患者阳性确诊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这说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具有无创、价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及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69-02

0 引言

动态心电图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常用方法,较其他诊断方法更加简便,易普及,对患者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准确地捕捉,临床可动态连续观察,满足负荷试验的要求,临床诊断敏感性较高。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检出率较高,可定位诊断,对不典型心肌缺血性疾病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我科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96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临床诊断效果较好。

1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临床应用介绍

1.1冠心病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日常活动中的心肌缺血表现,从而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Farah等曾报道一例47岁以晕厥收入院的女性。她在发病之前几周曾有心绞痛,但入院检查仅发现肌钙蛋白升高,而没有心电图的变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很小的动脉硬化。但她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却监测到了她在一次心绞痛中严重的ST段改变。这个案例应用心绞痛症状及动态心电图所捕捉的心肌缺血表现最终明确冠心病诊断,但目前所报道的相似案例仍属少数,更多的病例中仅把动态心电图的结果作为一项重要依据。相对于其他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捕捉到运动试验无法捕捉的ST段变化,尤其是在凌晨等变异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好发时间。同时,它可以检测出短暂的心肌缺血,尤其是隐匿的、短暂的心肌缺血,弥补常规心电图检查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形而难以发现的突发的、短暂的心肌缺血,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1.2治疗效果观察

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对ST段改变的监测能够衡量冠心病的治疗效果。Haeck等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的回落来研究左室射血分数的保留及梗死面积。他们把ST段完全回落的时间分为PCI后30 min内回落、术后30-240 min内回落以及240 min后仍未回落3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I后ST段早期回落的患者能够保存更完整的左室射血分数和更小的心肌梗死面积。那些较晚回落的患者并没有更好地保存射血分数,但仍有较小的梗死面积。

1.3预后判断

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通过检测心肌缺血等表现对冠心病的预后做出一定的判断,尤其对于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病情及心血管风险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研究者认为它比运动持续时间、年龄、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对患者病死率的预测更加有效。Gibson等在研究PCI后早期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的研究中发现,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缺血表现持续时间越长,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越高。同时,认为动态心电图可以替代临床追踪的终点事件。Deedwama等的研究还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是长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识别和及早治疗是减少心脏事件的重要手段。

除了观察ST段的改变,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的出现更是判断预后及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在院内24 h内出现的持续心动过速提示着预后的高风险。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其随后1年出现连续大于8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提示着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2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举例分析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怀疑冠心病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42~74岁,平均(55.9±6.5)岁。所有患者均有心悸、头昏、昏厥等疑似心脏疾病症状,且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等。

2.2研究方法

医护人员应对本研究对象分别安排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进行检查之前全面排除可能影响ST段改变的相关因素,采用数字式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患者进行全天候监测。(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C型臂机经股动脉Jindkins法于多方位和多角度分别完成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2.3统计学方法

将文章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结果

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术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冠脉造影检测结果为标准,对动态心电图进行评价,并将动态心电图在不同病变支数种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经研究统计发现,动态心电图总阳性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单支确诊率为90.0%(36/40),双支确诊率为93.8%(15/16),均较冠脉造影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三支及三支以上病变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确诊率为100.0%(9/9),与冠脉造影无差异,由此可见多支病变患者阳性确诊率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患者确诊率(P<0.05)。

3 讨论

冠心病又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异常所导致,血液中的脂质类成分吸附并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上的这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不断持续的堆积进而形成白色样斑块,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加会进一步导致动脉腔的狭窄,血液流动严重受阻,心肌缺血现象逐步显现,最终形成心绞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老龄化社会趋势也随之日益加强,进而导致冠心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已成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愈的关键。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能够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趋势的有效方法,并已迅速成为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人体心脏在安静及活动状态下心电变化的方法,是检出心肌缺血及各类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之一,可监测、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及缺血的进展情况,同时又可评价疗效的一种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伤性检查技术。

通过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又具有无创、价廉等优点,但是对单支及双支病变仍较冠脉造影有一定差距,对于三支及三支以上却可达到100%的确诊率,说明其在三支及三支以上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更高,同时其因被检患者处于活动状态,这就可能会给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带来影响,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因此在此检查过程中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动态心电图可作为补充诊断手段,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且价廉,同时较为可信的诊断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兰素珍.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

[2]吴凤卿.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3]刘杏花.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

论文作者:张伟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张伟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