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软力量探析——欧盟治理模式的效应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盟论文,探析论文,效应论文,力量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8)07-0024-08
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盛衰演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战略理念、制度建设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变革。二战结束后,欧洲的发展态势发生了剧变,一个多元的、四分五裂的欧洲逐步转变成了一个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欧洲,其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一条重新复兴、再次强大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一种超越传统的国家模式、有欧洲特色的区域整合与共同治理的崭新模式。以一个大洲为范畴实行区域联合和跨国共同治理是史无前例的政治试验和制度创新,它是对传统的国家体制和国际关系的重大突破。半个多世纪来,尽管欧盟治理仍处于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动态发展中,治理模式还没有最终定型,但欧盟治理的独创性价值成为具有强劲吸引力和广泛影响力的软力量样板。欧盟治理模式源于欧洲,但绝非仅仅属于欧洲,欧盟治理模式是一宗可供分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一 欧盟治理模式彻底改变了欧洲面貌和发展态势
回顾历史,把20世纪上半期和下半期的欧洲做对比,真好比南辕北辙、背道而驰。20世纪上半期的欧洲是群雄争霸、四分五裂,弱肉强食,引发了两次自相残杀的世界大战。20世纪下半期的欧洲则创建了一个摒弃战争、主权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使欧洲改弦易辙的战略理念是联合自强的欧洲一体化。欧洲国家选择一体化实行区域共同治理彻底摆脱了各自为政、同室操戈、分崩离析的局面,从而使欧洲焕然一新地转变成为世界公认的消除战争隐患、团结合作实行共同治理的和平稳定的“绿洲”。
欧洲国家决心选择走欧洲一体化和区域共同治理的道路,这成为旧欧洲和新欧洲的分水岭。法、德、英、意等西欧大国脱离了日益衰败的困境,借助欧洲一体化迅速复兴,重新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崛起;欧洲众多中小国家摆脱了弱肉强食、任由大国宰割的恐惧,借助欧洲一体化确保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繁荣,依托联盟发挥了单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无法发挥的作用,获取单个国家无法取得的最大化利益;较落后弱小的国家不仅维护了独立主权,而且借加盟共同体之机获得了显而易见的纯收益和较为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正是因为团结起来通过独特创新的体制,使欧洲形成了一股整体力量,发挥集合效应,欧共体/欧盟才能从西欧6国起步逐步壮大到目前遍布全欧洲的27国。一个联合的欧洲破天荒地以整体形象崛起于西方,以鼎足之势彰显于国际力量格局中。在欧盟中,成员国不分大小、强弱都共享主权,平等相处,实行经济和政治的合作共赢,紧密组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贸易实体和建设中的政治实体。目前,欧盟人口总数达4.91亿人,欧元区人口总数也有3.16亿人,分别占世界总人口的7.1%和4.8%;在经济规模上,联合的欧盟也超过美国,2006年的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达146098亿美元,美国则是131947亿美元,分别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0.3%和27.3%;在国际贸易总值中,欧盟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5,如果包括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则占到世界的1/3,也都大大超过美国。①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单个欧洲国家(即使德、英、法这样的欧洲大国),如果不依托欧盟,其经济实力与美国无从相比,但如作为一个欧盟整体,则其在经济总量上基本与美国相当。著名学者、前美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罗伯特·基欧汉在论及单极、两极和多极时明确认为,“在经济领域,欧盟与美国至少是并驾齐驱的”。② 人们的一般共识是,在当今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强弱不单取决于经济力量、军事力量,更取决于综合国力,21世纪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年代。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生存发展所拥有的物质力、精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机的协同合力,综合国力竞争正依托区域一体化使国际竞争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欧盟不是主权国家,但已是主权国家紧密联合的经济与政治实体,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强大,欧盟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对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平衡与稳定,对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事务中,欧盟已不再是美国的小伙伴,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对美国霸权能起到相当的制衡作用,在国际舞台上称得上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战略行为体。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发挥着任何一个单一欧洲国家无法起到的巨大国际作用。
欧洲之所以会在短短半个世纪发生如此根本性的发展和转变,关键在于欧洲国家在治国理政战略理念上做出了革命性变革,决心超越传统民族国家主权之上的威斯特伐利亚型国家模式,探索走上通过转让主权一共享主权方式实行跨国的区域共同治理,创造了全新的欧盟治理模式。所谓欧盟治理就是欧洲一些国家自主自愿地转让一部分主权给予欧共体/欧盟,遵循共同的规制聚合这些权力,所有成员国按“授权原则”和“辅助原则”共享聚合了的主权,对于单个国家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和共同性事务,采取协调政策和制定共同政策的方式实行区域共同治理。欧盟治理模式概括而言是指:成员国以和平、稳定、团结和社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自成一体的机制,依据共同的法规,做到开放边界、遇事沟通、协商一致、加强融合、讲究均衡、共同发展,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实行以国家和欧盟两个层级为主的相互协调且多层次互动的区域共同治理,构建了一种不同于国家并超越经典国家模式的新型跨国性区域共治政治体制。不过,就政体性质来说,欧盟迄今为止仍然是主权国家间的政治与经济的联合体。
