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况与合作前景_服务外包产业论文

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概况与合作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两岸论文,前景论文,发展概况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90(2015)05~0073~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其“高知识性、高技术性、高附加值、低污染性”特征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得益于岛内自由化改革的实施,进入快速成长期;大陆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21世纪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由于两岸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点,因而具备了一定的互补性,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拟在界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和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贡献和阶段性发展特点两个方面对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深化两岸合作的可行性条件及政策建议。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

       1995年,Miles等人①在欧盟的“服务与创新”项目研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的概念。他们从服务提供者所拥有的资源、组织构成、服务产出等方面出发,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定义为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或组织。此后,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内的诸多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对KIBS的概念进行了界定(Hertog和Bilderbeek,1998;Dathe和Schmid,2000;Muller和Zenker,2001;N

nlinder,2002;Kemppil

和Mett

nen,2004;王建全,2003;薛立敏、承立平等,2003;高汝熹和张杰,2004;魏江,2006等)。除了学界,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国际组织出于对政策研究的需要也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KIBS就是那些技术及人力资源投入密度高、附加值大的服务行业。②美国商务部(U.S.Department of Commerce)将其定义为,以知识、信息、技术和专利权作为服务和产品,同时对其他产业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推动的服务业,或者提供服务时融入工程、技术和科学等的产业。③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KIBS是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的现代服务业,其产品价值体现在信息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④台湾“行政院经建会”基于对OECD和美国商务部相关概念界定的研究,将KIBS定义为,提供服务时相当依赖专业知识或特定技术或功能领域的专门知识的服务业行业。⑤

       通过对比不同学者、政府及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所下的定义,我们发现,目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的界定在国际上并无定论,但是,多数研究对KIBS的界说都凸显出高知识性、高技术性、高附加值的“三高”特征。基于此,本文以KIBS共性特征为基础,参考Miles等人最初的定义,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界定为:高度依赖特定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以辅助制造业发展和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向服务对象输出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或最终产品的高附加值服务业行业的集合。

       分类方面,概念界定的差异、数据统计口径的不同致使各研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也存在差别。学界倾向于将知识密集型服务限定在以辅助工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政府和国际组织更偏好于既包含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又覆盖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业行业。因为本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界定中明确提出以辅助制造业发展和提供社会服务业为目的,又考虑到分类标准的应用性和权威性,所以,下文仅按国家或地区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如表1)进行分类。

      

       由表1可见,将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工商服务业、教育服务业与医疗保健服务业划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国际认可度,本文对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也遵循这一标准。具体如表2。

       尽管国家统计局和台湾地区统计部门在服务业分类及名称上有所差别,但对比分析后发现,表2所列的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存在90%以上的重合度,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二、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概况

       (一)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

       本文以2004年至2013年为时间区间,从增加值和就业两个方面考察最近十年大陆与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反映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最新情况。

       1.产业增加值与GDP

       (1)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较快,占GDP比重明显提高。

      

       资料来源:2004年至2011年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至2013年通过各省市统计年鉴及报告计算。

       图1 2004年至2013年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

       改革开放前,大陆“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的政策导向导致服务发展严重不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25%。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服务业得到恢复性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逐渐凸显(如图1)。2004年至2013年,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从人民币21529.6亿元增加到95957.3亿元,去除通胀影响后翻了两番,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3.5%提高到17%左右,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目前,在服务业整体对GDP的贡献中,有1/3以上归功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中,金融业表现最为突出,增加值的存量和流量均位居六大行业之首。截至2013年12月底,其增加值独占GDP的比重高达6%,较2004年同期上升近3个百分点,相当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者贡献的总和。

