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等六个发展中国家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_贡献率论文

中国、印度等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中国论文,大国论文,综合竞争力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发展引人注目,中国的家电、造船,印度的软件、医药,在世界市场上异军突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罗斯等六个发展中大国(根据英文字首,可合并简称BRIMIC,下同),合计人口达30亿以上,超过全球人口的50%,国土面积4200万平方公里以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经济规模达149000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额的30.6%,成为全球产业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上述六个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根据产业生态进化理论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理论,我们构建了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指一般产业综合竞争力,而非指特定产业综合竞争力,下同),以“企业综合竞争力+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作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分析范式,以“文化+制度机制+资源+能力+管理运作”作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分析范式,以“产业宏观环境+产业要素禀赋+产业体系组织+产业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的分析范式。

企业是产业竞争的主体,企业综合竞争力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指一般企业综合竞争力,而非指特定企业综合竞争力,下同),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载体,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相互作用,构成产业综合竞争力。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机制和企业管理运作,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企业综合竞争力。产业宏观环境、产业要素禀赋、产业体系组织、产业市场结构共同构成了产业生态环境体系,并决定和影响着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

根据2001—2004年间相关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综合竞争力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为29.5%;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为70.5%,对产业综合竞争力有着决定性影响。中国已成为BRIMIC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最强的国家,而印度是RBIMIC企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中国企业综合竞争力仅位居第四。

一、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

1、产业综合竞争力

根据产业生态竞争力理论及产业竞争力理论,我们首先对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2001—2004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罗斯六个发展中大国的相关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将每一个原始数据减去六国相关指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再与序列的标准差相比,从而消除了数据的量纲和单位。其次利用标准化数据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再次按照因子贡献率计算各因子得分,并利用因子得分计算各国产业竞争力的得分。据此,可以得到2001—2004年间六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相互比较而得到的彼此竞争力的数据。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了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

产业综合竞争力=0.295×企业综合竞争力+0.705×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

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以企业综合竞争力为基础,企业综合竞争力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为29.5%,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对产业综合竞争力有着决定性影响,其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达70.5%,影响大大超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2、企业综合竞争力

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的BRIMIC企业综合竞争力模型为:

企业综合竞争力=0.227×企业资源竞争力+0.264×企业文化竞争力+0.183×企业能力竞争力+0.235×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0.091×企业制度机制竞争力

在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因素中,企业文化竞争力的贡献率达26.4%,成为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最大的因素,突显出企业的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道德规范、企业领导人的可信度等文化要素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大影响力。

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达23.5%,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第二大因素。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发展中大国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的贡献率达42%,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适应全球市场的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需求和社会选择的灵活适应,及时调整,具有极端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与市场共同进化,否则,不及时根据市场进行变化,就可能被社会淘汰。良好的劳动关系,成为发展中大国提高管理运作效率、提高协同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对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的贡献率达21%,是影响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的第二大因素。国际化经验,对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的贡献率达19%,成为影响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的第三大因素,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竞争,国际经验已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

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第三大因素是企业资源竞争力,其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为22.7%。在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两大类资源中,人力资源类贡献率占56%,资金资源类贡献率占44%,人力资源的影响作用超过资金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大资源。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对企业资源竞争力贡献最大的因素,其贡献率达21%,突显经营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它已成为发展中大国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银行信贷,是发展中大国主要的融资渠道,它对企业资源竞争力的贡献率达19%,它是企业第二大资源,说明资金资源是企业资源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劳动力对企业资源竞争力的贡献率达15%,成为影响企业资源竞争力的第三位的因素。

