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医院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 154213
【摘 要】目的 观察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血常规检验,观察组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两组预后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18例(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的患者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检测准确率高,对感染性疾病的后续治疗可以提高指导性的意见,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多发性,其发病主要与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有关[1]。目前,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主要以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为参考指标,但血常规检查容易受到温度、日间变化、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阻碍了诊治工作的开展。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细菌培养,但细菌培养的周期较长,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血清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调节,并由肝细胞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的患儿进行了比较,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排除患有血液疾病及免疫系统障碍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6.1±1.2)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6.0±1.4)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治疗后患儿均予以血常规检查,抽取患儿静脉血2mL,将其血液标本放入内含EDTA-K2的抗凝管中摇匀,冷藏备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tem-800i)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记录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及类型,运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仪(西门子BNII)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中使用的检验试剂和质控剂均为设备配套的试剂。
1.3评价标准
血常规检测阳性诊断标准:白细胞数量>12.0×109/L。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诊断标准为C反应蛋白浓度>3mg/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诊断阳性率18例(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本身具有多发性,主要是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存在一定的联系。当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都是以血常规检查为主的,但是在监测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日间变化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存在误差,耽误诊治工作的后续开展。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当前儿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临床研中表现为脑膜炎、肺炎和肠炎等症状,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患感染性疾病儿童与健康儿童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面。联合检查全血C反应蛋白,使诊断结果更加科学、清晰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者血清中含有特殊的蛋白成分,该蛋白成分能和肺炎链球菌发生发硬。此外C反应蛋白指标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有所提升,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将C反应蛋白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结合在一起,能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C反应蛋白主要是由一种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炎性因子进行调节的,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出现异常的现象,则说明肝脏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会合成大量的C反应蛋白。随着临床诊断项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形式应用范围比较广,成为诊断工作的重要应用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入手,对各项变化因子进行分析,将具体诊断方式落实到实践中,满足患者的具体要求。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效果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式,在实践阶段需要医护人员对其引起重视,在短时间内了解微生物细菌感染存在的问题,切断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达到降低感染源的目的。有研究显示[3],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有效判断机体内感染源的存在,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因此,有学者建议将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的重要项目。本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的患儿进行了比较,观察组诊断阳性率18例(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的患者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检测准确率高,对感染性疾病的后续治疗可以提高指导性的意见,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阮开龙.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1-52.
[2]殷熙.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母婴世界,2016,4(7):70.
[3] 李青.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6):2446-2447.
论文作者:胡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蛋白论文; 性疾病论文; 血常规论文; 细菌性论文; 儿科论文; 患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