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明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现代城市中,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当积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使其不断拓宽对建筑施工知识基础范围,加强其安全意识最终将建设工程推进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生产力,提高建设质量安全,践行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得建筑行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1 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伴随着整个建筑程序而产生的,从可行性研究到建设方案的决策阶段都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可以出现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如宁波大桥的坍塌事故,就是由于设计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九江城区长江大堤决口,则是因为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伪劣建筑材料而造成的。可见,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1.2工程质量是国家经济建设效益的基础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工程质量差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增加返修、加固、补强等人工、机械、材料、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还将给用户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费用,同时,低劣的质量必然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使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因此,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的不科学性
目前我国已有相当多的企业已在设备水平、工艺水平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却又远远没有达到生产本身存在的客观要求。在施工企业中很多应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理性判断的问题在靠感觉进行,典型的如过程质量的评价、数据的假设检验、抽样方案的确立;而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对待许多感性的问题却在用理性分析,例如感性质量的定量评价、用户意见措辞的矢量分析。这样造成的质量差距也就不言而喻了。
2.2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
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情况有水泥过期(超过 3 个月)、钢筋的力学性能不合格、砂子的含泥量超标、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差、砂浆的配合比不准、预制构件质量不合格等。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不合格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不足,这将很容易出现混凝土回弹强度不够、蜂窝、渗漏、裂缝等质量问题;砂子的含泥量超标将导致粉刷层出现裂缝等现象;预制构件质量不合格比如过梁长度不够,将导致支承长度不足,存在着质量隐患。在所发生的质量事故案例里,大部分是由于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的。
2.3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建筑业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工,农忙时节回乡务农,农闲时节进城务工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从农民到建筑工人身份的转变,严重缺乏质量操作技能和质量管理意识。对于建筑业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施工工作中的质量知识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基本不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导致质量事故频发。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从业人员的违章作业和冒险作业现象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心存很大的侥幸心理,认为以往多次施工使用这类材料都未发生质量问题,重新采购和使用施工材料会影响工作效率,放松了对质量隐患的警惕;施工现场存在偷工减料现象,门窗的承重梁被偷偷更换为红砖,楼层浇筑过程中钢筋的摆放位置不符合标准,应该采用一级钢筋的地方被换成三级钢筋,这种自行其是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从业人员不经过专业培训即上岗,特种作业人员诸如电工、木工等没有特种作业证上岗作业,质量管理混乱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紧缺,很多施工单位都要求这些岗位连续作业,缺少充足的休息而造成疲劳工作,为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4政府缺乏监督
建筑行业由于本身的特点,一直属于高危行业,极易造成质量事故。政府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必须通过政府手段,对建筑施工进行宏观监督和管理。然而,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对建筑施工有限干涉,对其监管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在质量事故发生后,政府只是处理一些相对较小的问题,比如追查责任方,做善后和必要的赔偿工作,但通过管理手段预防或减少事故发生则更为重要,政府须亟待加强从根本上遏制和管理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有足够的工程质量意识,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充分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其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应将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作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在管理活动中贯彻质量效益精神,倡导科学的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将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改进作为首要和长期的任务。
3.2加强建筑材料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应建立一套严格、完整的材料采购制度,并设立专门材料采购部门,货比三家,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及实力进行考察,特别是质量信誉的考察,择优选定钢筋、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等供应厂家。其次,建立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防止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针对各种建筑材料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如商品混凝土的检验标准、钢筋的检验标准等。依据完善的检验标准,对建筑材料采购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一旦发现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材料员应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对于有复检要求的材料应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施工。
3.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虽然在实际中,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未必一定能掌握完备的知识结构,但尽可能多地具备多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对于许多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是提升施工水平的前提,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而增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现场监督人员也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指导,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4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政府必须运用调控手段,整合建筑工程市场,切实加强监管。在具体工作中,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市场的整合力度,调整市场结构,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完善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和市场秩序。同时,严格把关对建筑单位的资质审查,并且一定彻底清查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追查责任方,力求避免和较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建筑质量观念指引良好的质量意识、正确的质量观念,有利于工程建设者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这在工程建设中是一种强大的无形生产力。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企业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刘世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改进对策实证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张世洋.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机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3]张燕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杨永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论文作者:王俊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质量论文; 不合格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