企业能力竞争力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为18.3%。发展中大国企业能力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远低于人们的预期,说明发展中大国企业核心能力尚不够强,尚没有对企业综合竞争力形成强有力支撑。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发展中大国企业能力竞争力的最根本的因素,它对企业能力竞争力的贡献率达71%,表明发展中大国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主要能力,它与发展中大国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禀赋密切相关,充分反映了发展中大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企业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能力竞争力的第二大因素,它逐步成为影响发展中大国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影响力还不够显著。企业适应能力、研究开发、市场开拓,对企业能力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力还比较有限,特别是人们所熟知的研究开发,对企业能力竞争力的贡献率只有5%,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发展中大国对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还比较有限,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作用还非常弱。

企业制度机制竞争力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为9.14%,表明企业制度机制创新对企业综合竞争力有较大影响。但发展中大国企业的制度机制创新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力还不够显著,企业的制度机制创新是制约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报酬水平,仍是发展中大国激励企业员工的主要手段,它对企业制度机制竞争力的贡献率达39%,成为第一大影响因素。知识产权对制度机制竞争力的贡献率达20%,说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创新对企业制度机制创新能力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并成为第二大影响因素。员工激励对企业制度机制竞争力的贡献率达17%,企业对企业制度机制竞争力的贡献率达14%,这两个因素对企业制度机制有着重要影响。

3、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

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的BRIMIC产业生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模型为:

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0.228×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0.364×产业要素禀竞争力+0.181×产业体系组织竞争力+0.227×产业市场结构竞争力

产业要素禀赋竞争力是影响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其贡献率达36.4%,这证明了资源禀赋对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产业资源仍然是产业要素禀赋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产业要素禀赋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它对产业要素禀赋竞争力的贡献率为63.5%,远超过产业高级要素36.5%的贡献率。产业高级要素对产业要素禀赋竞争力的作用也逐步发挥出重要影响力,但其作用仍小于产业资源。

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的贡献率为22.9%,是影响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的第二位因素。经济环境竞争力当之无愧成为影响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它对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的贡献率达41.3%,政治环境对产业宏观环境也有重大影响力,它的贡献率也达34.4%,金融环境竞争力对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的贡献率为24.3%,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产业市场结构竞争力的贡献率为22.7%,是影响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的第三位因素。产业输出竞争力是产业市场结构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它对产业市场结构竞争力的贡献率达88.7%,说明在发展中大国产业成长过程中,国际市场对其产业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吸收竞争力对产业市场结构竞争力的贡献率为11.3%,说明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大国投资等对发展中大国产业市场结构竞争力也有较大影响作用。

产业体系组织竞争力的贡献率为18.1%,是影响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的第四位因素。产业生产实力竞争力是影响产业体系组织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它对产业体系组织竞争力的贡献率达62.3%,而产业科技竞争力的贡献率为37.7%,这说明,发展中大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进行加工生产,促进了产业体系组织竞争力的提高,而产业科技竞争力对产业体系组织竞争力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二、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印尼、中国等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实证比较分析

根据运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对2001—2004年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点:几个国家产业综合竞争力互相赶超,产业整体竞争能力趋于增强,竞争力排名交替上升;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属于六个发展中大国中的第一阵营,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强于墨西哥、印尼这两个第二阵营的国家;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排名和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并不完全一致,二者存在错位现象。

1、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比较

根据运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对2001—2004年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

(1)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趋于增强,中国已成为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中国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稳步提升,并比其他五个发展中大国具有明显优势,对产业综合竞争力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中国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尽如人意,其竞争力远低于印度,也不如巴西和俄罗斯,在六大国中排名第四。

(2)印度产业综合竞争力快速成长,其产业综合竞争力与中国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在六个发展中大国中排名第二,印度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六个发展中大国中名列第一,远高于中国。

(3)巴西产业综合竞争力经过短暂下降后趋于回升,在六个发展中大国中排名第三。其企业综合竞争力在2001—2003年间一直是六个发展中大国中最强的国家,2004年被印度超过,但其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六个发展中大国中仍排名第二。

(4)俄罗斯整体产业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其产业综合竞争力列六个发展中大国第四位,且竞争力逐步接近中国、印度和巴西,其潜力不容小视。

