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国家金融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研讨会论文,金融改革论文,观点论文,国家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因,迅速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再而扩展到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导致各国金融动荡、经济下滑、企业倒闭、失业率大增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为了深入剖析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影响,及时找出应对策略,2009年6月18日,贵州财经学院与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联合举办了“转轨国家金融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在贵州财经学院召开。来自波兰、俄罗斯、马来西亚、英国、中国等5个国家的22位金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金融经济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大家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
1.[波]G·W·科勒德克教授(原波兰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现华沙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学研究院转型经济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就金融危机与经济体制转型做了深入探讨。他首先介绍了东欧国家的转型目标、转型方式以及转型过程中的相关经济政治制度,并且结合近期世界金融危机,提出美国新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必然导致这种危机的出现。同时他还表示很多其他的因素综合导致了全球危机的发生,而不仅仅是人们认为的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危机的起源应该与美国很松懈的监管和弱势的政府作用有强的关系。其次,他强调美国巨大的经济影响力导致了本次危机更加深层次地辐射到了全球,并且不单单是金融的危机,它会由金融领域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以及社会,最后导致政治方面的危机。并且危机不会停滞在最近的2—3年,而会向后延续20—30年。而且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密切的贸易往来,使得此次危机能够迅速地蔓延到全球,越是对国外依赖性强的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越大。科勒德克教授还强调价值观改变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并且表示中国在本次危机中影响相对比较小,主要是中国实施了较好的转型,建立起了良好的市场经济体系,同时面对危机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对策以及策略比较适宜,使得中国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最后,科勒德克教授指出,信心对危机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影响和带动危机向好或向坏方面发展。
2.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与东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介绍了世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他认为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俄罗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密切地参与国际经济关系,至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达45%,这就是俄罗斯不能避免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是个转轨经济国家,俄罗斯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有其特殊性,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教授指出,俄罗斯应该拨出资金优先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政府项目获得中小型企业低息银行贷款,这样可以进一步创造就业机会;俄罗斯应该像中国一样,充分依靠扩大内需,减少税收,同时也可以像中国内地和台湾一样——发放非经常补助金,用于改善国民收入和扩大有效需求。
3.罗肇鸿教授(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会长)用“433211”六个数字描述了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他指出“433211”就是中国的GDP达到4万亿美元,占全世界总量第三;人均GDP为3千美元;中国的进口总额已为全世界第二;出口总额为全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一。基于“433211”现状,罗教授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有能力、有手段应对。
4.陆南泉教授(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副会长)也就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给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很大,原因在于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有了很大变化,由于其过多依赖能源支撑,经济发展的“荷兰病”表现得十分明显。面对危机,俄罗斯采取的主要措施与世界各国类同,即政府大量注资。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向金融系统已注资2500亿美元(占GDP的20%)。此外,俄罗斯政府还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但2008年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复杂的局面,不仅金融领域受到冲击,并且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2008年俄罗斯GDP仅比同期增长5.6%(2007年为8.1%),工业产值仅增长2.1%(2007年为6.3%)。他认为俄罗斯在2009年或稍后一段时间内,其经济形势主要取决于以下5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1)全球经济发展态势;(2)国际市场能源与原材料价格的水平;(3)金融体系稳定性问题;(4)实体经济的情况;(5)外贸形势。从目前来看,上述五个因素对俄经济发展都是负面的影响。俄罗斯上述经济状况必然对中俄区域合作产生消极影响。但陆教授同时认为,尽管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经济下滑,乃至出现经济滞胀,但不至于会导致像1998年那样的经济崩溃,因为毕竟现在条件不同了。
5.田春生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则运用经济对外依存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等数据,说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与程度,并就金融危机对两国经济影响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她认为,迄今中国经济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与俄罗斯难分上下,原因之一是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大大高于俄罗斯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同时她就金融危机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1)中国经济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过高,是本次金融危机的风险和教训之所在;(2)国家的开放程度越高,也就意味着国家主权让度越大;(3)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开放应以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为前提。
