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300)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存在异常。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且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经医学发现,已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其他因素如酗酒、吸烟、十二指肠液反流、自身免疫下降、药物或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我国,根据临床病症的普遍性,主要将其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类。其中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胃炎,根据其炎症位置可以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以胃窦胃炎最为常见。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胃萎缩),主要由自身免疫系统引起,炎症主要位于胃体,及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胃窦萎缩),该胃病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且炎症主要位于胃窦。特殊性胃炎主要由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所致。
在介绍治疗方法之前,病患需要知道自己是如何形成慢性胃炎的。从病因上来看:
1.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最主要的原因。幽门螺旋杆菌能直接侵袭胃粘膜,损伤上皮细胞膜,且这种病菌还会分泌细胞空泡毒素使上皮细胞受损,使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幽门螺旋杆菌菌体包壁作为抗原可诱导免疫反应,长期作用会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
2.与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例如长期饮用浓茶、酒和咖啡,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服用大量抗炎药,喜欢高盐饮食,且缺乏新鲜蔬菜等。
3.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会使壁细胞总数减少,从而导致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这种类型的胃炎还会导致恶性贫血。
4.十二指肠液反流因素也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而某些疾病如心衰、肝硬化门脉高压、尿毒症等都可使胃黏膜受损。
不同慢性胃炎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主要有三个方向:
1.与胃酸相关性疾病,可采取降低胃内酸度保护胃黏膜从而促进胃动力的治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针对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就要采取抗幽门螺旋杆菌系列治疗,要采取根除的治疗方法,从而有助于改善胃粘膜损害,预防消化性溃疡和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适应于胃粘膜糜烂、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有胃癌家族史、有消化不良症状,对此临床上常用三联疗法(一种胶体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上两种抗生素)两周一个疗程来根除此病菌;针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采用停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加用抑酸剂及硫糖铝。
3.针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则需要促进胃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降低胃内酸度系列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可根据具体病因开展治疗。如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采用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且硫糖铝也有一定作用;针对胃动力较弱病患,则可给予多潘立酮或西沙比利来治疗。除此之外,对一些有特定症状的患者,还需要对症处理:胃酸明显较高的患者,可选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肠动力药和胃粘膜保护剂;伴恶性贫血的患者,可以给予VB12肌内注射治疗;对于一些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可以给予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叶酸等抗氧化维生素,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以帮助其逆转,且定期复诊;伴有重度的不典型增生患者,则需要采用预防性手术,在内镜下开展胃粘膜切除术。
除了遵医嘱开展相关的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焦虑情绪等都需要靠患者的日常护理来实现身体更好的恢复。在日常护理中患者及家人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应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再参加正常工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劳累。
2.饮食上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避免粗糙、辛辣和过热过冷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烟熏、腌制食物。
3.胃酸高者应避免进食酸性、多脂肪食物。
4.患者自身应习惯性观察并记录每天进餐次数、量、品种,定期测量体重,检测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的变化。
5.在心理上,家人要安慰患者,排解其焦虑情绪,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放松,积极配合治疗,并向患者阐明病症的发病原因,且告诉患者经过正规治疗病情是可以逆转的,即使是中度以上的不典型增生,通过严密复诊也是能完全及早发现癌变,从而及早开展手术而获得满意疗效。
论文作者:周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胃炎论文; 患者论文; 幽门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杆菌论文; 炎症论文; 螺旋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