(5)在六个发展中大国中,墨西哥和印尼属于第二阵营,它们的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弱于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在六个发展中大国中分别排名第五、第六。

2001年,巴西产业综合竞争力列六个发展中大国之首,中国列第二名,俄罗斯第三名。中国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列第一名,俄罗斯列第二名,巴西列第三名。在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巴西列第一名,且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大国,墨西哥列第二名,印度列第三名,中国列第四位。

2002年,巴西整体产业综合竞争力仍列第一位,中国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但仍居于第二名。俄罗斯产业综合竞争力也有较大提升,仍居第三名。印度产业综合竞争力快速增长,超越墨西哥,产业综合竞争力名列第四,墨西哥退居第五名。印尼产业综合竞争力有所下降,仍居第六名。

2003年,中国产业综合竞争力继续提升,超过巴西,成为六个发展中大国的第一名,巴西产业综合竞争力有所下降,退居第二名,印度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超越俄罗斯成为第三名,俄罗斯退居第四名,墨西哥和印尼仍列第五、第六名。

2004年,中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仍居第一名,印度产业综合竞争力继续快速提升,超越巴西,成为第二名,巴西和俄罗斯产业综合竞争力虽居第三、四名,但其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印尼产业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但仍随墨西哥之后,位列第六名。

2、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

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均趋于提升。中国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大国,且稳步提升。俄罗斯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紧随中国之后,列六个发展中国的第二位。印度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快速提升,超过巴西、墨西哥,位居六个发展中大国的第三位。巴西、墨西哥、印尼分别列六大国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的第四、五、六名。

(1)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

中国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持续提升,一直居六大国之首,印度和俄罗斯2003、2004年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也大幅提升,居第二、第三名。

中国经济环境竞争力稳步提升,2001—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保持7%以上高速增长。俄罗斯和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也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中国和印度通货膨胀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6%以内。中国和墨西哥的名义失业率一直稳定在5%以下的较低水平。中国和俄罗斯的个人最终消费支出2001—2004年一直保持在6%以上的较快速度增长。中国的投资支出增长率一直保持10%以上。

印度产业宏观环境竞争力2003年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金融环境竞争力大幅提升,金融环境竞争力超过巴西而成为第一名,2004年继续大幅提升。印度银行储蓄增长率大幅增长,2003、2004年分别达到21%、22%,分别居六大国的第一、第二位,银行金融服务指数2003、2004年居于六大国之首,银行法规指数2002至2004年居六大国首位,印度企业银行信贷可获得性指数始终居六大国之首,具有绝对优势,印度股票市场融资额也大幅增长,绝对额仅次于中国,其股市为企业提供融资的能力指数居六大国之首。印度的金融机构透明度指数2003、2004年大幅提升,超过了墨西哥和巴西,2004年上升为六大国之首。银行金融教育2001—2004年一直居于六大国之首。

六国银行储蓄增长率趋于提高,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储蓄率在2003、2004年大幅增长,2004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中国企业股票市场融资额2001—2004年分别达523.95、463.08、681.2、639.77亿美元,居六大国之首,国内储蓄增长率分别达9.55%、11.27%、16.2%、17.3%,银行金融法规指数2003、2004年仅次于印度,居六大国第二位。

在政治环境竞争力方面,除印度竞争力有所提升外,其他五国政治环境竞争力均有所下降,中国政治环境竞争力居六大国之首,印度上升为政治环境竞争力第二名。印度对政治不稳定性因素的控制指数明显提升,2004年上升为六大国第一名,巴西和中国分列第二、第三名。法律和法规对竞争力的提升指数,中国居第一位,印度居第二位。政府政策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指数,中国稳定改善,印度则大幅提升,并分别列六大国第一、第二位。印度政府政策的执行力指数大幅提升,接近于中国,居第二位,而中国、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尼的政府政策执行力指数有所下降。印度和中国的政府社会公平指数分别居第一、二位。