欧盟一体化和欧盟治理在半个多世纪里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欧盟成员国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欧洲和欧洲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方向,改变了欧盟成员国相互之间关系尤其是大国之间传统的竞争互斗和争夺霸权的关系,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旧有状态,改变了欧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苏联(俄罗斯)的关系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总而言之,半个多世纪的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治理全面影响了欧洲内外全方位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进化方向。因此,欧盟治理模式的形成和实践彻底改变了欧洲原有面貌,扭转了整个欧洲走向未来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重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欧洲。欧盟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全面深刻和影响深远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的重大革命性变革。
二 欧盟软力量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软力量”这一概念以来,这个词不胫而走。国内外学术界在研究探索中各抒己见,涉及广泛,然而对其定位还比较模糊,有关软力量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以及作用、影响等阐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深化,这里不遑多论。一般共识是把“软力量”看做是通过吸引和影响而不是以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主要基于政治文化、价值观派生出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是通过制度、规制、秩序和政策以及国际组织等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理念之类的力量,能通过诱导和说服,使他者接受和认可某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它是一种看似有形实无形的非物质性“合作型”能量。③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际事务的日益复杂化,软力量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人们也认为欧盟及其成员国要比美国更重视软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欧洲改革中心主任马克·伦纳德撰文论证了“欧盟对所有邻国的吸引力使其具有比美国更强大的实力”,他认为,“欧盟的实力宽泛且深厚”,“实力源于变革……从内部改造社会”,“一旦有国家进入它的影响范围,这些国家就会永远改变”,他甚至断言“欧洲正在改变世界”。④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也发表署名文章认为,“欧洲人的软实力证明比美国的硬实力更能有效地改变国际局势”,在中东欧和巴尔干,正是欧盟“以软实力彻底改变了这一麻烦不断的地区”。⑤ 中国学者冯仲平也认为,“在国家舞台上,欧盟比美国更具有‘亲和力’,‘欧式’理念(多边、谈判、援助、接触)比‘美式’理念(单边、武力、制裁、遏制)更易被接受。”强调“欧盟的优势在于软实力”。⑥ 当然,欧盟软实力威力的最好例证则是,欧盟一体化这朵奇葩大大激发了有关区域主义理论和区域一体化实践的勃兴,使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成为当代时髦理论,使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激发出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迅速遍及全球各地区开花结果。
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态势表明,欧洲一体化成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催化剂和孵化器。环顾全球,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遍及世界所有地区,以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为目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呈现真正的全球化趋势和发展态势,除极少数国家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这一历史性洪流。不同形式、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不胜枚举,甚至出现泛洲性或跨洲性规模的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发展趋势;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拉丁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等都公开提出向欧盟取经、向欧盟学习。例如,莫拉莱斯在当选玻利维亚总统后就公开声称:“我们想要一个以欧盟为榜样的南美洲,有一种像欧元那样的比美元价值更高的(统一)货币”。⑦ 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典型例证。正是由于欧盟的开创和引导,使当今区域一体化呈现燎原之势,从而使区域一体化同经济全球化并列为当代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变革起主导作用的最突出的两大历史性发展潮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欧盟项目负责人安·莫劳夫奇克教授认为,“几十年来,欧洲一次次不起眼的决策日积月累,逐渐带来了革命性转变”,欧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国际合作的尝试”,是“领导世界的模范”,“比美国更有魅力”。⑧ 这就是欧盟软力量最鲜明、最突出的体现。
欧洲开创的区域一体化和共同治理模式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是应对全球化冲击和国际竞争激化的一项有效的政策选择,它之所以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因为这种区域性的有效联合与协同发展比单个国家能够更加有利于对付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危机,也比全球治理更便利、更实在、更易于落实。尽管欧盟治理模式有其独特性,它的许多方面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但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治理模式作为先导和典范,如果从宏观战略高度思考,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递进规律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来探析,笔者认为,一体化的理念和精神、区域共治机制的制度建设、一种有凝聚力的整体意识这二者是一种不可轻视的、颇有后劲的欧盟软力量,它对于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共治应该具有一定意义的普适性,即逐步打破国界的有形和无形限制,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理念,促进国际间沟通、交流、合作和融合,实行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与调节,探索一种超越国家组织形态的社会发展模式和区域国际体系。