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当代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群众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给予的精心引导和大力扶持,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悄然兴起。如何才能推动我国独具特色的新文化形态的形成,使我国立足于先进文化的发展前沿。本文就此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文化特色;思考建议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人口大国,56个民族分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这就使得我国群众文化有着其它文化无法比拟的参与对象,不论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整个社会来说其影响都是深远巨大的。现当下,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已经逐步走向一个物质生活充裕,科学技术水品高度发展的新历史时期。此时,群众文化也相应呈现出了更多的新特点。因此,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思路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改变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特点
(一)群众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人们具备了更强的自主独立意识,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具备了更多的能力和条件。最明显的表现是:一方面,在文化上开始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参与,呈现多元化的审美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传媒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广播、电视、电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使得人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扩大了文化视野,能够更便捷快速的接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对群众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得人们更加有能力去增加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在客观上我们对于文化的选择也就变得愈加广泛。
(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见许多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群众性活动,如:公园、广场上随处可见的秧歌队、交谊舞对、腰鼓队、武术表演、戏曲杂耍等,都是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表现。这是一只十分庞大的活动群体,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阶层面也相对较广,各个年龄层的文艺爱好者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其中。群众通过这些种类丰富的文化活动,愉悦了自己的心情,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政治艺术修养,可谓一举多得。由于这个群体的广泛性和参与的容易性,使其在社会上成为了一个颇具影响的文艺活动群体。各类群众文化的不断兴起,在社会上取的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并具备了独特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就形成了群众大文化的网络格局,得到了广大社会人民的认可和欢迎。群众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不断深入发展的新特点。
(三)群众文化形式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群众文化的形式开始不断的加快更新:一方面,人们在文化活动的选择上具备了更多的空间,这是由于群众文化开始呈现的多元化发展和文化形式的快速更新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文化形式的快速发展和自主选择不断占据主导地位,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始出现了遗失。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口味,这就使其不可避免的走向消亡。
二、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兴建文化基础设施。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再也不仅仅满足于日常的物质保障,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要。这就使得人们在解决了温饱后,开始更加关注于文化的发展。因此,加大群众文化的投入建设势在必行,对于各种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应当加大兴建和投入力度。让人欣喜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楼、科技馆等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和提升。仅仅满足于当前的文化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质与量上对于相关设施不断改进完善,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方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发展文化产业。由于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群众文化业开始发生了转变,从“政治文化”开始走向了“市场文化”,“产业文化”,逐步向事业实体化发展。与此同时,当前党的各工作会议和各级政府对于文化经济都极为重视并给予了政策优惠,这必然成为走文化产业道路的大好时机,我们只有狠抓机遇,努力将文化馆建成充满和活力的、相对独立的文化经济实体,扩大财源,不断发展养文经济项目。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奠定坚实可靠的经济基础,用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推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三)广交朋友,开展协作,争取社会力量。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群众文化活动在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服务时,也应当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各民间协会、团体、单位等要与群众文化工作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帮助。中央就提出过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保障广大群众能够方便、就近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工作就是群众文化工作。由于群众文化工作较其他文化工作而言更具独特性。它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因而在广大群众接受文化和享受文化的同时,其参与性、普遍性是其他文化样式不可替代的。它更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文化活动中愉悦生活,陶冶情操,拉近沟通,提升品味等。
总之,群众文化必然伴随着社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生改变,其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勇于接受挑战,才能使得群众文化事业朝着健康稳定的道路持续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金龙.浅谈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N].中国文化报,2003-11-26.
[2]沈召庆.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与认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期
[3]连晓华.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新文化建设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6,(07).
论文作者:沈克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群众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群众论文; 文化活动论文; 人民群众论文; 社会论文; 这就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