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业成绩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差异的研究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中学生论文,学业论文,差异论文,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4918(2007)02—0029—35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发散思维成为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发散思维所反映的潜能被认为是创造力的直接体现。Torrance依据发散思维理论,编制了相应的创造力测验来测查创造力和创造力潜能[1]。但是Torrance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到聚合思维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2,3]。本研究把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纳入来考查创造性思维,认为创造性思维不仅仅体现在思维的发散性上,同时也需要概括性和逻辑性等聚合思维的参与。

随着创造力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教育背景下创造力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考查教育环境和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可以独立学习、有刺激性、可以方便使用各种资源的学校环境下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4,5]。最近的研究显示GRE分数和创造力存在显著的相关[6],说明成绩分数和创造力存在相关关系,而学习成绩是学业成就的主要代表,所以也说明了学业成就和创造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有关创造力跨文化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自我描述的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虽然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学业成就和创造力之间关系是明显的[7]。Chamorro-Premuzic等研究发现,在第一学年测查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分数可以显著地预测四年后学生的学业成就[8]。另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创造力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业表现[9,10],即创造力高的学生其相应的学业成就也高。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了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业成具有预测作用。国内对于创造力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比较少,并且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已有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成绩有相关,但相关不高[11];另外有关高中生的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与一些学科之间存在相关,但是与其他一些学科却没有显著的相关[12]。对于创造力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很少从因果的角度考查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另外,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的界定比较模糊,而且不同的研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的开放性(Openness)维度和创造力存在显著正相关[13],由于开放性和创造力存在结构上的重叠,所以研究者往往会以创造力来代替创造性人格的开放性特质[14],开放性被认为是自我报告测量的创造力。很多相关研究发现,开放性能够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15,16]。但是通过对开放性测量得到的创造性人格是否能够真正代表创造力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开放性代表的是人格特征,不能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在研究工具方面,大部分研究者采用自我报告(self-report inventories)[7] 和形容词检查表(adjective checklists)[17] 等方法来测查被试的创造力,但是这些问卷和工具测查的主要是创造兴趣和态度,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力,也不代表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这些研究中测查到的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不能真正揭示学业成就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最近的研究发现创造兴趣和态度不能反应创造性思维的加工过程[18]。这也提示我们要考查创造性思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创造性思维能力角度进行定义和测量,而不是从创造性人格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揭示二者的关系。由于国内外对于创造力研究存在概念、文化和研究工具上的差异,创造力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影响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而有效的结论。

在我国中小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升学率和分配优势教学资源,往往存在按照学生学习成绩高低把学生分入不同班级的状况。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两类不同学业成就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力和学业成就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关系,是我们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学业成就能够影响创造力,但是对于不同学业成就的中学生,他们的创造力发展是相似还是截然不同的趋势?这是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涉及的。所以本研究中,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揭示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点。

2 方法

2.1 被试

分别选取出北京和成都地区的四所学校进行抽样,抽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个地区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其中1个高学业成就班和1个低学业成就班。高学业成就班一般是这些学校的重点班、实验班、学科试验班,并且班级类别都是按照学习成绩的高低进行划分,重点班的学业成绩高于一般的普通班级,低学业成就班为一般的普通班级。为了平衡不同教学资源差异,取样中我们抽取由同一批教师授课的高低学业成就班,保证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其他条件一致。剔除部分无效被试后,有效被试为990人,具体抽样情况见表1:

2.2 研究工具

2.2.1 量表结构和材料

在结构访谈基础上,借鉴了《托兰斯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TTCT)[19] 和其他测验,编制了《中学生创造性思维量表》,另外还包括量表答题纸、量表评分标准、主试指导手册和量表常模共五部分构成。量表为纸笔测验,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整个量表由“发散思维量表”和“聚合思维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发散思维量表”总共有6道题目,分别为“非常用途”“词语联想”“可能的解释”“图形意义解释”“组合图形”和“未完成图形”。前4道题目为言语材料题目,后2道题目为图形材料题目。例如:

组合图形(时间:15分钟)

指导语:现在,你要用下面方框里的四个图形组合成有意义的新图形,其中必须包括所有单个的原始图形,它们的位置和大小都可以改变,但不能重复使用,而且不能加入任何其他的图形或线条。完成每幅画以后,请根据图形所表现的意义为之命名,并将名字写在图形下面的空白处。画的名字要尽可能地与众不同。重要的不是精确性,而是图形的数量和意义。