当前世界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诸多全球性挑战,越来越多的问题不是单独一个主权国家可以独立自主解决的,世界各国紧迫需要联手合作、共同行动,有效地共同应对严峻挑战,因此创造一种超越传统的国家体制,建立具有一定权威性、实效性和稳定性的国际调控功能和区域共治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这是适应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一种阶段性有效选择。就此而论,欧盟软力量所体现出的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治理模式所蕴含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以及所表现出的一种执著的精神,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无疑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制度作为一种软力量具有长效性和根本性,但再好的制度模式都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不能照搬和简单移植,必须根据国情和区情(包括历史文化、发展水平、区域环境、社会条件、政治需求等),各国和各地区必须“量身订制”,走有各自特色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道路。欧洲道路和欧洲模式作为区域特征的国际公共产品,其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思路和理念,不过,从欧盟治理模式的磁场效应和辐射效应来看,欧盟这种软实力的魅力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欧洲的区域一体化和共同治理既深深打上欧洲的印记,同时也存在与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不可分割的普适性理念和启示性实践价值。欧洲道路和欧洲模式不仅提供了一个使区域国际关系民主化、实现共同安全、稳定、繁荣和比较均衡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和跨国性合作共治的模式,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使军事专政国家(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与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中东欧国家)实现市场经济与转型和民主政治演变的模式。如果再吸收土耳其入盟的话,更会显示欧盟亲和伊斯兰国家、改造伊斯兰国家的巨大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欧盟软力量能成为可供分享的国际公共产品的鲜明例证。
欧盟作为一种软力量对外部世界产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共治模式方面,而且还在于欧盟是国际规制的创建者和多边主义的倡导者。欧洲文明的一大特征是崇尚法律和制度的力量,讲究理性,致力于规制、秩序的建立。“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欧盟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中一贯致力于国际经济和政治规制的创建,倡导多边协调合作,承认多元化,崇尚多边主义、非霸权化,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协调和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寻求和平与安全是欧盟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理念和主要原则、行为准则和主要手段。基于这一价值理念,欧盟及其成员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都积极致力于为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建立多边主义的制度和规制;在许多国际争端的热点问题上推动对话和谈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建立国际安全机制等方面,欧盟往往扮演积极倡导者角色。因此,在当今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欧盟是国际规制的创建者,往往是寻求国际争端和国际热点问题多边和平解决的协调者或调停者。欧盟外交和安全高级代表索拉纳在2003年11月12日的一次政策演讲中声称,欧盟“希望欧洲扮演更加强大的政治角色”,“致力于建立以有效的多边机制为基础的国际秩序”。⑨
然而,我们必须指出,由于欧盟及其成员国中有那么一些利益团体和个人仍然存有“欧洲中心论”和怀有“欧洲文明优越论”的心理,傲慢自负、好为人师,自认为是真理的化身、道义正义的代言人,似乎忘记了“尊重多元化”的原则。他们打着普世主义的幌子,惯用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来看待他国,尤其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时往往抱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和偏见,妄自尊大地使用各种手段强制推行其价值观和规制秩序,试图以舍我其谁的气势来改造世界,指手画脚地干涉他国内政。例如,2006年7月欧盟理事会在一个文件中就公开宣扬欧盟要输出价值观念和规制,欧盟要把“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推广欧洲的生活方式”作为欧盟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⑩ 这显然是越俎代庖、过犹不及,不符合通常的国际关系准则,毫无疑问,这不是明智之举。对于欧盟软力量中的这种消极因素必须清除和抵制。
三 欧盟治理模式的理论探索意义和现实价值
当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代,350年前的欧洲政治精英们通过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及其后续影响,率先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性地贡献了主权国家这一政治体制新模式。从历史的高度和国际关系的视角考察,民族主权国家诞生成为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的中心和主角,从而开创了一个时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时至20世纪下半期,在世界处于全球化步步紧逼、国际关系酝酿新的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欧洲的政治精英们通过联合自强走上了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又独特创新地贡献了欧盟区域共同治理这一政治体制新模式。在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化的情势下,民族国家有限的空间规模和权力功能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客观形势和国际环境,无法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于是,打破国家间的阻隔、消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国界限制的障碍、改善国际关系、为经济发展和政策调节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实施更有效的社会经济跨国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全球化要求全球治理,但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全球治理难以在实践中迅速而有效地真正落实,于是跨国间的区域共同治理应运而生,欧共体/欧盟进行政治探索实验,塑造了国家治理和跨国区域治理并存的欧盟区域共治新模式,这是对传统主权国家治理模式的挑战和超越。这一模式正在动态发展之中,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深化完善,并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笔者尝试对其现有成效和影响的理论意义以及历史价值进行初步剖析。
