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手术室 湖北襄阳 441800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因患有子宫内膜息肉而来我院接受宫腔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配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护理配合差错率显著较低,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不仅能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护理配合差错率,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配合路径;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
子宫内膜息肉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之所以患上该病,主要是因为雌激素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而让子宫局部病灶出现良性病变,且表现为经期较长、经血增多以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等[1]。现如今我国常用宫腔镜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然而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所采用的护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特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而在我院行宫腔镜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以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临床效果,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而在我院行宫腔镜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经过宫腔镜检查以及《妇科内镜学》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标准等得以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年龄为26至65岁,平均年龄为(45.6±3.8)岁,病程为6到12d,平均病程为(8.6±1.2)d,单发息肉与多发息肉的例数分别为23例与27例。对照组年龄为26至64岁,平均年龄为(46.1±4.2)岁,病程为6到13d,平均病程为(8.7±1.4)d,单发息肉与多发息肉的例数分别为22例与2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论是年龄、手术方式、病程等都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手术室护理人员形成临时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对护理工作进行分配与监督。具体如下:首先是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具体信息,并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用药史、过敏史以及其他病史。若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要给予积极疏导,鼓励与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该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其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对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节,检查心电监护仪器与静脉通道是否正常连接,帮助患者取截石位以对腓总神经进行保护,对电凝器进行连接固定,做好宫腔镜摄影系统调节工作,保证清晰显示成像,对膨宫液压力、电切电凝强度以及流速进行调节。此外需要注意,在注射膨宫液时要保证膨宫管内无空气,做好监测工作,避免宫腔中进入空气。最后,术后护理。在患者术后给予保暖护理,检查患者的引流量与切口情况,并做好病房交接工作且告知患者的出血、补液情况。病房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有无渗液、并发症与感染等,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进行适当活动。
1.3观察指标
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护理配合差错率与生活质量评分。术中出血量用使用后纱布重量减去使用前重量方式计算;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评论患者生存质量,包括身体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四项,取四项平均值,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特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来比较组间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若p<0.05,即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护理配合差错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因患者雌激素分泌太多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疾病,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与经期月经规律与经量异常。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用宫腔镜切除方式治疗[2]。虽然该治疗方式图像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能够直观定位,但为保证手术效果更需要有效的护理方式。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立足于医院实际,参考了通用的护理配合标准,更具有规范性。该护理方式能够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护理配合更具有规律性、顺序性与时间性,护理人员主动护理,护理工作不再具有盲目性,由于得到了可靠的业务指导,护理质量得到了极大保障[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护理配合差错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观察组应用了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通过术前心理护理、讲解手术过程与注意事项、心理疏导等来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通过器械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等保证手术时设备的完善与补液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极大的降低了护士配合差错事件的发生。术后做好患者交接工作,检查切口与生命体征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不仅能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护理配合差错率,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岳桂华.优质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8):194-195.
[2]杜素萍.对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84-85.
[3]赖月媚.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9):174+176.
论文作者:徐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患者论文; 息肉论文; 手术室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手术论文; 差错率论文; 路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