       (2)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平缓,占GDP比重缓中趋稳。

       2004年至2013年,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由新台币3667634百万元增长为4750259百万元(如图2),变化并不明显。价格调整后的数值仅较十年前增加了14.5%,远低于大陆的增量水平。但是,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1%左右,约是大陆相同指标的2倍。在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一半源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同期,大陆这一比例只有1/3。不难看出,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产出的贡献较大陆而言存量效应明显,但增长动力不足。在增加值构成中,金融保险业是中坚力量,几乎独占年增加值的30%,与大陆情况类似。此外咨询及通讯传播业和教育服务业也有良好表现。

      

       资料来源: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资料库相关数据计算。

       图2 2004年至2013年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

       2.产业吸收就业与社会总就业

       (1)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显著,占社会就业总人数比例趋稳于25%。

       在服务业逐渐成为大陆吸收社会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的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3)。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数逐年递增,从2857.69万人增加到4068.38万人,占城镇单位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基本稳定在25%左右。在服务业整体对城镇单位就业人数高达50%以上的贡献中,约一半源自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中,教育的作用显著,就业人数相当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他五大行业之和,独占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10%以上,吸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大军中约50%的就业人口。此外,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两大行业对就业的贡献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趋稳于20%。

       台湾地区总就业人口中,约60%从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图4)。十年里,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数平缓上升,从184.3万增长为232.7万,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稳定在20%上下,低于大陆5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结构来看,教育业是吸收就业最多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独占1/4以上的份额。这一现象与大陆同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就业情况颇为相似。金融保险业和专业科学与技术服务业紧随其后。在服务业对社会总就业的贡献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供了1/3左右的就业岗位,但低于大陆同期50%的水平。由此表明,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市场的贡献并不充分,仍然有较大潜力有待发挥。

      

       资料来源:2004年至2011年数据源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至2013年数据通过各省市统计年鉴及报告计算。

       图3 2004至2013年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吸收城镇就业情况及其对城镇社会总就业的贡献

      

       资料来源: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资料库相关数据计算。

       图4 2004年至2013年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吸收就业情况及其对社会总就业的贡献

       (二)阶段性发展特点

       1.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空间大,增长速度快

       无论与美、日、新、台湾地区等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是与同为“金砖国家”成员的印度相较,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对产出的贡献都存在较大可释放的空间(如图5)。在提升增加值对产出贡献的过程中,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测算,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其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7.8%,不但远高于同期农业和制造业,也高于服务业整体16.7%的水平,可谓动力十足。照此趋势推断,未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逐渐成为大陆经济增长新的支柱力量。

      

       资料来源:根据各国或地区统计局资料库数据计算。

       图5 2013年两岸及美、日、新、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内需市场广,出口潜力大

       大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和企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增长较快。以医疗保健业和金融业为例,去除通胀因素后,2013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较十年前翻了一番;金融市场的股票总市值十年间增加近3倍,位居全球第三。尽管如此,内需空间依然广阔,同期,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比例为6.4%,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重约为45%,而内需市场较为充足的主要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就超越了100%。

      

       资料来源:根据WTO数据库数据计算。

       图6 2013年世界前五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国市场占有率及出口增速

       国际市场方面,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四(如图6)。虽然与同为世界三大经济体的欧盟和美国差距较大,也略次于“金砖”伙伴国——印度,但其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高达23%左右,以绝对优势位居榜首。由此可见,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有待继续挖掘。

       (3)以示范城市为中心,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业

       离岸服务外包是服务业领域的跨国转移。⑥按照业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根据服务外包业务内容,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离岸服务外包的绝对主力,占比高达90%以上。

       2009年,我国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城市为发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鼓励承接高技术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1至8月,作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承包国,大陆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占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总额的30%左右,90%以上的执行金额由示范城市完成。在服务外包市场结构上,ITO居首,占业务总量的52.3%,更高层次的BPO和KPO占比分别为14.1%和33.6%。值得一提的是,KPO近三年的年均成长率均为三者最快,主要增长集中在知识产权研究、分析学和数据挖掘、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工业设计等高端业务领域。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了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中心的国际领先的服务外包聚集地,并逐渐向高端化迈进。

