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以牛津高中英语单元8单元阅读鉴赏文学为例_文学论文

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以牛津高中英语单元8单元阅读鉴赏文学为例_文学论文

在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 Unit 1 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 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牛津论文,为例论文,培养学生论文,情趣论文,模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江苏省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英语课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本文中,笔者从欣赏和审美的角度解读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旨在以阅读材料为媒介,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一、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重要性。[1]文体分析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简而言之,它是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文本(通常是语篇,也可能是一个小句等)中突出的语言特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其文体效果、主题思想或美学价值。[2]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从欣赏语言美的角度将文体分析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文本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层面分析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意义,从而挖掘阅读材料由内到外的美,在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高中阶段,英语语言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尽管中学生言语技能技巧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观念意识不断增强,但他们却存在着语言运用能力偏低的问题。[3]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现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中,出现了很多文学欣赏类的文章,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渗透对语言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欣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例设计与探索

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较少。针对以上考虑,笔者尝试在阅读课堂上,以阅读材料为媒介,设计有关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现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Unit 1 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一课为例,按照背景导入——问题激发——想象延续——角色扮演——修辞讲解——主题升华——悬念设置等步骤浅谈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在这篇阅读材料中,作者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简单介绍了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狄更斯及其作品Great Expectations,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世界名著的阅读兴趣。因此适当的背景导入就成为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桥梁。这篇阅读材料分为三个部分,笔者从原著中选用了一段背景知识作为第三部分的导入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这种以情景设计为先导的背景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状态。[4]

(二)问题激发

课堂上多设计问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但过于简单的问题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枯燥无聊。要引起学生的深层思考,可以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有事可做,而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发挥想象的空间。以问题为引导可以引发课堂生成,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和动机。[5]

(三)想象延续

搞清小说主人翁后,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的探知欲望会越来越强烈。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给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1)Does Pip get the girl of his dream?

然后笔者节选了小说原版最后一节内容(Pip多年后回到Estella几十年前住过的房子作为想念她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一起欣赏。

接着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第二个问题:

(2)What will happen?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完全投入到课堂小说中最为精彩的一节当中。正因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增强,想象空间也不断增强,学生的情绪也即将达到高潮。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来发挥想象,将自己的预测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下一环节。

(四)角色扮演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展示。笔者可以接着上一环节的预测,在课堂上展示故事发生的内容并让学生来扮演两个主人公Pip和Estella在分别多年之后再次重逢时的对话,节选如下:

(I went closer and then-)

"Estella!" I cried.

"You recognize me? I have changed a lot." she answered.

"It's strange,Estella! After so many years,we meet by chance,here,where we first met!"

"Yes,it's strange.I haven't been here for years,although the land belongs to me.But tell me,you still live abroad."[6]

教师对台词中出现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做适当的讲解,但重点要放在读音和对台词的理解上。(注:插入学生课堂活动:分角色扮演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的情景、内容、任务真实、自然,具有较高的效度。有的学生还能够表演出两个主人公之间阔别多年再次巧遇的那种惊喜,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震撼,增强了愉悦的学习体验。[5]

(五)修辞讲解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用自己特有的洞察力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来再现美、创造美。这种创造活动,又往往借助于美的形式和美的语言来进行和展开,并借此来升华文章的主题。[3]

如果说语言是一串珍珠,那么词汇就是一颗颗珠子,表达方式则是串连珠子的丝线,得体的表达方式,能使句子结构严谨、行文连贯通畅。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因此可以通过讲解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例如小说的最后一段如下:

We walked,hand in hand,out of the old garden.As the morning mist had risen long ago when I first left the forge,so the evening mist was rising now,and in the clear moonlight I saw no shadow of another separation from her.[6](注:用多媒体呈现原文)

在这一段中作者采用了大量修辞手法。

1.暗喻(Metaphor)

作者分别用了the evening mist和the morning mist来象征黑暗的时光即将过去,新的一天即将到来,两人的友谊和好如初,并预示着他们的爱情破镜重圆,在清晨的薄雾散去后也会从崭新的一天重新开始。

2.头韵(Alliteration)

最后一句I saw no…of another separation中saw和separation采用了头韵/s/这个音,形象地突出了男主人公Pip想和Estella在一起的决心。

由于作家个人风格不同,作品文体还会有华丽与平实、繁复与简洁之分。通过教师的分析和引导,学生可以逐步体会并学会运用这些语言技巧,学会欣赏文学语言的形象美、凝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3]

(六)悬念设置

在作品欣赏完后,为了保持学生对英文文学原著作品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用下面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激情:

Who is the strange man that giyes Pip a lot of money?

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条件较好学校的学生课后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文学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能把英语教学变得主动、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七)主题升华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用自己特有的洞察力,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来再现美、创造美。这种创造活动,又往往借助于美的形式和美的语言来进行和展开,并借此来升华文章的主题。[3]

例如,节选原著最后一章中一段对Estella的描述:

"She was older,but still beautiful.I had never before seen such a soft light in those once proud eyes,or felt such a friendly touch of her once cold hand."[6]

在这一小段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欣赏后并回答问题:

Can you find some character changes of Estella?

这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会到女主人公性格的变化。这些语言既达意,又传神,学生自身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净化和美化。

接下来,教师提出下一个问题:What do Pip and Estella learn by the end of the novel?(参考答案:They learn that wealth does not buy happiness and that friend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 fancy education.)这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主人翁强烈的情感。让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与主人翁之间情感的共鸣,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友谊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不是金钱和教育。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学会了珍惜友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三、几点反思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按以上程序进行了操作,发现这样做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并作出如下反思:

1.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信息和优美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大部分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能把一些生词记下来,这说明学生在无意识的阅读中对生词很敏感。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将生词记在摘抄本上扩充词汇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

3.该课型的起点很高,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及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无法欣赏其优美的文字效果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但仍然对课堂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后给予适当的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连贯性,不至于课后兴趣减退。

4.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适时地穿插文学作品欣赏课,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予学生一定的文学熏陶,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欣赏能力,不至于使学生觉得英语课就是背单词,讲语法等。

5.文体分析并不局限于在文学作品当中,对阅读语篇的解读应该是多方位的。高中阅读课教学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每篇阅读课上去开展文体分析,但可以结合阅读材料中最突出或最精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段去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发掘该语篇的最大亮点,以审美的角度去欣赏阅读材料。[2]

四、结语

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应该成为一种审美实践。在这样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和想象美的能力得到发展,自身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净化和美化。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技能,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为学生终身语言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以牛津高中英语单元8单元阅读鉴赏文学为例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