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影响论文_何凌晖

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影响论文_何凌晖

惠州市永恒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随着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施工质量已经成为目前最关注的话题,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工程之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建筑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前言

我国目前的建筑当中,混凝土结构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要重视起来,加强检查。在使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通常会出现开裂、强度偏差等现象,这不仅会使建筑质量不过关,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会给施工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1]-[3],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作为我们建筑行业从业者,需要向有先进经验的国家学习,取长补短,改善目前的不良状况,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 水泥胶结材料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

1.1水泥的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胶凝材料的主要成分,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和用量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水泥品种的选择可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施工用途以及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如抗冻混凝土应选择使用混合料掺量少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配盐水泥在使用过程中需水量较大,抗冻性能较差,所以不宜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则应选择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比较长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符,原则上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置低强度混凝土,这样的水泥用量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体积稳定性达到最佳均衡,有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组成水泥的熟料中C3S、C3A过高,水泥中S03含量、碱含量的增大及水泥细度大幅增加均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利。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宜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低的水泥,不宜选用早强水泥。

1.2水泥的安全性

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会出现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并且这种变化在熟料矿物水化过程中与水泥凝结硬化后出现时,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这种变化现象出现在熟料矿物水化过程中,则会导致均匀体积变化,则对建筑物的质量影响不大,若这种变化出现在水泥凝结硬化后,则会因为水泥中某些有害成分的作用,会在水泥石的内部发生剧烈的不均匀体积变化,这种变化会在建筑物内部会产生强有力的破坏应力,严重时会导致建筑物强度下降、开裂、坍塌等一系列的事故。除此之外,水泥的凝结时间、水化热以及强度等方面的性质,也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高的水化热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物产生巨大的温度应力,能使混凝土开裂,对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危害。

1.3集料的影响

集料的粒径、级配和比表面积大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新拌的混凝土工作性能、施工设备的寿命、硬化混凝土的性能等等。通常情况下,集料的颗粒越大,则单位重量的集料所需要的润湿物表面积也就越小,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大颗粒的集料来降低拌合物的用水量。而且当其达到一定性能时,不仅水灰的比例会大大降低,强度也会随之增高。当然颗粒的粒径大小也要规定在一定的大小之内,若集料的粒径过大,则不仅会减少粘结面积,还会促使界面应力集中,对施工及运输造成危害。综上所述,如果集料满足空隙较小、总表面积适中以及适当的细集料这三个条件时,在相应成型的条件下,就可以使混凝土的结构均匀密实,并且具有高强度、节约水泥和耐久性的效果。

1.4骨料的活性

一般来讲骨料的活性是指在碱性的环境中可以与水泥中的碱发生反应的集料。这类反应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硬化之后,并且反应生成物含有活性的二氧化硅等物质,还具有强的破坏性。活性骨料对混凝土的建筑结构破坏一般表现在结构变体的裂开,与地图形状相类似,并且在开裂口处会出现一种凝胶,便导致了建筑结构的表面膨胀及裂开,而且这种破坏目前还不存在根治的办法。

2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2.1试验检测项目

在建筑行业,由于其材料种类较多,这就需要针对材料相关的规范要求来对其进行检测,确保检测项目在相关的要求下进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较常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和砂石料等,这就需要根据材料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需要对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和凝结时间进行相应的检测,而对于钢材则需要在检测过程中对其抗拉强度、冷弯及焊接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测,对于砂石则需要对其压碎指标、级配及含泥量等物理性能等进行检测,混凝土则主要是针对抗压强度、和易性和耐久性而进行检测。

2.2见证取样和送检

为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试块、试件和材料有: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国家标准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2.3试验误差

在对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如果检测环境的温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标准,检测的仪器没有及时校准,检测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等等,都会引起试验误差。其中有些误差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降低误差的范围,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在材料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检测材料的性能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当达到什么程度时才可以符合标准。对检测人员要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业务知识,同时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执行,严禁随意更改试验流程,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4数据处理

有时,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离散性比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应该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试验结果有时候会出现比预期的过大或过小,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有时候也会相差很大,或者同一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出现矛盾的现象,对于这些,必须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及时进行重新检测。

3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

3.1把好质量检测关

1)在混凝土开浇前,做好“三检”工作,对基础处理、模板、钢筋、埋件等都要进行相应检测,确定各项指标都合格以后,方能进场。

2)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要进行动态跟踪检测,首先对混凝土的各项物理指标进行检测,其次对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和保护措施进行监督,并且做好记录,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及时处理,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3.2通过加入掺合料或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以及耐久性,还具有降低成本的作用。在保持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不变时,掺加适当的减水剂,对于混凝土流动性的增大有很大的帮助;保持混凝土工作性和水泥用量不变,则会减少用水量和提高强度;保持强度不变,则会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等;此外,在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剂,并经过搅拌则可以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能大幅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这些微小气泡在混凝土硬化之后形成封闭孔,改善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添加掺合料则可以填充混凝土浆体空隙,增强混凝土结构密实度,对耐久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如添加有活性掺合物,更能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可谓一举多得。

4结语

在当代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及混凝土配比的研发及使用上,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用途加以区别对待。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不仅仅要考虑原材料的选择和合理的配合比选择,还要注意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保证混凝土正常浇筑,协助做好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拆模等质量交底,以免造成非材料因素导致的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归根结底,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保证关键还是要从控制原材料及配合比优化入手,通过生产过程的监管,达到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展新.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J].科学之友,2015(26).

[2] 白黎明.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7(14).

[3] 苗严.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

作者简介:

何凌晖(1990-),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混凝土外加剂及特种混凝土方面的研究。

论文作者:何凌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影响论文_何凌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