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论文_周吉文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论文_周吉文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PPP项目模式是一种新的政府与民间融资合作的公私合作或公私合营的融资方式。自1992年英国首次运用这种模式以来,PPP项目在世界各国纷纷落地生根。本文对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PP;模式;风险

1 全生命周期下PPP项目操作流程

(1)项目识别阶段。政府和社会资本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实施进度,以及提高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标准等经济技术指标。PPP项目合同的标的、数量、金额等内容已基本明确。

(2)项目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是编制实施方案大纲,其中包括项目概况、项目风险分配机制、项目运作方式、合同体系构成、采购方式方法等,涉及PPP项目合同的核心条款。

(3)项目采购。编制项目采购文件时需要注意社会投资人和政府方在谈判磋商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双方共识情况来确定项目采购,包括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要求以及合同草案。

(4)合同签署程序  将采购结果和根据采购文件、相应文件、确认谈判备忘录拟定的合同文本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合同,在政府审核批准后,由项目最终执行机构与选中社会投资人签署合同。如果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公司(SPV),待项目公司成立后,再由项目公司与项目实施机构签署项目合同。

(5)合同执行阶段。按照项目合同约定的条件和程序,项目实施机构和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可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等变化,提出修订项目合同申请,带政府审核同意后执行。

2 PPP项目风险识别综述

PPP项目有其优势,但并不意味这就没有风险存在。由于项目涉及到的资金数额大,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多样,建设时期长短不一样,资金回笼慢等因素,PPP项目实际上也面临巨大风险。风险识别需要人们运用各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同的风险识别角度导致风险的分类也是不同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基础和前提。

在国外对风险识别研究中,Lib(2005)将PPP模式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作为核心,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对风险进行分类,将项目外生风险视为宏观风险,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内生风险视为中观层面风险,将项目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带来的风险视为微观风险。Martin Loosemore(2007)将PPP项目风险分为项目风险和一般风险,项目风险主要是指与项目相关的风险,一般风险主要是指与由项目宏观环境引发且与项目不直接相关的风险。Francesca Medda(2007)则将PPP模式风险划分为技术风险、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融资风险。Thomas(2003)则从项目不同的开展阶段进行风险划分,将风险划分为前期阶段风险、建设阶段风险、运营阶段风险和项目生命周期风险。

国内对项目风险识别的研究也参照了国外风险识别研究成果,比如范小军(2007)将风险划分了7大类,主要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建设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以及自然环境风险,并根据PPP模式的特点设立了33个风险指标,以便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振坤(2009)将项目风险识别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并根据风险因素列出了详细的风险清单。

3 PPP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3.1 宏观风险因素分析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内政治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政局不稳、政治抵制或敌对、资产征用等;一类是项目所对应的政策、法律的稳定性风险,包括项目审批与许可的延误、税收政策变化、交通行业法规变化等。(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括金融风险与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主要是指汇率、利率以及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未来收益不足的风险,对于交通项目,客流量的预测往往过于乐观,而实际需求低于预期需求,导致项目公司收益达不到预期水平。(3)法律风险。PPP项目涉及较多的法律法规,需要相应健全、稳定的法律法规为支撑,而 PPP模式发展时间较短,法律法规还不稳定、完善,极有可能产生法律风险。(4)自然风险。自然风险主要包括地质风险、气候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3.2 微观风险因素分析

(1)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既包括政府向私有组织招投标的风险,也包括私有组织向金融机构融资的风险。只有项目能够带来收益,各种环境相对稳定,能够给各金融机构以信心,才能保证私有组织融资成功,否则或融资成本过高或融资不力直接取消中标资格。(2)建设风险。政策支持、融资到位,一切前期条件满足也会产生建设风险,主要包括设备在获取时产生的风险,技术水平低下或是达不到相应标准时产生的建设风险,成本超支时产生的建设风险,由于施工质量不达标产生的风险以及施工安全方面造成的风险等等一系列的建设风险都需要引起重视。(3)运营风险。在项目的运营阶段,由于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落后、准备不足等原因,导致运营企业也面临着多种风险,如运营费用、维修成本过高,运营收入较低,运营安全性低等。(4)合作风险。合作风险主要指政府与私有组织合作不畅产生的风险。在实际项目建设中,往往由于双方沟通不畅,权利分配不当、风险分担不清而影响项目的建设,对项目产生不良影响。

4 PPP项目风险控制

4.1 宏观风险控制

(1)政府力量。针对多数宏观风险,即使政府作为PPP项目责任方也无法完全控制,如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政治环境风险等,但有些宏观风险可以控制,如提高办事效率,做好项目的审批工作,缩短谈判时间,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保障项目运营期政策法规的稳定性等。(2)私有组织力量。对于宏观风险,虽然私有组织无法阻止其发生,但可以事前进行相关准备,将风险降到最低,如进行宏观风险投保,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协议中规定发生宏观风险的补偿或保证等。

4.2 微观风险控制

(1)项目前期风险控制。项目前期风险包括融资风险、合作风险等。融资方面:私有组织在进行融资时,需要考虑融资的成本、使用期限、到位时间等,以降低资金的融资时间与成本,保证资金的持续使用;合作风险方面:政府与私有组织应多方位考虑,充分沟通,尽量协议化,避免责任推诿。(2)项目中期风险控制。项目中期风险主要包括建设风险,私有组织应首先选择有能力、具有良好信用、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施工承包商,就项目建设涉及的全部事项进行沟通、谈判,签订协议,要求施工承包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3)项目后期风险控制。项目建设完成后进入运营阶段,运营是企业收益的回收阶段,所以私有组织需要关注项目的运营收益,根据运营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需要专业的运营管理人员,保证运营的顺利进行。同时,运营期间还需要关注运营服务质量,保障项目的安全。

结束语:现如今,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加现代化、优质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由政府公共机构与民间私人机构合作进行的PPP项目模式已成为全世界主流的项目合作模式,虽然目前在PPP项目的实施期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制约着PPP项目的顺利实施,但相信只要政府和私企能够本着相互约束、风险激励、共同协商的分担机制,就一定能够达到高效管理项目风险,共同推进PPP项目顺利实施这一共同目标,从而充分发挥PPP项目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虹,黄丹林.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建筑经济,2014.06.05

[2]王舒,何寿奎.我国PPP/BOT项目风险评价综述[J].价值工程,2012.05.28

论文作者:周吉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论文_周吉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