欧盟区域共同治理的实践和实现,对于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显然是一种突破,它削弱了国家独占主权的权威性,使国家主权丧失了原有传统意义的绝对性和主权国家的严格性,这为政治学理论突破和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探索空间。尽管从法律上说,欧盟成员国对主权的转移和行使并没有丧失控制权,国家主权向欧盟区域一级的转移绝不是割让和放弃,更不是丧失和剥夺,而是自愿自主性地集体共享主权,联合行使汇合的主权,主权让渡始终是以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并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主权至上在区域共治中转化为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是成员国参加区域共治的根本动力,所以主权转让和主权共享应被看做是主权行使方式的重大变化。然而,随着一体化的深化和共同治理的加强,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的政策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与欧盟机构的职能相联系,成员国越来越难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其自身的政策和法规。随着共享主权和联合行使主权的不断扩大,成员国独立自主行使主权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际规制的约束和限制。显而易见,欧盟这一跨国性的超国家共同治理模式表明,欧洲正在从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体系逐步向以国家联合、共同治理为重心的国际体系转变,当前还仅是转变的过渡期,转变需要漫长的岁月,然而这是国家主权结构的重要变化,也是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同时这还是国家主权意识趋于弱化和区域主义意识趋于强化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毫无疑问,这在国际社会中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治国理政的革命性变革,可以看做是国家治理的国际化表现,或曰国家国际化,这既是政治变革,更是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思想革新。从社会发展史的大视野来考察,拆除原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象征的国家边界,超越原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和不可分割转让的国家主权,探索和实践一种在一定地域范畴实行区域整合并共同治理的全新经济-政治管治,由此国家的定位和国家主权利益的维护也随之处在一个转型期。这种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尽管尚未完成,但它预示了一种具有深刻和深远意义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新征兆。从理论上说,这一变革创新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制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等诸多学科理论,这是一次实践走在理论前面的重大突破性创新,它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学说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极其典型的不破不立,破与立是辩证统一关系的例证。尽管这一制度变革、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但这一重大起步和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发展趋势,其理论探索意义绝不可轻视小看。真可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风起于青坪之末”,值得我们倍加重视,深入细致地对区域共治的实践和有关区域主义的理论开展更加认真而具体的全面研究和比较研究。当然,这一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不能仅仅限于欧洲,而必须要放眼全球各个区域。
四 欧盟治理模式的历史地位
欧盟区域共治模式的创立标志着欧洲以民族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纯国家主权结构的国际关系体制正趋于弱化,标志着欧洲史上已延续了几百年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正在朝着终结的方向缓步发展,代之而起开创了一个民族国家体制和超国家治理体制并存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这一时代新的历史阶段的开路先锋,欧盟治理模式是尊重国家主权和超越国家主权的混合体制,没有成员国及其民众的首肯和支持,欧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没有超越国家主权的特征,欧盟也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欧盟区域共治实质上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在当今时代对新型政治体制创建的探索和试验。站在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来看,从国家主权主导的国家治理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区域共同治理将可能是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是走向更高级的全球治理时代的一个过渡性中间阶段。区域共同治理是一种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它不是替代国家而是高于国家的独特的跨国区域共治政治体制。根据“世界多元化和多样性”及“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思想观点,区域共同治理依据区域特点和不同国情区情必将使模式呈现丰富多彩和多样化的特点。欧盟区域共治模式是这类多种模式中的一种,只是率先创立而居有先导地位的一体化模式。
正是区域共治所取得的成效,使欧盟在当今世界上相对而言比较稳妥地逐步在欧洲区域内真正实在地做了三件事:国家间和平共处、人民安居乐业并提高生活质量、力求使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笔者认为,欧盟治理模式所要发挥的先导和典范作用,主要不是在于其区域一体化的具体作为和发展进程,也不在于它的区域一体化最早、最高、最有成效,应该强调其最具典范意义在于欧盟是如何协调和化解区域内各种矛盾的,如何建立区域共治的协调均衡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欧盟贵在制度建设。因为制度建设是区域共治力量和成效的本源,制度创新是激发活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治理效率的源泉。欧盟区域共治之所以能够促进区域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稳定有序的区域新秩序,成为解决或缓解矛盾冲突和实现和平合作的典范,关键就在于它形成了一整套有效运作的制度。因此,欧盟治理模式尽管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不能简单移植和照搬,但是可以成为21世纪处理世界各国之间关系(尤其各类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实践设置坐标)的一种参照系。