注意:有意义的图形是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实物、人物、标志或情景的图形。

图1 发散思维测验材料图形

“聚合思维量表”有4道大题目构成,分别为“遥远联想”、“分类概括”、“事件排序”和“填充图形”。其中“遥远联想”和“分类概括”为概括性维度,“事件排序”和“填充图形”为逻辑性维度;另外,“遥远联想”和“事件排序”为言语类材料,“分类概括”,和“填充图形”为图形类材料。例如:

遥远联想(时间:6分钟)

指导语:请找出每一题中与前面四个词或者三个词都有联系的一个词语。

例如:花露水,荷花,赤道。答案是——夏天。因为花露水是夏天用来驱蚊子的,荷花是夏天开花,而赤道地区一年四季都是高温的夏天。

再如:秋天,红绿灯,龙袍,橙子——黄色。

2.2.2 量表记分

参照Torrance创造力测验的记分方式[1] 和已有的研究[12],发散思维通过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维度来对被试的答案进行记分。流畅性的分数是被试能说出的某一有意义用途的数量,每个有效答案计1分;变通性的分数为所写出的答案可以归属为某一类的类别数,每个答案记2分;独特性的记分来自于初测中600名被试的答案出现频率。3%或以上独特性水平为0分,1%到2.99%的独特性水平为3分,低于0.99%为6分。最后得到被试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维度分数以及发散思维的分数。因为聚合思维的题目都是答案唯一的客观题,因此评分标准比较简单,每题的分数都为1分,即答对得1分,答错为0分。通过各个维度累加得到概括性分数、逻辑性分数以及聚合思维分数。

2.2.3 量表信效度

创造性思维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4,发散思维量表和聚合思维量表分别为0.89和0.71。发散思维量表和聚合思维量表间隔4个月后,重测信度为0.30和0.67;复本信度分别为0.82和0.77,评分者信度分别为0.99和0.95。并且选取了41名高创造力效标被试与普通被试进行分析,发现高创造力组在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上得分都明显高于普通被试组(p<0.01),说明量表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2.3 程序

量表施测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当主试。在正式施测前,对主试进行培训,熟悉量表的结构和测试注意事项,并且严格按照量表指导语和施测程序组织测试。每个题目的测试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采用秒表计时。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完成测试项目。

3 结果

3.1 不同学业成就组的创造性思维差异

由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记分方法不同,所以我们把两个量表的分数先转换为T分数,然后再相加得到创造性思维分数。对不同的学业成就组的创造性思维分数、发散思维分数和聚合思维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高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优于低学业成就组(p<0.001),具体结果见表2。一般认为,学业成就高的学生创造性不一定高,而学业成就低的学生创造力也不一定低。但是从结果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和学业成就存在一致的关系,即学业成就高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应的也高,而学业成就低的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低。

进一步对高低学业成就组的年级之间进行分析发现,虽然高学业成就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优于低学业成就组,但是在不同的年级上却有不同的差异。在创造性思维上初二、初三和高二年级的高学业成就组(p<0.05)要高于低学业成就组,其他年级之间两组差异不显著;在发散思维上,初二、初三和高二年级的高学业成就组要高于低学业成就组(p>0.05)。初一和高一年级高组低于低组,但是差异不显著;在聚合思维上,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二年级的高学业成就组要高于低学业成就组,具体结果见表3。从结果可以看出,高低学业成就组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初二、初三和高二这三个年级,这三个年级的高学业成就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都要好于低学业成就组(p<0.05)。而聚合思维除了以上三个年级外,初一年级也存在高低两组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年级的高低组存在差异,也为我们分析不同学业成就组的发展特点奠定了基础。

3.2 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低学业成就组在创造性思维上随年级变化的差异,分别对高低两组被试进行了年级差异分析,以检验两组被试发展趋势上的不同。分析结果发现:高学业成就组(F[,(5,475)]=21.44,p<0.001)和低学业成就组(F[,(5,503)]=14.15,p<0.001)在创造性思维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虽然两组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是在随年级变化的发展趋势却不同。事后平均数检验(LSD)发现,对于高学业成就组,初一到初二创造性思维急剧上升(p<0.05),初三开始下降(p<0.05),初三到高一发展平稳,到高二又开始上升(p<0.05),并且达到中学阶段创造力高峰,高三又开始下降到初三、高一水平(p<0.05);但是对于低学业成就组,初一到初二创造性思维处于上升阶段(p<0.05),初二和初三处于平稳发展时期,到高一又开始上升(p<0.05),并且达到中学阶段创造力的高峰,高二开始下降(p<0.05),高二到高三发展平稳。结合图2可以发现,对于高学业成就组,初二和高二是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两个高峰,但是对于低学业成就组,整个中学阶段创造力的高峰却出现在高一。唯一相同的是无论是高学业成就组还是低学业成就组,初一都是创造性思维发展最低的时期。