(2)产业要素禀赋

中国、巴西、印度分列产业资源前三名。中国国内产业投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增长速度居六大国之首,印度从2002年开始投资增长也达到2位数,印尼、巴西、墨西哥、俄罗斯投资增长2004年也均达到两数。在人力资源方面,俄罗斯、中国、印度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为最具优势的前三位,墨西哥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最高。在国内能源总量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印度分别前三名。在资金资源方面,印度的风险投资的可获得性指数列各大国之首。印度和中国的资金成本优势大幅提升,分列六大国的第一、二名。

在产业高级要素竞争力方面,中国在基础设施维护和发展方面居六国之首,俄罗斯和印度进步很快,分列第二、三名。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印度高居各国之首,印尼、中国差距较大,分列第五名、第六名。合格的工程师指数,印度列第一位,中国列第六位。俄罗斯和印度产业中有竞争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有较提升,并超过巴西居第一、第二位,中国列第四位。平均每1000人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均超过100人,分列前三名,中国列第四名,印度列第六名。国际长途电话费用,印度大幅下降,2004年已为六大国最低,中国虽有下降,但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尼。

(3)产业体系组织竞争力

在产业科技竞争力方面,印度、俄罗斯、中国稳步提升,并分列六大国前三名。B&D支出占GDP的比重,俄罗斯、巴西、中国逐年增长,从2002年开始超过1%,分列六大国前三名。中国、俄罗斯、印度基础研究能力稳步增长,并列六大国前三名。印度技术应用开发能力稳步提高,超过中国和巴西,位列第一,中国技术应用开发能力也有所提升,列第二名。印度、俄罗斯、中国学校科研能力稳步提升,分列第一至第三名。印度和俄罗斯的科学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明显高于另外四国。

俄罗斯产业生产实力稳步增长,2002年超过墨西哥,居第一名,巴西第三名,中国、印尼、印度分别列第四至第六名。六个发展中大国综合生产率明显分成两档: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在17000—25000美元之间,而中国、印尼、印度在6500—10000美元之间;俄罗斯农业劳动生产率位居六大国之首,巴西次之,中国最低;工业劳动生产率,俄罗斯稳步增长,2004年超过巴西,位居六大国之首,巴西次之,印度最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墨西哥最高,俄罗斯次之,巴西第三,印度和中国分别居第四、五名。

(4)产业市场结构竞争力

中国的产业吸收及产业输出能力稳步提升,且均居六大国之首。俄罗斯的产业输出能力紧随中国之后,居第二名。

产业输出能力:中国商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出口额居六大国之首,2004年商品出口额达593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其他五大国当年商品出口额之和;六大国货物出口增长率呈加速提升的态势,2004年出口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其中,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出口增长率均超过30%;商业服务出口,中国和印度大幅出口,居六大国第一、第二名。

产业吸收能力: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居六大国之首,2001—2004年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030亿美元,超过其他五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之和;六大国商品及服务进口持续增长,2004年进口增长率均达到2位数,其中,中国的商品及服务进口额持续大幅增长,2001—2004年商品及服务进口额分别为2826、3414、4676、6328亿美元,进口增长率分别达8%、21%、37%、35%,四年累计进口额达17243亿美元,居六大国之首,占六大国进口总额的45%,中国产业对进口的依存度2001年达21%,2002年23%,2003年29%,2004年提高到34%,产业对进口的依存度逐年提高,且从2003年起超过了墨西哥,为六大国中对进口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墨西哥产业对进口的依存度也非常高,2001—2004年分别达28%、27%、28%、31%,其他四国产业对进口的依存度基本上稳定在10%至20%之间;印度进口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02年进口增长10%,2003年达25%,2004年达43%,年度增长率第一次超过了中国。