对于战后欧洲社会的变革,国内外学术界有众多评论,如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对战后欧洲突破旧体制的束缚进行创新变革给予极高的评价。里夫金把欧洲人的实践和追求用“欧洲梦”这一词概括,它在对欧洲进行了20多年深入调研和对欧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富有哲理和前瞻性的学术专著《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提出了“欧洲梦”创造崭新历史的观点,做出了“略显陈旧的美国梦和新浮现的欧洲梦”这样鞭辟入里且入木三分的论断。他认为“美国梦”追求物质财富,强调经济增长、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独立自主;“欧洲梦”重视精神,更讲理性,关注可持续发展、生活质量和相互依赖。他写道,“新欧洲梦代表了人类逐渐深入的个人化与整合化历史的下一阶段”,他认为“欧盟是第一个政府性的实验”,“国家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了”,他把“这种新的治理类型称作‘没有中心的政府,一种不再有哪个头脑从中央发号施令的管理形式”’。他赞扬“欧洲梦乃是一种创造崭新历史构架的努力”,强调“羽翼初成的欧洲梦代表了人性对美好明天的最美好的渴望”。他把欧洲看做是“探讨人类前景的最大实验室”,他在该书最后以下列这段话结束全书:“欧洲梦是纷扰世界中的一道光芒。它呼唤我们进入包容性、多样性、生活质量、深度游戏、可持续性、普遍人权、自然权利和全球和平的新纪元”。(11) 里金夫的这一看法判断当然只是一名学者的一家之言,这里的摘引只是为人们开阔思路和视野提供参考。笔者很同意美国《时代》周刊对该书的评论:“‘欧洲梦’也许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但对于关注人类未来方向的人们具有相当的启发性”。(1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欧盟区域共治的先导和典范作用与引领者的榜样力量,欧盟模式作为一种软力量为现阶段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进行制度创新与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思路,拓宽了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的活动空间,为人类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的探索提供了模式多样化的选择。总而言之,区域整合、共同治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欧盟治理机制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能够为欧盟成员国间经济、社会和政治日趋融合以及欧洲朝着和平、安全、稳定、均衡发展和繁荣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制度历史性大变革创造了物质、精神和制度的良好条件。这无疑代表了人类文明和国际秩序的一大进步,对于世界未来发展的走向和迈进步伐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社会的发展变革丰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永无止境。体现软力量特征和效应的欧盟区域共治的探索创新为人们思维空间的扩展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勇敢而认真的探索精神和有益的实践经验,应该被看做是一份可供世人共同分享的丰富的国际公共产品。当然,软力量不是孤立的,它需要硬力量的相应支撑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应和作用,但像欧盟治理模式这样的软力量,其作用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任何硬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和现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五 欧盟区域治理给中国的启迪
作为一种可供分享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欧盟治理模式是不能移植的,但其蕴含的一些理念、思路和经验则对他者和后世有启示意义并可供学习借鉴。这一论断应该适合东亚地区,能为东亚国家在探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道路中提供启迪和参考,以便更好地走出一条适合东亚地区、有东亚创新特色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道路,即走出一条东亚人自己的路。
就中国而言,我们要坚定信念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还要致力于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和增进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本着这一报告精神和中国政府的国际战略路线方针,中国和欧盟及其成员国应该“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既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又应相互借鉴。因此,欧盟的区域一体化道路和区域共同治理模式也是可以学习借鉴的,能够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和可资参考还不少。
中国是东亚地区重要成员,是个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国。中国已公开宣称要致力于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就要身体力行地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一体化,远见卓识地借鉴欧盟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到东亚,同东亚国家一起走出一条有东亚特色的符合参与国共同利益的互利共赢的东亚一体化新路。
从中国自身发展考虑,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点启迪值得中国认真思考:
第一,充分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和平发展的根本战略与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性。
欧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已日趋衰败,包括大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几乎在国际格局中陷于边缘化的可悲境地。二战后,西欧国家选择了欧洲一体化道路,它成功地使西欧迅速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复兴,从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欧洲的局面转变为努力实现“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走向欧洲真正的联合和统一,今天欧盟无疑已是欧洲的主导力量,是在世界趋于多极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积极的战略力量,自成一极当之无愧。战后欧洲国家依托区域一体化实行区域共同治理,这一进程堪称和平式的再崛起。实现区域的和平与安全成了欧洲国家战后复兴再崛起的突出标志和基本保证。这是代价最小、成效最大的欧洲力量重新组合是一次真正名副其实的和平再崛起。
