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沈君

沈君

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GE的64排CT进行平扫和造影增强扫描。结果:43例患者CT学影响检查显示为肺动脉主干发生扩张,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完全堵塞、附壁充盈缺损等;肺叶部和肺部发生缺血性改变。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305支,其中左右主肺动脉34支,肺叶动脉69支,肺段动脉98支,肺亚段动脉104支。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较为快速、有效、无创伤,特别是亚段肺动脉栓塞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同时可以清晰的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对可疑及伴随的栓塞病也可以确定,已经成为当前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

肺动脉栓塞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相关数据显示,该病的死亡率高达35%,并且发病较为隐匿[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由于部分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较为轻微,所以很难发现。在临床中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象,延误患者的病情。故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应用影像学,是最为有效地诊断手段。目前临床中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患者无创伤,并且诊断率较高,而且对肺动脉栓塞周围性的诊断也有价值。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结合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8.51.5)岁。43例患者均进行临床检查、其他辅助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测对照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肺炎4例,肺癌3例,慢性盆腔炎5例以及其他疾病10例。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咳痰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行GE的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2]。

1.2方法

采用GE的64排多层螺旋CT机。具体的扫描方法如下: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首先进行定位扫描,然后从肺尖至肺底进行常规扫描,CT肺动脉造影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水平到肺静脉下2cm,其内包括亚段肺动脉,共长150~170mm,层厚2.5mm,螺距3~6,时间0.6~0.8s。用碘普胺或碘海醇等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l,100ml,注射流率3.5ml/s,注药开始后延迟14~17s开始扫描,扫描时间共17~20s[3]。可对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如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容积重建(VR)、血管内窥镜等。三维重建结果由两位以上主治医师独立综合分析,并根据血栓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两位医师的诊断一致后才可确定为最后的诊断依据。

2结果

2.1肺动脉栓塞间接征象

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305支,其中左右主肺动脉34支,肺叶动脉69支,肺段动脉98支,肺亚段动脉104支。305支栓塞的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中央性血管内充盈缺损;固附壁性充盈缺损,缺损影呈凹面型,如新月状89支;肺动脉分支中断92支;肺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宽,致管腔变49支;造影剂沿血管壁分布75支;造影剂沿血管壁分布135支;而凹面型附壁性充盈缺损,管壁增厚及管腔不规则狭窄为慢性肺栓塞表现。

2.2肺动脉检查情况

检查显示,4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叶肺动脉,其余为左右主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同时通过肺动脉三维重建清晰地可以观察出肺动脉主干内的栓子,所以对三级以下的血管内疾病进行诊断。具体情况如表1.

2.3患者临床表现

2.3.1间接征象

43例患者平扫的间接征象为肺窗观察肺纹理稀少16例,肺动脉高压7例,胸水16例。胸膜下梗死灶共56个,其中多发16例,单发15例,双肺8例,并且有1例患者肺栓塞有钙化栓子。

2.3.2直接征象

43例患者平扫的直接征象为中心栓子11例,并且栓子位于血管中心,周围可见高密度对比剂;附壁血栓18例,血管中心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并且周围环绕低密度栓子;充盈缺损8例,部分患者高密度造影剂与低密度栓子对侧分布;

完全闭塞型:6例,患者栓塞的血管呈低密度而无对比剂充盈。

3讨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对多层螺旋CT诊断有了深层的认识,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尤其是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4]。目前我国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今后在临床的应用中我们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注意在造影增强后,延迟扫描时间,具体由循环时间决定。正常主动脉显影的时间密度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脉动高峰期时间,一般情况为(12s),如果有肺动脉阻塞,造影增强后延迟扫描时间应比正常延迟3s。由于容积效应,应该注意相邻两层面的变化,如果延迟时间未掌握好,使肺动脉造影增强不足而误为栓塞,需要在下一层面观察,以防误诊。而且在造影时为了防止腔静脉高浓度对比剂周围出现的伪影,在主治医师观察时,应该将宽度调到350HU,窗位调至40HU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部分溶剂效应,如果不能正确的掌握延迟时间,动脉造影增强不足,会误以为是栓塞,所以需要进行下一层面的检查,防止误诊的发生。具体可以通过2次扫描,更为清晰地显示肺动脉栓塞[5]。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中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和心脏脉动而产生的伪影,并且明显改善了亚段以及小血管分支的强化度和显示率。

多层螺旋CT其临床核心技术,是呈二维排列的探测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探测器。这种排列比探测器宽度相等的对称性多排探测器排列减少了探测器之间的间隙,更能适应锥形X线束的剂量效应。扫描时间的明显缩短,可以在憋气状态下完成特定器官的扫描,减少运动伪影,获得高质量的重建图像,对意识不清、不能配合的小儿及老年患者更体现出其优越性。同时多层螺旋CT的检查基本可以确定栓塞的具体部位、全部形态以及栓子,而且对于肺实质的病变也有评价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该手术可以准确的判断溶栓及手术的具体效果,所以也是一种治疗效果观察的主要手段。

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该方法以其快速的扫描,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目前是临床中的主要方法。此外,该方法还可以观察到血管腔的病变情况,并且对血管腔以及病变部位附近的组织存在关系也可以明确的显示出来。随着多层螺旋CT临床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查方法的完善以及图象后期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将会被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多层螺旋CT由于其快速扫描及更薄的扫描层厚,使得肺血管的时间和空间成像率高,可准确清晰的显示肺动脉空间的解剖细节,对于肺动脉的诊断有其独到的诊断价值。通过本文以上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顾隽珩,张洪,洪萌,孟杰.肺栓塞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天津医药,2013,31:395-398.

[2]龚静山,徐坚民,夏占统,闫怡君,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多排螺旋CT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20:1579-1580.

[3]郑敏文,宦怡,曹雅丽,等.电子束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20:700-702.

[4]杨瑞,代立梅,李剑颖,等.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眼眶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7(44):1731-1733.

[5]BaeKTHeikenJP.ScanandcontrastadministrationprinciplesofMDCT[J].EurRadiol,2014,15(5):1146-1159.

论文作者:沈君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沈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