图2 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

3.3 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特点

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来看,高学业成就组(F[,(5,475)]=10.31,p<0.001)和低学业成就组(F[,(5,503)]=2.93,p<0.05)中学生在发散思维上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LSD)发现,两组在发展特点上存在不同的趋势。对于高学业成就组,初一到初二发散思维明显上升(p<0.05),从初二到高一平稳发展,但是略有下降,高一到高二急剧上升(p<0.05),并且达到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最高点,到高三又下降到原来的水平(p<0.05);低学业成就组初一到初三平稳发展,从初三到高一开始上升(p<0.05),在高一达到发散思维的最高点,到高二又降到原来的水平,并且持续到高三。结合图3可以发现,对于高学业成就组,发散思维随着年级升高而呈现曲线上升,而低学业成就组发展相对平稳。

图3 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特点

3.4 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特点

从聚合思维角度来看,高学业成就组(F[,(5,475)]=16.86,p<0.001)和低学业成就组(F[,(5,503)]=25.84,p<0.001)在聚合思维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对于高学业成就组,初一到初二聚合思维处于上升阶段(p<0.05),初二到初三开始下降(p<0.05),初三到高一又开始上升(p<0.05),高一到高三发展平稳;对于低学业成就组,初一到初二聚合思维处于上升阶段(p<0.05),初二到初三发展平稳,但是初三略有下降,初三到高一又开始上升(p<0.05),从高一到高三发展平稳。结合图4可以发现高低两组在聚合思维发展趋势上出现相似的发展趋势,而且在高中阶段两组被试水平接近。

图4 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发展特点

4 讨论

4.1 不同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差异

研究发现创造力和学业成就存在相关的关系,并且创造力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业表现[8,9,10]。但是这些研究中都是以学生的学科成绩来代表学业成就,分析学科成就和创造力的关系。但是本研究中抽取的是两类不同的被试群体,所以在分析中把两组群体作为自变量,把创造性思维作为因变量,考查不同学业成就的中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及其维度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学业成就组在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上的得分都要高于低学业成就组,说明学业成就高的中学生,相应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也要高,学业成就低的学生也相应的偏低。一般意义上认为学业成就和创造性思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学业成就高的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一定高,而学业成就低的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一定低。但是研究结果却发现了学业成就和创造性思维对应的关系,说明学业成就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一致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学业成就对创造性思维有影响作用。

导致高学业成就组学生创造性思维好的原因,除了学业成就的作用外,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一般高学业成就组的学生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期望,而且由于存在学习成就高低的两类班级,会导致低学业成就班级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并且对创造力发展造成负面效果,所以这种环境上的差异也导致了高组的创造性思维好于低组。研究发现,学校环境对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重点中学学生的科学创造力要显著地高于普通中学学生[19]。另外,高学业成就组的学生都是经过考试选拔的学生,相对而言这些学生在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要好于低学业成就组的中学生,所以这种学生本身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也导致了结果差异。

4.2 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年级差异性

虽然从两组被试群体来看,高学业成就组创造性思维要高于低学业成就组,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年级却存在差异性。初二、初三和高二年级的高学业成就组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上要明显好于低学业成就组。出现这种年级差异可能是因为初一、高一和高三要面临巨大的压力,高学业成就组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压力情景下难以很好地表现。初一和高一进入新的环境,需要建立新的同伴和朋友关系,同时要适应新的学校和教师,最主要的是升入初中或者高中后,知识结构发生变化,需要他们调整原来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适应新知识的学习。这些新的适应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样,进入高三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导致高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受到影响。研究发现,当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环境时,会阻碍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在令人感到压力的环境中也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5]。这种情况在大学生样本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研究发现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新颖性、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均为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好于一、四年级,尤其以二年级最好[20]。

在聚合思维上也同样出现了初二、初三和高二的高学业成就组高于低学业成就组的现象。但是在初一年级,高学业成就组的聚合思维要高于低学业成就组,这说明聚合思维在初中阶段的三个年级都表现出高学业成就组要好于低学业成就组的情况。同时也说明,初中阶段聚合思维的发展和学业成就是密切相关的。

