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De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人类教育九年级“分子原子”的教学设计_分子和原子论文

ATDE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人教版九年级“分子原子”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人教版论文,原子论文,教学模式论文,九年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师,需要创新的课堂,更需要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现性的、自由选择性的、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观点、疑问及困难;最后要在学业活动和非学业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一、“问想做评”(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简述

我国台湾学者陈龙安认为,一个好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应符合适合环境、综合性、弹性、实用性,以及有效性等五个原则。他总结了吉尔福特、泰勒、帕尼斯等人的模式后,提出了“爱的”(又称“问想做评”,ATDE)教学模式。所谓ATDE是由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四个要素组成,其代表意义如图1。

图1

二、“分子原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实施

1.问:教师设计或安排问题环境,提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机会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从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出发,已有的经验出发、为学生所喜欢并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情景活动中去。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具有广泛联系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掌握这一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选择问题,引发学生想问学习的情趣。以故事引人,亦情亦景亦难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白天对日军极为不利,日军不得不在夜间行动。一次,一个叫仓桂的日本中尉,奉命率部趁夜到一指定地点执行任务。为了不让士兵掉队,中尉把在婆罗洲给妻子买的一大瓶香气扑鼻的香水洒在自己和士兵身上。他在前面带路,让后面的士兵闻着香味跟进。这样既避免了因白布条而暴露目标,又加快了行军的速度。结果,到达指定地点时,竟无一人失踪。这真是:香水巧作“手电筒”。又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典故作为引发问题的起点。再以校园内盛开的桂花香味作为进一步激疑的实物,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到底是什么物质进入嗅觉细胞,让我们能够体验到生活中如此丰富多样的气味?”的疑问。

由于问题的铺设都是来源于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之中,因此在学生中立即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既能使疑问较为顺利提出,也能为学生大胆提出一系列假设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问题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初中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和猜想,这对提高学生素养和培养创造能力将甚为重要。

2.想:学生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发散思维,并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以寻求创意

当信息汇集时,应引发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一方面鼓励学生敢想、敢于突破“没有听老师说过”的束缚;另一方面给予必要的信息如:让学生确实感受到粒子的存在,粒子的特性等。学生在信息的交汇中,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这是什么物质呢?”有的学生依据气味来猜、有的提出是很小的颗粒在运动、大多数学生依据8年级课本(苏教版)学习过的物理知识提出“分子原子”等。教师提示:同学们,你们能再举例或设计实验说明粒子存在吗?引导学生再进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只有在学生开展广泛活动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多、更全面地提出需要论证的计划,从而将问题顺利引入探究阶段。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认识和发展的建构“门窗”全部敞开。

3.做: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议,议中悟,从实际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付诸行动

(1)做系列化学实验展开的观察和比较:实验既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收集论证假设证据的途径。

实验如下:

①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

②颜色爬粉笔的实验:拿一根粉笔,在离大端一厘米处先用蓝墨水点一个直径1毫米的圆点。再用红墨水在原处点一小点。干燥后把粉笔竖直在盛水的盘子中,水面在墨水圆点之下。过几分钟,你会看到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③等体积黄豆与绿豆混合。

④品红在冷水与热水中的扩散实验。

⑤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

⑥5毫升空气与5毫升水分别在注射器中压缩。

⑦教科书中的氨分子的扩散实验。

上述实验都以醒目、色彩丰富的现象为探究标准。在教学中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讨论并通过比较,将学生的认识引导至“宏观看现象,微观找原理”中去。从而得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微观粒子存在与运动等性质的解释和结论。课后,再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将小冰糖块放在盛有一些水的茶杯中观察液面的高度)来加深和巩固对粒子的认识。

(2)议(广开言路)是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教学中无论是实验现象,还是实验结论;无论是生活现象的反思,还是知识发展的建构;无论是感性认识的形成,还是微观粒子的抽象辨析,都应安排从生活现象中启发学生开展讨论的系列专题。如:

①粒子有哪些特性?

②粒子运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粒子又如何呢?

④你认为分子、原子是什么?你能够做一些分子模型吗?

⑤分子、原子的关系又如何呢?等等。

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不断自觉地向前探究,才能有效减少原来需要经过反复记忆和演练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保证设计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而由教师“一言堂”为主的传授教学方式,学生兴趣难以保持长久,讨论亦无法展开,因此,从根本上不能保证原设计的教学目标完全实现。由此可见,教师给予记忆性知识学生难以消化掌握。学生的讨论能相互启发,互相纠正,在自动整理信息和资料中发展认知体系,以自己的能力去认识和发展知识,可省去低效机械训练的耗时,还可以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4.评:师生共同制定评估标准,共同评鉴,选取最适当的答案,相互欣赏尊重,使创造性思维由萌芽进入使用阶段

本节课具有实验多、学生活动多、分析、推理的抽象及表述多等特点。如何才能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的过程,使教与学双方能够相互协调同步进行?笔者认为,应以学案拓展课堂反馈时空,这是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慎重思考并做周密安排的重要问题。我在设计中增设了学案,实践证明:学案运用,一方面起到了辅助学习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的时空。通过巡视,从学案中可以广泛、及时收集正在进行之中的学习的反馈信息,并能立即给予质疑、或评价点拨的教学指导,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等。同时,通过巡视,从学案中还能及时发现学习进程中产生的学习差异,在教学中及时开展因材施教,或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激励学生养成不畏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得以真正实施。

三、ATDE教学模式实施的结束语

通过本课题教学,促进了笔者对ATDE教学模式认识,反思以往教学中产生与发现的困惑,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感悟。

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学”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标签:;  ;  ;  ;  ;  

ATDe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人类教育九年级“分子原子”的教学设计_分子和原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