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货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顺序轨迹。透过不同国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结合中国的现状,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必须优先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货币市场,培育理顺市场机制。
一、国外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
国外金融市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正日趋完善。纵观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其基本特征,即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阶段,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
(一)19世纪中叶至1933年,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大大快于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处于发育阶段,其发展特点表现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交易金额较小。相反,这一时期的资本市场却得到了迅速地建立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企业股票和政府中长期公债等有价证券发行量的剧增,股票交易所的建立,以及交易量的猛增。1871—1880年,欧美国家有价证券发行额为76亿法郎,而到1921—1930年便增长到6000亿法郎,增长了近7倍。在这一时期,早在18世纪末就建立的股票交易所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1792年成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到1929年的股票市值达到了900亿美元。
这一时期资本市场快于货币市场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条件分不开。当时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投资需求的增强,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社会闲置资源的配置,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的建立发展,都可以说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1933年至本世纪60年代,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迅速发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欧美各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萧条了十余年,货币市场也停滞不前。然而,二战结束后,资本市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这一时期,欧美国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四大特点。第一,政府当局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均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政策。第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不同领域发展不均衡。就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来看,可分为两个领域: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市场领域A,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领域B;根据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性质,资本市场又分为债券市场A领域和股票市场B领域。货币市场B领域与资本市场B领域在这一时期发展相对快些。第四,货币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交易工具品种的增加或者说货币市场类型的增加,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则表现为规模的扩张。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这一时期之所以都能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1)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各国为了更好地推行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和交易规模,只有如此,才能使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效果。(2)证券法规的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在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导致了各国政府相继颁布证券法规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这为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二战后,各国政府均奉行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及政策主张,以J·拉宾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不仅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十分重视金融经济(变量)与真实经济(变量)的相互影响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两种作用,就需要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4)各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理论指导下,各国政府首选了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为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在这一时期,欧美各国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物价水平也相对稳定,这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基础。
(三)70年代以后,货币市场的发展略快于资本市场。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市场规模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是:第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通货膨胀的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导致了社会经济各部门资本需求和供给的降低,而通货膨胀的存在又使货币当局不得不更加重视货币供给量的调节和控制,并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第二,货币主义的影响。以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极力强调货币及政府稳定货币和物价的作用。他认为政府能够并且应该以稳定物价水平为政府目标,这只需要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便能实现。这实际上是要求政府当局重视货币市场。从实践中看,各国政府均接受了他的主张。第三,资本市场国际化比货币市场国际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70年代后,资金融通国际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又快于货币市场的国际化。这主要源于:国内资本的相对过剩,投资收益的递减,美元、马克、日元等货币国际化,各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较快发展,无疑弱化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
许多亚洲国家在二战结束后先后获得了独立。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先后来看,资本市场先行建立,货币市场的建立则相对滞后。并且,亚洲各国(地区)资本市场建立以后,便得到了比货币市场更为稳定而迅速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上市股票交易总额均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亚洲各国(地区)的资本市场先于货币市场建立,发展快于货币市场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完善,货币政策工具较单一,以直接控制利率和信贷量为主,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这就使货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其二,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6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年份,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以两位数字高速增长,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动力直接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其三,较松的资本市场管制。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均采取了宽松的政策。例如,管理当局不仅允许非本地居民投资其上市股票,而且允许国外企业股票在本地上市,这就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种类和规模均得到了迅速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例,1981—1993年,我国共发行各种有价证券4300多亿元,股份制企业13000多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3210家,股本总额2800多亿元,仅上海证券交易所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就达5200亿元。然而,由于长期受中央集权、行政管理、金融限制的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交易工具价格的半市场化、同业拆借市场的变质性、交易工具期限的残缺性、资本市场的规模限制以及两类市场发展的无序性等缺陷。为此,笔者认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须坚持“优先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货币市场,培育理顺市场机制”的原则。
(一)发展资本市场,应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并以后者为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总的说来比较缓慢,其主要原因是企业这个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主体缺位、政企不分、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因此,优先发展资本市场,首先要造就并确立资本市场主体,改革企业现行的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毫无疑问,随着我国企业公司化改造进程的不断加快,必将有力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样,成熟而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发展资本市场,应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股票的发行上市应选择基础雄厚、效益较佳、前景良好的企业,这是促进资本市场需求稳步发展的条件,并将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第二,债券市场的发展重心应是国家的“瓶颈”产业,以国家基础设施和农业、交通、能源建设等重点项目为主。第三,培育和理顺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规范其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三)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除了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居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不同投资与筹资需求,在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组合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门类齐全的资本市场交易工具。
(四)适当刺激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需求,扩大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渠道。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要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还需要发展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并在时机成熟以后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参与我国的资本市场。
(五)完善货币市场应采取的策略措施主要有4条。第一,加快国家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使各个银行金融机构成为货币市场上真正的市场主体。第二,选择并发展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调节货币市场供求的交易工具。目前,可供我国中央银行选择的有金融债券、融资券、国库券、企业债券,一旦选定,就应改善其性能并加以发展和完善。第三,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应彻底扭转同业拆借市场是弥补流动资金不足或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场所的局面,使之成为真正的“头寸”调剂市场。第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步增加和完善货币市场的其他品种,如可转让存单市场和票据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