4.3 高低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趋势

在创造性思维方面,Torrance的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呈现“犬齿型”趋势,并且指出5岁、9岁、13岁和17岁是个体创造性思维发展中比较低的时期[21]。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都呈现出一种随着年级而上升的趋势,这种随年级而上升的趋势符合Torrance“犬齿型”型发展曲线。另外,无论高学业成就组还是低学业成就组初一都是整个中学创造力的低谷。本研究中初一年级的平均年龄是12.5,而Torrance研究的低谷年龄是13岁,年龄虽然有些提前,但是基本和Torrance的研究相吻合。

在研究中发现了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峰期,这是与以往的很多研究不同的。Torrance的研究只发现了创造力的几个低谷时期,但是对创造力高峰却没有很好的描述。高低两组中学生创造力的高峰存在不同的特点,对于高学业成就组,初二和高二是两次创造力的高峰时期,尤其高二是整个中学阶段创造力的高峰;但是对于低学业成就组,创造力的高峰出现在高一,而且高低两组被试创造性思维在高一出现了重合(图2)。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说明了学业成就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可以认为高低不同的学业成就导致创造力发展的高峰时间不一致。由于高学业成就组在教学要求和内部竞争等方面不同于低学业成就组,所以导致了创造力高峰出现了不同。可能是因为高组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要比低组大,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由于学业成绩的压力,所以一年级往往是适应期,而三年级又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经过一年级适应了新的环境,进入二年级后,高学业成就组的学生表现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高潮。而对于低学业成就组而言,面临的学业压力相对比较小,创造力发展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初中三个年级普遍偏低,高中三级年级普遍偏高,出现了阶段差异。所以随着他们思维的发展和成熟,到了高一年级出现了一次创造力的高峰,但是这个高峰却和高组的高一基本重合。

在发散思维方面,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随年级的升高而曲折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高二达到了发散思维的高峰;但是对于低学业成就组,整体的发展趋势趋于平稳,只是在高一出现了发散思维的一次高峰。在学业成就影响发散思维的年级变化方面,高低学业成就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趋势差异。有关发散思维的追踪研究发现,发散思维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22]。本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学业成就组中存在随年级而上升的趋势,但是低学业成就组却没有发现。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被试和测验材料不同导致的。

另外,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业成就和发散思维有一种正向的关系,这种正向的关系和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6,7,11,12]。同时证明了学业成就对于发散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在高学业成就组中,伴随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熟,发散思维呈现一种上升的发展趋势。对于高低学业成就组学生发散思维高峰的差异,正如我们在创造性思维差异中提到的,可能是和学生面临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具体的情况,还需要我们同时考虑其他变量作用来考查真正的原因。

在聚合思维方面,发现两组中学生在聚合思维的年级变化上有相似的趋势,都是在初中阶段呈现上升趋势,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高低学业成就组的聚合思维水平接近(图4)。除了高学业成就组聚合思维要高于低组,高组的初三下降差异显著外,两组的发展趋势没有出现大的差异,变化趋势十分的一致。

Chamorro-Premuzic认为很多时候教育更多地强调对内容的重复、记忆和知识再现等聚合思维的重要性[8]。学业成就的高低,主要考查的还是学生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所以对学业成就的考查也是对聚合思维的考查,二者存在相似的成分,所以才导致了两组被试的发展趋势相似。另外,初中阶段思维发展开始成熟,但是还具有矛盾性,处于日益完善的阶段,到高中阶段思维进入成熟期,并且达到成人水平[23]。正是思维水平上的成熟和完善,使得两组中学生聚合思维在高中阶段出现接近。还有一种可能是采用的测验材料导致的,因为我们的测验材料对学生聚合思维的测查只能体现某些方面,不能涵盖所有的方面,正是因为测验材料上的偏差,聚合思维测验材料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比较容易,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适合。

5 结论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高学业成就组和低学业成就组在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上存在群体差异,高学业成就组要显著地优于低学业成就组。

(2)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不同的年级上表现出差异性。

(3)高低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都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初一是整个中学阶段创造力的低谷。对于高学业成就组,初二和高二是两次创造力的高峰时期而低学业成就组创造力的高峰出现在高一。

(4)在发散思维方面,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上升趋势,高二达到了发散思维发展的高峰;而于低组整体的发展趋势平稳,高一是整个中学阶段发散思维的高峰。

(5)高低两组中学生在聚合思维的发展趋势相似,都是在初中阶段呈现上升趋势,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高低学业成就组的聚合思维水平接近。

标签:;  ;  ;  ;  ;  

不同学业成绩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差异的研究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