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花果医院,湖北,十堰,442003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与正畸治疗。结果:2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正畸治疗,均成功矫正,治疗成功率高达100%。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牙槽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复查时期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牙槽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复查时期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等指标与治疗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列扇形改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效果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人类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牙周病包括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牙周炎则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临床上由于牙周组织的破坏吸收,导致上下颌前牙间隙扩大、散开、移位。严重影响患者咬合、咀嚼功能,还影响面部美观程度[1]。传统牙周基础治疗方式,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软组织外形,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正畸治疗前牙移位疗效显著[2]。为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本文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8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20-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3.3)岁。临床表现:上述患者均出现前牙移位、明显伸长等现象,牙齿松动、间隙增加,牙齿松动程度在I-II度之间。合并症状:牙齿稀疏8例,牙周组织萎缩9例,口臭5例,咀嚼障碍15例,牙龈萎缩8例。上述患者均接受X线片检查,显示牙槽嵴顶向牙根方向水平吸收。
1.2方法
上述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与正畸治疗:在治疗初期,强化患者牙周基础疾病治疗:①叮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及时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②全面清洁牙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牙周袋搔刮等措施。③及时去除不良修复体;对2度松动牙,叩诊阳性的患牙及时进行根管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经过基础之后,患者牙周疾病得到显著改善。4.进行2-3次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正常,牙周附着龈恢复正常深度,全口牙松动度减轻。此时再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上述患者均接受直丝弓轻力矫正治疗。托槽粘结定位时向合方靠近,且不适用带环。通过钛镍圆丝排齐牙列,采用多曲唇弓压低前牙。排齐整平牙列后,换不锈钢方丝,弓丝下8字结扎关闭间隙。采用结扎丝轻力内收前牙,结合患者牙周情况1-2周调整加力一次。每三个月观察患者牙槽骨情况,通常6-10个月为正畸治疗的最佳阶段。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清洁牙周,保持口腔清洁。牙齿矫正成功后,佩戴压膜保持器,定期检查,3个月复诊一次。前半年24小时佩戴保持器,半年以后改成夜间佩戴保持器,嘱患者终身保持。每半年进行一次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糖,血压等基础代谢指标。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一年复查时期牙周袋深度、覆盖覆颌水平、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等指标。成功:患者口腔牙齿恢复正常,无继发性咬合创伤,牙槽骨吸收、牙龈炎、牙齿松动等情况消除,各种功能及美观需求均实现。失败:患者口腔继发性咬合创伤,牙槽骨吸收、牙龈炎、牙齿松动等情况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结扎丝断裂或前牙下部移位。另2例治疗结束3个月后,放弃使用保持器,而出现上前牙散在间隙而失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正畸治疗,均成功矫正,治疗成功率高达100%。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牙槽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复查时期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牙槽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复查时期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等指标与治疗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牙周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是牙周组织破坏性、炎症性疾病,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菌斑微生物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吸烟、年龄、口腔卫生情况等也是导致牙周病的重要危险性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前牙唇向移位、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等。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会出现牙间隙增大、牙齿松动、前牙前突移位等现象,咀嚼功能受损、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下降、牙龈出血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同时,还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传统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均采用基础治疗牙周炎联合药物控制炎症等方式,该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后患者仍存在咬合性创伤、前牙移位,面部软组织畸形等问题。而且,这种治疗方式无法根治牙周疾病,使得牙周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口腔正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前牙移位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受到患者与医生的广泛认可。正畸治疗通过对散开患牙进行正畸内收、压入,及时矫正前牙区咬合功能,促使前牙覆颌覆盖恢复正常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正畸直丝弓固定技术促使前牙恢复到正常位置,起到矫正牙齿、改善面部美观,使咬合达到平衡稳定等效果。通过本文研究证实,2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正畸治疗,均成功矫正,治疗成功率高达100%。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复查时期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覆颌深度、出血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提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口腔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牙周组织情况,增强咀嚼功能、改善牙周袋深度、恢复面容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月兰,时毅,刘林嶓,等.正畸力大小对牙周健康成人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3):280-282.
[2]胡骁颖,董福生,袁硕,等.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伴牙周炎家兔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作用的组织学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4):426-429.
论文作者:叶小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患者论文; 牙周病论文; 深度论文; 正畸论文; 口腔论文; 牙齿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