6.孙景宇副教授(南开大学)指出,从早期的金融危机形成理论到现代货币危机模型,对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的研究逐渐从侧重关注实体经济领域转而侧重关注虚拟经济领域,呈现出不断“虚拟化”的趋势。毫无疑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世界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因而对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的研究,必须系统了解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历史演进和现状,深刻认识当代经济的虚拟化进程。
此外,金瑞庭(西南大学)认为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源头是美国政府为了维持过度的社会总需求,在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同时所积累的一些矛盾集体爆发。余菁菁(贵州财经学院)认为这场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为中国的银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并且通过SWOT分析,可以得出中国银行业目前尚无法采取进攻性SO战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比较好一点的银行目前主要以合作性ST战略和WO战略为主,而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较差一点的以及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以防御性WT战略为主。叶笛(厦门大学)提出,中国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应对金融危机。
二、欠发达地区金融理论方面
由于欠发达地区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经济金融问题的特殊化,在当前复杂的金融形势下,极其容易受到冲击,因此会议着重对欠发达地区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辛耀教授(贵州财经学院)对贵州改革开放30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及现状,然后就金融发展与经济成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金融发展(主要是信贷规模等)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利率对金融资源配置有一定作用,但作用很有限;虽然金融与经济在“量”上的因果关系是显著的,但是,金融对提高经济体系运行效率的正面作用却不够充分,甚至有某些负面影响。关于农村金融,他认为,由于其复杂性,有必要结合历史回顾来加以阐述。改革开放后,贵州农业保险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曾一度活跃,但是,由于农户经济拮据难以负担保费,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公司方面由于赔付率和经营费用高,多数年份出现亏损,供给的积极性下降,结果农业保险业务呈现萎缩趋势。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成为现代市场体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胡晓登研究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农民工返乡问题。他认为大量农民工返乡给农民收入、城乡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为了降低农民工返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给予招募民工返回的企业以优惠政策,提供返乡农民工培训机会。
3.周松柏教授(贵州民族学院)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我国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金融改革滞后所导致的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虽然西部各个省(区、市)在农村金融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改革的现状未能与农村经济改革有机结合。
5.姜磊副教授(南开大学)认为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产生了正面影响,且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比例没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比例具有正面影响。他认为我国应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通过金融发展来促进就业,从而提高劳动报酬比例。随着金融发展不断促进就业,就业压力将不断缓解,刘易斯拐点将会到来,劳动力将由过剩转为短缺,劳动的供给曲线将会上扬,这有利于劳动分配比例的提高。中西部的就业压力较大,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更迫切需要金融发展来吸收劳动力就业,因此中西部更应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以实现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其他一些与会代表就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进行了探讨。张悦(贵州财经学院)认为,提高农村生活消费支出对贵州省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生产信贷支持农业生产乏力。通过生产信贷与贵州省GDP的实证分析也证明,对贵州省来说,农村消费信贷优于生产信贷。鉴于此现状,金融机构应设计带有地区特色的农村消费信贷产品,以消费信贷带动农村金融发展。贾菲(贵州财经学院)认为可以通过改善目前我国农户家庭信用消费市场的状况,提升农户家庭对信用消费的信心,做到利民惠民,从而提高农村整体消费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健全现有农村金融体系。
三、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让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清晰地认识到,金融业必须严格监管,实施全面防范风险的举措,特别是要在复杂的金融创新方面加强监管和引导。
罗天勇教授(贵州财经学院)主要运用货币动力学理论来阐述宏观金融监管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货币在构成人类社会的制度框架运动中决定了研究货币运动的三个方面,即货币、制度及两者的关系。通过定义货币流通速度,证明了货币运动有一总的循环运动方向,货币运动具有连续介质特征,由此也证明了费雪和魁奈等人提出货币运动如同流体的假说,并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出货币会向国外进行扩张运动的模型。他的结论是:要运用控制连续介质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来对货币的运动实施监管,即要从边界进行控制;如果只在货币这一连续介质内部控制货币质点的运动,这是徒劳的。从货币动力学的角度可以得出,金融监管的方面包括GDP、货币量、制度、一般物价水平、汇率及这些变量随时间的变化。
对于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问题,其他与会代表也提出了一些观点。
张伟军(首都经贸大学)认为,为遏制金融风险,应实行多部门联合金融监管。林小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认为,降低法治控制程度能够降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冯真书(贵州财经学院)认为,货币的流动性不仅受货币供给方面的影响,而且还受货币需求方面的影响;M1、M2流动性缺口并不总是一致,M1流动性缺口更能准确反映经济社会的流动性状况。敖前卫(贵州财经学院)通过比较江苏和贵州两省的货币政策传导基础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两省的传导效果,认为贵州省要缩小与发达省份因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性差异而导致的差距,就必须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基础,同时要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畅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