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放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馆论文,开放性论文,框架论文,数字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
1 引言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种典型的构建信息资源数字长期保存系统的过程,基于开放框架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是保证档案对象能够相对独立于系统、技术、媒介等的变化而得到长期可靠保存和持续利用的基本保证。此外,大学数字档案馆作为数字化大学和数字教育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标准性和开放性设计,也是改善档案馆信息化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满足数字档案馆与其他系统方便地集成和互操作的必然要求和条件。
本文主要遵循OAIS参考模型,设计和提出一个支持对大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长期保存和持续利用的开放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
2 OAIS参考模型简介[1]
OAIS(Reference Model for an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关于开放存档信息系统设计和参考的国际标准(ISO 14721:2003),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指导数字保存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概念框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有关具体实施的规定和建议。尽管如此,因其从总体上对数字保存系统的职责与行为、信息模型、功能和服务、数据迁移与交换接口等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表述,对包括摄入、存档、数据管理、存取和分发利用等数字信息保存过程和功能进行了系统化的描述和定义,提供了讨论、交流和设计数字保存系统的公共术语和模型基础,故在数字保存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相关标准工具的应用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OAIS的核心在于其对数字存档系统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的抽象和定义。前者对OAIS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服务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抽象,定义了一个由三类外部用户(信息生产者、管理者和信息消费者)参与,六类主要功能和服务实体(摄入、存档、数据管理、政策管理、保存规划、存取等)及相关信息过程组成的功能和服务模型,为遵循OAIS的数字存档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较为完整的高层概念框架模型。后者则通过对OAIS系统信息对象及信息过程的高度抽象,以“信息包”的形式对信息对象内容描述信息、保存性描述信息及封装信息等进行统一封装,为OAIS实现存档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清晰的信息对象分类、封装、组织和管理的概念模型,同时也为具体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进行元数据框架的设计提供了公共的参考模型。
此外,OAIS对整个功能模型中涉及的功能和服务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信息流程等也都提供了详细的定义和描述,为进行实际的保存系统的设计过程提供了细致明确的参考依据。
3 遵循OAIS的大学开放性数字档案馆框架设计
3.1 总体框架的设计
根据对大学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应用环境以及支持数字档案对象的创建、提交、转换、保存、管理、发布、利用、交换、共享等各个业务环节的考察和分析,按照OAIS参考模型及其必备功能和服务实现的要求[1],给出如图1所示的一个基于OAIS模型的大学开放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
按照OAIS的观点,在这一大学数字档案馆框架模型中,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或信息来源包括各个教学、行政单位产生的各种类型和格式的档案资料,一般由具有提交权限和职责的人员来具体完成档案资料的提交。管理者则可能涉及档案馆或大学档案收集和保存政策制定的其他主管机构或个人等。信息消费者则可能包括大学的教学和行政人员、学生、外部的相关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等,主要与不同的档案类型及其开放程度有关;还可能包括机器或系统类型的信息消费者,如面向外部系统的基于OAI-PMH[2]协议的元数据共享开放接口。
元数据工具及接口主要提供对档案对象进行描述和加工,形成主要由描述性元数据及数字档案文件组成的提交信息包(SIP)。在档案对象的仓储环节,则主要通过加入支持对档案对象进行长期保存的元数据信息,对SIP信息包进行更新和完善,转换形成存档信息包。
在档案对象的分发利用环节,一方面,通过基于 Ontology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用分类体系的支持,提供知识化组织、浏览和检索等功能和服务的实现;另一方面,提供OAI数据提供者接口的实现,满足数据共享的要求。
系统管理及公共服务,提供整个系统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的或公共性的辅助功能和服务,如用户管理、数据管理、分类表或词汇表的管理,包括基于Ontology的档案信息资源使用分类体系的管理和维护等。
3.2 元数据框架的设计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字仓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就是元数据的建设和管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由于涉及对多种类型和格式的档案对象的管理,需要采取综合使用多种元数据模式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元数据框架,来达到对档案对象的发现利用和长期保存对象的目的。
图1 大学开放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
(1)从支持档案对象的发现利用需求出发,EAD[4]将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描述性元数据标准。作为档案界普遍使用的资源描述和检索工具开发的元数据标准,是一种开放的元数据格式和编码标准,具有层次化的结构,能够较好地支持和反映档案资源普遍存在的层级结构特征的描述,对于档案各层级部分内容和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够予以充分地描述和揭示。
(2)从支持档案对象长期保存利用的需求出发,根据PREMIS数据字典[5,6]来进行保存元数据元素的选择和定制。 PREMIS数据字典是由OCLC和RLG启动的PREMIS保存元数据实施战略项目[7]提出的一套可适应各种保存环境的核心元数据集,基于OAIS模型设计和开发,涵盖了管理元数据、技术元数据和结构元数据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满足和支持不同类型仓储系统数字保存的处理过程元数据框架的设计要求。
(3)从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求出发,一方面,需要支持DC元数据(确切地说,是支持EAD元数据到DC元数据的映射),以满足系统提供基于OAI-PMH协议的元数据开放获取支持。另一方面,支持以METS元数据格式作为整个系统中信息包的封装和编码的元数据格式。