      

       2.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现阶段,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特点突出表现为:

       (1)以中小企业为主,专业化程度高

       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继承了岛内经济体制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依据台湾地区“经济部”发布的《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截至2013年底,六大行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多元化发展的能力不足,行业内各企业主营业务较为专一,表现出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特点。以电信业为例,据台湾地区通讯传播委员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台湾地区80家电信经营企业中,71家专注于单一服务项目,占总量的89%,提供两项和三项服务的分别有5家和1家,三项以上的只有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和远博电信三家巨头。其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

       (2)创新能力强,技术优势明显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⑧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台湾地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在140多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中一直位列前二十的位置,最高时跻身世界前五(如表3)。其中,创新因素是拉动综合排名的主要动力,除2012年,其他年份创新排名均位居全球前十,居于综合排名之上。在创新因素细分指标中,台湾地区人均专利权数量一度达到世界第一,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可用性排名前十,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支出、研发产学合作等细项指标排名也都在全球前二十以内。国际一流的创新能力,对于高度依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而言,无疑提供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3)发展对外投资,展开全球布局

       台湾地区岛内市场狭小,激烈的竞争促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逐渐展开全球化布局,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其全球化最主要的形式。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传统服务业所固有生产消费同时性、服务业产品难以储存性和服务要素难以跨区域流动等缺陷的克服和改善大大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来自台湾地区“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的资料,1952年1月至2014年2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累计投资金额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累计总额的近50%。其中,金融保险业独占44.5%,高居行业分布之首,其他行业虽存量较少,但增速较快,尤其是医疗保健和社会工作服务业以及咨询及通讯传播业,近两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00%以上。可以说,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全球化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7 2005年至2013年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年增速及其与其他主要指标的比较

       三、深化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合作的思考

       (一)深化合作的可行性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突破性进展,随着“大三通”的实现,ECFA等21项协议的签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合作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以金融业为例,2013年2月,台湾地区正式开启人民币业务,截至2014年10月,岛内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005.15亿人民币,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5倍多。在合作初见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无疑是发展的主流趋势,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可行性:

       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两岸共同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012年以来,大陆经济告别年增长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进入“7时代”的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增速的变化,更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服务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凭借着高知识性、高技术性、高附加值和低污染的特性成为发展的主力(如图7)。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速不但多数年份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而且2010年后呈现远超制造业的势头,是服务业增长的核心力量。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贡献率达30%以上。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作为新增长点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台湾地区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岛内支柱性产业——制造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及内部市场饱和的双重困境,增长开始出现疲软。大规模的产业外移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生产成本的压力但无法抵消产业转型升级滞后所导致的国际竞争力的衰退。最近十年,岛内制造业的年增速波动较大,2010年以后更是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如图8),成为经济增长不稳定的重要原因。由此推断,制造业难以继续充当经济增长主动力的角色。而岛内服务业由于长期以来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附属产业,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和能力,目前还无法独当一面。尽管如此,从台湾当局近几年来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政策⑨来看,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岛内重点扶植,着力打造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资料来源: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资料库。

       图8 2005年至2013年台湾地区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年增速及其与其他主要指标的比较

       作为大陆经济和台湾地区共同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在两岸产业互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深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产业发展效应,促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快地成长为经济增长的“顶梁柱”。

       2.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点,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互补的基础。具体分析,大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内需市场广,出口潜力大,还建立了全球第二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聚集地,却苦于技术基础薄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虽然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展开合作,但由于技术鸿沟过大,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不佳。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起步较早,发展水平介于欧美与大陆之间,较大陆而言不但拥有明显的存量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对外投资经验,却受限于狭小的岛内市场,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经济。市场与技术上的互补是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深化合作的必要条件。大陆借助台湾地区的发展储备和创新能力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利用其投资渠道与经验完善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台湾地区以大陆为平台,两岸共同开拓大陆的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促进岛内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向国际化大企业发展。如此“扬长补短”是实现两岸互利双赢的有效途径。

