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城南第一中学 林雅萍
“画面感”的提法并不新鲜,在抽象的平面的文字符号背后能让读者看到形象的立体的画面,这样的文字就会散发出生机和活力。
那么,如何让作文富有画面感呢?有哪些技术性策略可以学习呢?
(一)建立“构图”思维模式
柳宗元的《江雪》,你一定会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好在哪?柳宗元并没有告诉我们他要写什么,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当我们可以透过文字看见这一幕一幕的风景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个空寂的风景里看到孤独、宁静、清高、自由……
我们要画一幅画,首先需要选景构图。同理,写出画面感,首先需要依据写作主题选取人、事、物来构图,比如作者选择“大雪纷飞、千山万径、人鸟绝迹,独钓寒江的渔翁” 向读者展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爱因斯坦曾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图像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再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图像思考并不难,绘画是人类的本能,我们的语言也是起源于图画,很多时候我们或许缺乏锤炼语言的意识。②
比如描写人多你可能会这样写:
“一眼望去,人山人海,街上的人们都摩肩接踵。”(来自网络)而雨果这样写“群众像看到糖果的蚂蚁,一波一波往这里涌来。”
“思绪混乱,很多事情放在心里,不知道如何表达,有苦说不出。”(网络美文)
我们如何用画面来表现思绪混乱,可以选择“蝙蝠、风中的树叶”来“构图”,比如富有画面感的表达:
“他试着思考,可是思绪一团混乱,像许多蝙蝠飞成一团。”
“思绪不停纷飞,心很乱,像旋在风里的一片树叶,一会儿被抛到这儿,一会儿又被抛到那儿,却都不是归宿。”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选择“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这个画面来“构图”。但是这个画面并非静止的,写作中更多的也是流动性的画面,如何让画面自然地流动起来呢?我们可以从《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经典文段,来总结出对策:对于父亲的一系列动作,作者将这动态的过程拆解开加以定格,精选适用范围小而最恰切的动词描绘,然后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组接起来。
不但具体的流动性画面可以采用这种对策,哪怕抽象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流动性画面来表达,比如我们夸一个人很有想象力的词语有很多: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思维开阔……而“他富于幻想的内心就像来自神秘东方的小盒子,一个盒子装一个盒子,无论你打开多少个,里头还有另一个。”这样的语言就极具表现力。
(二)利用修辞手法,帮助进行画面感习作训练
鲁迅先生说:“作文的人,不会修辞,也就不会达意。”可见修辞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何运用,也有一些可实践的技巧。
1、比喻
写出画面感,最常见的是通过比喻。
(1)有无互通
即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具象的东西抽象化。上文提到选择具体的人事物来构图,一般就用到这种方法。
可无形化为有形:钱钟书在《围城》中有一句很著名的比喻句,“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把无形的“恶毒”,化为有形的“沙砾”和“鱼刺”,即抽象的东西具象化。
也可有形化为无形:余光中有句诗,“今夜的天空很希腊。”这里的“希腊”不是一个国家名称,而是“浪漫、美好、诗意”的代名词,即具象的东西抽象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叠加形容
当我们要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某个特点的时候,我们常会选择上面提到的画面感策略。比如,我们想说一个人很胖,“他的肚子像一个西瓜”,“她的身体像个浑圆的地球。” 但是这样一个比喻,表现力普通,叠加形容得语言就更有表现力:“她全身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半圆球拼凑起来的,很像一个装满西瓜的布袋子”,“她的屁股之阔,就和她全身的长度一样,她的身体像个浑圆的地球,我可以在她身上找出世界各国来。”
(3)动静结合
把动态的事物转换为静态,把静态的事物用动态来表达。
这个手法擅长运用的话,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比如我们常见的关于“记忆”的比喻,会把“记忆”比喻为“一片海、一个花园、一片星空”,同样都是静态的。金士顿广告“记忆是一趟旅行,我们一同上车,却在不同的时间下车,然而,记忆不曾下车——记忆永远都在。”把“记忆”比喻成动态属性的“旅行”,就写出了记忆独特的、深刻的内涵,会给人带来更多思考。
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它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怎样掌握使用对比的方法?
首先,明确自己要表现什么?再思考它的反面是什么?
然后,生活中有什么可以表示正反抽象含义的具体事物?
最后,根据写作需要制造画面和细节,读者就会由理性的逻辑思维到感性的形象思维,心中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比如我们要表现“她很美”,反面就是“别的东西不美”。“美不美”是抽象的,要用具体的看得见的词来表现。我们想到了“荒漠”、“绿洲”这组对比词。加上画面、细节和动感,组合成“她回眸一笑,全世界都是被遗弃的荒漠,只有眼前是生机盎然的绿洲。她拂袖而去,全世界都是生机盎然的绿洲,只有眼前是被遗弃的荒漠。”
再举个例子: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有句发言让我印象深刻: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现在我们要表现“奶奶支持我”,想到的反面就是“大家都不看好我”。为了增强语言表现力,我们不用直接形容支持的力度。借用自己积累,继续制造细节写出“当大家都嘲笑我是鸡蛋撞高墙的时候,只有奶奶说‘不要怕,那墙壁是纸糊的’。 ”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储备的知识很多时候都可以成为锤炼语言表现力的素材。
(三)画面感不能忘了调色,还要注意层次和顺序。
色彩的使用能让画面更加丰盈饱满。一般的色彩有红色、蓝色、黄色等,这样的本色比较单一,表现力不够,可以在这些本色上添加一些层次,如“深、浅”,描绘色彩就比较丰富了,如绿色就有嫩绿、黄绿、浅绿、翠绿、深绿、苍绿等。比如上面提到的课文《背影》中作者对父亲衣着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黑布”、“深青布”暗色系的描绘能让读者感受到父亲的朴素。还可以运用较有韵律感的叠词如:黄澄澄、绿油油、火红火红、碧绿碧绿等,如课文《济南的冬天》: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清亮、蓝汪汪”这些色彩感受词语使人感到鲜明清晰,好像亲眼所见一样。
画面描绘需要注意色彩的涂抹,还要注意画面的层次和顺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作者注意到了写作的层次和顺序,由每一穗花写到每一朵花,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写每一穗花的颜色。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首先了解画面是有层次的,并且可以分为近景、中景、远景;同时注意描绘画面时是有顺序的,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等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开始具体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平时需要扩大阅读,加强记诵,储备语言素材;先积极模仿,大胆借鉴,再尝试创新,辛苦锤炼,一定能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论文作者:林雅萍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画面论文; 表现力论文; 语言论文; 构图论文; 都是论文; 事物论文; 抽象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