在总体元数据框架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按照元数据应用规范(Metadata Application Profile)[8]的方式对来自不同元数据模式的元素进行进一步地分析、筛选和定制,通过融合和集成形成统一的元数据框架。
此外,元数据框架的设计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数字对象的命名和标识问题。目前的主流方法是通过建立命名与标识的公共登记与解析机制,即建立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与其当前位置信息的关联与映射机制,从而满足数字对象以一种持久、稳定和可靠的方式被发现、定位和引用。Handle System[9]即是这样一种新兴的分布式的全球化命名和解析服务系统,可以为存档对象分配和赋予具有全球唯一性和持久性的标识符,并可以获得全球性的解析和定位服务,确保所标识的对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有效地引用和参考。因此,这里考虑采用基于Handle System的方法和技术作为大学数字档案馆唯一标识符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础。
3.3 档案信息资源实用分类及知识组织体系的设计
主要通过基于Ontology的概念和方法,对大学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和利用过程中的主要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知识模型,作为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和知识化组织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是实现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化浏览和检索服务功能的基础。
根据对大学档案馆覆盖资源的隶属关系和匹配需求,首先分析和产生档案资源、载体类别、文件类型、用户、资源管理规范、档案形成单位、访问权限、许可等8个类别。
按照馆藏资源内容,将档案资源分为党群、行政、人事、教学、科研、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人物十一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分若干小类,如党群类下分党务综合、纪检、组织、宣传、统战、工会、团委等小类,行政类下设综合、人事、监察审计、武装保卫、总务等小类,教学类下设教学综合、招生、学籍管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生教育等小类。每个类别的档案设置了不同的属性,包括案卷题名、文件题名、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来源、责任者、其他责任者、档号(全宗号、案卷号、案卷目录号、文件页号)、缩微号、形成时间、密级(公开、绝密、秘密)、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等。
载体类别又可分为纸质、电子(网络、光盘)、磁盘、磁带、胶片(普通胶片、缩微胶片)等类型。
文件类型下设公文、手稿、日记、讲义、论文、著作、图纸、照片、其他等类,其中公文下分计划、总结、报告、通知、请示、批复、会议纪要等子类型。
用户类别有学生、教师、行政人员、校外人员等类型,属性有姓名、性别、单位、证件(身份证、学生证)等。
资源管理规范分为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本单位制度等类型。
档案形成单位下设党群组织、行政机关、教学机构、教辅机关、附属单位、校办企业等,属性有全宗号、院系代码、档案工作负责人、联系方式。
载体分为纸质、电子、磁盘、磁带、胶片等类别;其中电子文件包括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多媒体文件、超媒体链接文件、数据库文件、计算机程序文件等。
根据以上概念关系的初步分析,应用protégé[10]软件工具可逐步建立起适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的实用分类体系。这里仅给出整体实用分类体系的高层结构图,如图2所示。
3.4 用户界面的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基于Web的信息浏览和检索界面的构造,为用户提供方便利用档案信息源的交互接口。由于在上述数字档案馆框架的设计中,包含了基于Ontology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用分类体系的设计,因此,这里也将侧重于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化浏览和检索界面的设计。
按照3.3节中设计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用分类体系,信息浏览和导航界面的设计,考虑:
(1)按照档案形成单位、资源、文种等大类设计和提供不同的顶层浏览和导航途径。
(2)根据不同的大类设计和提供相应的层次结构的浏览和导航体系。
图2 档案信息资源实用分类体系
(3)充分揭示和反映不同类之间的语义联系,满足从任何起始浏览途径开始,都可以达到遍历和发现所有档案信息对象的目的(如果有这种必要的话),这是以传统的分类表为基础的信息组织和导航结构所不能实现的。
(4)在任何浏览和导航层级上,都提供相应于该层级的具体档案信息对象的列表或分页浏览显示支持。
(5)由于语义关联的存在,基于Ontology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导航过程也有助于所谓“偶然性发现”(Casual Discovery)功能的实现。
信息检索界面的设计则主要在于提供和支持:
(1)基于Ontology的检索式构造:检索界面应包含和提供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层次化的概念术语列表,以可视化的方式引导和帮助用户从中选择规范的概念术语,尽可能减少用户直接输入检索词的机会和输入差错的发生,方便简洁地完成构造检索式的任务。
(2)检索结果的展现:在Ontology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对结果相关性的判断和设计,尽可能将用户感兴趣的那部分结果优先呈现给用户。同时,通过对检索结果之间概念关系进行自动分析,摆脱传统的单纯以列表方式呈现检索结果的方式,以语义关系树或语义层次结构的方式对检索结果进行显示和处理,方便用户对检索结果集的浏览和导航利用。
(3)检索式重构:信息检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交互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用户不可能通过一次检索就可以获得与自己的需求一致的检索结果,而需要通过检索式的优化或重构,扩检或缩检,才能获得满意的检索结果。
4 结语
本文基于OAIS参考模型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设计并提出了一个基于OAIS模型的开放性大学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框架,并对元数据体系的选择与设计、基于Ontology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用分类体系及用户界面的设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数字档案馆及数字保存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向,对提出的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进行逐步完善和实用化,成为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可行框架。
收稿日期:2006-08-28
标签:元数据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分类论文; 框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