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_企业经济论文

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_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前景论文,中国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粗放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为21.3%。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不同,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物流的粗放与落后。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周转次数为2.1次,流通行业也不到4次,而发达国家高于我国几倍甚至十几倍。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这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但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还不多。在如何促进生产流通企业外包、释放物流需求,物流企业增强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

3.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压港、压库现象严重。

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铁路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15万~16万节,实际只能满足9万多节的需求。 我国现有路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按国土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算,每万平方公里拥有铁路,德国为1009.2公里,英国为699.1公里,法国为538.3公里,日本为533.63公里,而我国只有74.89公里,排在世界60位之后。按人口平均,我国每万人拥有铁路0.56公里,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目前,我国90%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集中在沿海主要港口,而集装箱吞吐能力的严重不足与港口集装箱业务需求快速增长已形成巨大反差,尤其是枢纽港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同时,与港口连接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集疏运系统的不完善和不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在这几年兴起的“物流热”中,各地规划了一些物流园区项目,也出现了借机“炒作”圈占土地搞房地产的问题,但真正投入运作的园区并不多,物流基础建设滞后的问题还很突出。其根本原因是,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幅度明显低于需求增长幅度。2004年物流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0.7万亿元,增长24.3%,增速比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低5.6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的水平,尤其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铁路运输投资增幅只有16.5%。

4.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是体制方面的障碍。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物流企业普遍反映,许多地方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存在地方保护问题;物流企业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承揽业务和车辆通行等遇到许多困难,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出台政策,要求货运企业统一进入指定的货场经营。

二是政策环境的影响。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虽然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需要抓紧落实。例如不少企业反映,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明确标准,物流企业没有明确界定;在企业登记、发票使用、税收抵扣、企业资质评定等管理中,都有自有车辆数量的硬性规定,这是整合社会资源的一大障碍;物流企业业务外包时,营业税应征基数偏高,除运输费用以外其他外包的物流费用不能抵扣,大型物流企业异地分支机构还不能统一缴纳所得税;在养路费、运管费、货运附加费、过路过桥费等方面收费过高,企业负担重;由于各地限制货车进城,不少物流企业采用小型客车送货,既不安全又增加了成本,还影响到及时配送;从总体上来说,海关与动检、卫检、商检、外管局等相关部门还不能联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也没有接口,又不允许企业预录入,延缓了通关速度等。

三是市场竞争的“失信”和“失范”。目前,在许多地方存在着诚信缺失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如有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借机乱收费、乱罚款;甚至还有黑恶势力欺行霸市;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招标中的不规范、“暗箱操作”等问题也比较严重。据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货运企业反映,在他们参加过的货运企业招标中,90%以上的招标价低于成本价。这些都影响着物流市场的发展和正常秩序的建立,需要抓紧解决。

二、中国物流发展展望

1.发展的环境将更加宽松。

200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各项改革将继续深化,经济将保持适度增长,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结构调整的步伐将加快。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对物流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视: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时期,原材料、燃料物流的规模将继续扩张,但是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持。现代物流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走向集约化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物流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对物流的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安全、环保、节约资源、以人为本等方面将有更新的要求。

第二,物流领域对外开放将迈开新的步伐。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超过50万家。与此同时,我国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企业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470家企业,中方直接投资金额超过332亿美元。 中国一批名牌企业率先“走出去”并取得成功。由国外企业“走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而引发的跨国物流需求迅速增长。如何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为“中国制造”建立一个“中国物流”支撑体系,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第三,体制和政策环境将有实质性改善。如果说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的《意见》是“热点话题”,那么2005年将会变为实际的行动。一方面,拟议中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将要开始工作,我国推进物流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在中央政府层面正式形成;另一方面,在“部际联席会议”推动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将按照《意见》的精神制订更具操作性的细则。同时,国家将要召开首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推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各地方、各部门和各有关行业就贯彻全国会议精神,预计都会有一些大的动作。

第四,现代物流因其符合科学发展观而备受关注。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企业、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不断普及和深化。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及运输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方便人民生活;有利于建立与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物流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思路。现代物流因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发展的环境将更为宽松。

2.物流市场将更加开放,各类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首先,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呈现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一是物流外包的趋势会有所增强,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外包的规模和速度不会太快,特别是整体外包还需要假以时日。二是企业自建物流系统,扩大自营物流的趋势依然存在。一些大型企业、垄断性企业特别是商业连锁企业,仍将以自营物流为主。医药、烟草和电器等行业的动向有一定代表性。三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势头会得到加强。这种方式既可以利用对方优势资源,又不会失掉对原有业务的掌控权,受到越来越多的巨头型企业的青睐。宝钢、海尔、长虹、中核集团、TCL等,不约而同与中远物流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2005年初,又传来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七成的消息,对我国钢铁企业以及下游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其次,跨国物流企业的战略调整将更加引人注目。随着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跨国物流企业将借机扩大在华业务。在投资方式上,他们会更多地选择独资的形式或通过增资扩股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在服务对象上,将不再局限于国外企业,会逐步向本土企业渗透;在投资地域上,将会立足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逐步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许多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战略投资重点,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动作,2005年将会迈出重要的步伐。跨国企业将倾向于把地区总部移师中国或自建物流系统,如麦当劳企业,面对中国缺乏铁路和公路的冷藏运输能力,着手建立自己的运输系统,以确保稳定的产品供应;可口可乐企业组建了自己的运输车队,通过企业自身物流系统完成的运输和实体配送已达总量的50%。我国现代物流的推进过程,与对外开放、跨国企业进入紧密联系。因全球化趋势加强、我国履行入世承诺而带来的跨国企业物流战略的调整,对2005年中国物流市场的重大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中国物流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随着中国市场全面开放,跨国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弥补网络、低成本和本土化方面的缺陷,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中国物流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那些拥有完备物流网络、物流成本较低、能够对客户需求作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赢得客户的青睐,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相反,那些不具备网络规模优势、运营成本高昂和对市场不能作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逐步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有这样几个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构建经营性资产,成为许多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资产实力强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客户与市场。二是外资收购内资和民营收购国有,有的以重组的方式进入,有的以重组的方式退出,更多的重组购并案,将会在2005年的中国物流市场发生。三是物流质量和效率将更加受到关注,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将推动物流现代化进程。如区港联动、仓单质押、物流地产、多式联运等方式已经崭露头角,2005年的发展将会更快。供应链管理、RFID等新技术已进入国内,我们同样应该认真面对。

3.中国物流业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首先,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这几年的大力推动,中国物流无论在需求基础、供给能力、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在思想观念、人才准备、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等“软件”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其次,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的模式将更加成熟。特别是经过这两年的准备,涉及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如物流规划、政策、标准、统计、信息、理论、科技等工作的推进体制已基本建立,具体的推进工作在2005年将会趋于完善。

其三,一些行业和地区物流发展继续加快,并向相关的行业和地区渗透和延伸。传统行业因为成本增加、竞争加剧,必然转向现代物流寻求出路;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必然带动物流理念向这些地方扩散。

综上所述,2005年的中国物流仍然会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将在2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在10%左右,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在平稳的基础上略有下降,现代物流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标签:;  ;  

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