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外国语小学 李欢乐
一、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底下的孩子却走神厉害。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却又很吝啬自己的双手。并不是自己不会,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你提问之前,他已经不自觉地扳动自己的手指头在扣手指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效率。
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具体成因
作为教育者,针对这类问题我们要有客观的认识,发生在小孩子身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同于大人有意识地不想听讲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有以下几点原因:
1.无意注意起着主要的作用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直观的教学手段、深情并茂的语言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因此,学生对课业的兴趣以及文本体裁都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比如本课属于科普小品文,虽然内容上也吸引着学生,但一节课40分钟较为理性的语言,让孩子不自觉地产生疲倦。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有心理学家认为:7—10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0分钟。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小动作的发生很多时候就是由于其本身稳定性差造成的。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
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而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同一时间要求学生边看边读,还要思考与动手,对于不善于分配注意力的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挑战。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化繁为简,怎样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注意力。
4.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段
如果说学生的注意力受到自身客观的影响,那么,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同样也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影响。学生喜欢具象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师一味地讲练,枯燥地串联教学过程,学生的注意注定会被比你有趣、好玩的事物所吸引。
三、教学情景过程和反思
语文人教版第三册课文——《活化石》教学片断
【片断和反思一】 识活化石
1.创设情境,走进博物馆 (跟着猫头鹰博士走进一个有趣的地方)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跟着猫头鹰博士走进一个有趣的地方。
师:这是哪里呀?
生:我知道。这是温州博物馆。
师:你怎么发现的?
生:图片上面就有字。
师:你很会观察!你看,这个字还是我们要认识的呢!一起读:“博,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生:有“字画”,这是兵马俑,这是化石
师: 板书课题:化石 。动物或植物埋在地下很久很久的,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补充课题。板书:活
反思:这是篇科普文,语言相对第一学段的其它童话类文体文章,显得没有那么绘声绘色。二年级的孩子喜欢情境性语言,那么,对于相对理性的科普文,我要怎么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呢?
于是,我决定为孩子搭建以“图片”为主的学习支架,联系生活已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试图利用图片这个支架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吸引其注意力。首先,我创设一个情景——与猫头鹰博士走进一个有趣的地方,参观温州博物馆。这是一个孩子的兴趣点,学生平时看过,参观过,第一学段的孩子喜欢在外人面前展露、表现自己,面对一个曾经去过的地方,自然有话可说。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此被我们牢牢抓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这个过程中,再穿插进生字词的教学就变得事半功倍了。
【片断和反思二】探银杏树 制作标签
出示段落: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请4位小朋友来介绍下银杏树。
生:一人一句。
师:读得真好听。如果能发现这些词语的秘密,一定能读得更好。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都是轻声词。
师:你可真厉害,前面读得长一点,后面读得轻一点,短一点。
师:在永嘉大若岩白泉村有一株生长了410岁的银杏树。这么漂亮的银杏树,温州博物馆馆长决定为它制作一张属于它的标签。请你来帮帮他。
发起挑战:完成猫头鹰的三大考验,你肯定能成功。
师:第一关:填空题。第二关:看图题。
师:出示四种叶子,几号叶子是银杏树的叶子。能在书中找到理由吗?
生:四号叶子就是银杏树。
师:你怎么发现?
生:因为书上说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
师:你可真了不起。在那么多的树叶中,一眼就发现银杏叶。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 像——
师: 练习句式:——像——
第三关:判断题。
五年前,小明的爸爸在院子里种下一棵银杏树。今年,小明就吃上了果子。
师:为什么不对呢?
生: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一直...才能...。课文里就是这么说的。
师:你可真会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叫做公孙树了吗?
生:就是,小的时候种下去,现在不能吃,到了老了才能吃。
师:难怪叫公孙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把他们整理变成标签吧。
反思:文本《活化石》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选择,我是落脚在文章的第一、二小节。那么,教师要如何在已确定的内容中,尽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呢?在上面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问题的成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决定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让学习饶有趣味地真实发生。
片断开始,就为学生搭建活动的“脚手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自主读完分句介绍银杏树。这个部分每位孩子都能参与并完成。接着给学生一个情境,激起学生的欲望。发起挑战:完成猫头鹰的三大考验,你肯定能成功。随后的闯三关活动,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独立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解开疑惑,并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思辨能力。最后,小组协作完成先前的情景问题——制作活化石标签。借助学习支架上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亲历学习过程,学生才有事可做,有话可讲,让学习真实发生在学生中间。
论文作者:李欢乐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银杏树论文; 学生论文; 注意力论文; 这是论文; 猫头鹰论文; 公孙论文; 活化石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