欧洲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可以创造性地加以借鉴。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合作和一体化存在相互依存的紧密内在关联性,应该认识到东亚一体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紧密相联。高举区域一体化大旗就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把周边环境的塑造置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所以,致力于积极推动和加强东亚一体化,真心实意地依托东亚一体化应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的可靠保证。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前途命运已同东亚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休戚相关并牢固地捆绑在一起,两者呈现互动的相互依存且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欧盟的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理念和政策措施,对中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中国是地广人多的发展中大国,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诸多问题。法国著名的“中国通”高大伟教授(David Gosset)认为,“中国和欧洲的情况相似,中国是远东的‘欧洲’,也就是说,中国和欧洲一样,是一个内部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大陆。”(13) 情况清楚地证实,尽管中国是一个实行统一体制管理的主权国家,但社会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和贫富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很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更是悬殊,中国内部存在明显而复杂的多样性,中国已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正在努力着手解决之中。显而易见,欧盟有关均衡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以及几十年来所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措施是值得中国重视研究和学习的,欧盟注重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价值理念、关注利益均衡和社会和谐、致力于多样性之间的和谐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启示和参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这方面有关理念、政策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应该可以起借鉴作用的。
第三,中国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可以从欧洲一体化经验中得到启示。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成员国的内部建设包括国家统一问题都同区域一体化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德国统一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如何运用区域整合的力量及其辐射影响来推进国家统一,如何把国家的统一纳入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在国家统一的同时兼顾欧洲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的和谐与稳定。德国在两德统一进程中把这两个进程较好地辩证地结合在一起,处理得比较好。
尽管两德统一和中国海峡两岸统一有明显差异,不能等同和简单类比,但两德统一同欧洲一体化的关联性以及德国统一的某些理念、思路和做法还是可以给我们以启示的。诸如,必须首先实现政治和解和消除对立,一定要达成政治共识,寻求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相互认同感,推动关系正常化、稳定化,谋求良性互动,构建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必须减少和消除国际干预的种种阻力……德国统一和欧洲一体化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分析和慎重思考,相信能够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借助于区域一体化,推动实现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统一大业。一个大中华共同体将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出现,这可能不是奢望。
感谢《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匿名评审人对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当然,文章错漏由作者负责。
[来稿日期:2008-04-13]
[修回日期:2008-06-12]
注释:
① 资料来源: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http:// www.imf.org/eternal/pubs/ft/weo/2007/02/。
② 《罗伯特·基欧汉对话著名学者杨洁勉——中美专家指点25年后世界格局》,载《文汇报》,2007年1月11日。
③ 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2~398页。
④ [德]马克·伦纳德:《欧洲正在改变世界》,载《世界报》,2005年4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5/30/content_3021976.htm。
⑤ [美]威廉普法夫:《软实力的胜利》,转引自《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月14日。
⑥ 冯仲平:《欧盟“内倾”弱化了其国际影响》,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9期,第36页。
⑦ [德]《明镜》周刊,2006年9月,第35期。
⑧ [美]安德鲁·莫苏夫奇克:《别犯傻了,问题在于这个职位》,载[美]《新闻周刊》,2005年元旦特刊。
⑨ [西班牙]哈维尔·索拉纳·马达里亚加:《欧盟安全战略对于欧洲在变革中的世界所起的作用》,载《欧洲研究》,2007年第3期,第79~80页。
⑩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10633/1/2006/ REVI,Brussels,17.July.2006.
(11) [美]杰米里·里金夫著,杨治宜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第201页、第253页、第343页。
(12) 美国《时代》周刊在封底对该书所做的评价。
(13) [法]高大伟:《西方对中国常见的误解》,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8/30/coutent_6630422.htm。
标签:国家主权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