       (二)深化合作的政策建议

       现阶段,继续深化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合作应主要以大陆为平台,结合当前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考虑三个方面:

       1.建立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学研互动试验区

       可以考虑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达、教育和科研能力强、人才储备充沛的城市建立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学研互动试验区,充分利用学界的智慧和企业的实干推动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吸引以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和与之相关的研发机构落户试验区,给予台企国民待遇;区内成立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为两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互动的信息和机会,协助它们完成合作匹配;借助台企丰富的研发产学合作技巧与经验,鼓励区内实现产学研联盟的台企与大陆企业共同参与承接高端服务外包项目,促进产学研的合作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鼓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开拓大陆内需市场

       鉴于大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可以选择同为中小企业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作为两岸合作开拓大陆内需市场的首发行业之一。鼓励台湾地区中小型商业银行以参股的主要形式与大陆同类型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共同为大陆以及来华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合作银行间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部,实行统一的征信标准、实现资源互通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中小企业投、融资业务的高效与安全。另外,岛内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也是合作的重点。为了避免合作过程中“多而不精”的现象,考虑以福建、广东等与台湾地区具有地缘优势的省市为试点,实行两岸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中小企业联合发展计划。试点内允许台湾地区相关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两岸共同基金或参股等形式与大陆同行业中小企业联合参与部分信息技术服务的提供。两岸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业等个人消费领域的中小企业同样可以采取试点的形式展开合作。此外,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还可以在试点外城市推广远程教学与远程医疗项目。

       3.联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⑩上的经济体多为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起步晚,水平低,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两岸合作开发“一带一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大市场应从参与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不仅包括交通、电力等有形的“硬件”设施,更要包括互联网、电子通信之类无形的“软件”设施,不仅涉及生产性基础设施,还要覆盖文教、医疗、商业服务等社会性基础设施,不仅直接参与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而且要为建设融资提供金融服务。分析原因,一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软件”设施,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必备条件。现阶段,两岸应利用台湾地区的技术、经验和大陆的人力资本及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力量,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互联网、通讯、资金融通平台等领域积极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水平,在现代化条件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引入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以抢占内部市场先机。此外,大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开展的承接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也是两岸共同发掘“一带一路”大市场可供选择的切入点。

       四、结语

       当前,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均已具备一定规模,在产出和就业方面对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一些贡献。不同发展背景下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增强了产业互补的空间,成为推动两岸深化合作的必要条件。作为两岸共同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深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合作无疑有利于实现互利双赢。从大陆与台湾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深化合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建立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学研互动试验区;鼓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开拓大陆内需市场;联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注释:

       ①Miles I.,Kastrinos N.,Bilderbeek R.,et al.,"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Their Role as Users,Carriers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Report to the ECDG XIII Sprint EIMS Programme,Luxembourg,1995.

       ②OECD,"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Services",Paris:OECD,Working Paper DSTI/STP/TIP:4,1999.

       ③U.S.DOC,"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eators-2002",National Science Board,2002.

       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报告第99号》,北京,2001年7月3日。

       ⑤台湾“行政院经建会”:《台湾未来服务业定位之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纲领》,2003年。

       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2004年对离岸服务外包的界定。

       ⑦中国贸易指南网:《服务外包的分类和内容》,参见网址: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h/2012~04~13/95345.shtml,2012年4月13日。

       ⑧世界经济论坛自1979年起每年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公布各经济体竞争力的评比结果。评比方式分为总体全球竞争力指数、3个中项指数、12个支柱以及110多个细项指标。

       ⑨朱正浩:《台湾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政策梳理和效果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3年第1期,第36~40页。

       ⑩“一带一路”专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标签:;  ;  ;  ;  ;  ;  ;  ;  

海峡两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况与合作前景_服务外包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