3、企业综合竞争力

印度企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先后超越墨西哥、巴西,成为六个发展中大国中企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巴西一直是六个发展中大国中企业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但在2004年被印度超越而退居第二位。俄罗斯企业综合竞争力也有大幅提升,先后超过印尼、中国、墨西哥,而居第三位。中国企业综合竞争力一直徘徊,在2004年有所提升,居第四位。墨西哥、印尼企业综合竞争力有所下降,分列企业综合竞争力第五、第六位。

(1)企业资源竞争力

印度企业资源竞争力居六大国之首,其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熟练劳动力、信贷融资、技术发展基金、风险资本融资、2001年及2003—2004年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居于六大国首位。

中国企业资源竞争力居于六大国第六位,高级人力资源竞争力明显不足,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国际经验均居第六位,熟练劳动力居第五位。

(2)企业能力竞争力

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分列企业能力竞争力前三名,中国和印度企业能力排名居六大国的第四、第五名。俄罗斯劳动生产率居第一位,墨西哥、巴西列第二、三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三国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具有明显的绝对比较优势,中国、印度两国劳动生产率较低,印度劳动生产率居第六位,中国居第四位,略高于印尼。中国和印度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快速增长,且居第一、第二名,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增长较快。中国和印度企业创新能力超过巴西居六大国第一、第二名,巴西的企业创新能力持续下降。巴西企业适应能力在六大国中最强,印度的企业适应能力大幅提升,位居巴西之后,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比较弱。巴西市场拓展能力在六大国中排名第一,印度市场开拓能力增长较快,中国的市场开拓能力也有所增长,但中国、俄罗斯、墨西哥、印尼四国市场拓展能力比较均衡,差距不大。

(3)企业文化竞争力

巴西、印度、中国居六大国企业文化竞争力前三名,印度企业文化竞争力大幅提升,超过印尼、墨西哥和中国。印度社会价值观得分大幅提升,超过中国名列第一;中国和巴西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不相伯仲,位居六大国前两位;印度和中国企业道德规范得分平稳增长,位列巴西之后;印度企业领导人可信度有所提升,超过中国、俄罗斯、巴西,位列六大国之首。

(4)企业制度机制竞争力

中国企业制度机制竞争力居六大国之首,印度竞争力大幅提升,2004年跃居第二名。中国企业报酬水平位列六大国之首;中国和印度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分列第一、第二位;印度在员工激励方面超过墨西哥、中国,位列巴西之后,成为第二名;印度企业家创新意识超过各国,位居俄罗斯之后,列第二位。

(5)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分别列六大国企业管理运作竞争力前四名。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分,巴西第一、印度第二;国际化经验,印度大幅提升,超过巴西和墨西哥,居第一位,中国居第六位;技术合作方面得分,印度、中国大幅提升,分别居第一位、第四位,巴西、俄罗斯分列第二、三名;劳动关系得分,巴西、中国、印度分别列六大国前三名。

三、对提升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我国虽然是六个发展中大国当中最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国家,但是通过与近邻印度进行产业竞争力的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两国在产业发展上各具优势。印度产业的发展有许多可供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中国应从印度产业的发展中学习长处,以弥补我国产业发展的不足。同时,为了使我国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远见的国家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国家战略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措施体系,着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环境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作为产业生态环境体系主导者的作用

由政府通过组织汇集全社会的专家,利用充分的社会经济技术市场信息,制定前瞻性、具有远见的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愿景,结合中国国情,明确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围绕整个产业链,制定战略产业政策及财税优惠、便利融资、研发资助、政府采购、进出口等配套政策措施体系,对产业发展予以重点倾斜支持和适当保护,着力经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环境体系,吸引国内企业、国际跨国公司立足中国投资发展战略性产业,引导鼓励社会资源对战略产业的投资和配置,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不充分问题,以减少社会资源配置的无序性,提高国家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集中国家优势资源,全力支持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的投资发展,加速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的进化,形成战略性竞争优势。

(2)增值性服务业,是21世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都把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倾斜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成果,特别是印度承接发达国家服务业外包效果显著。服务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投资少,就业多,增值空间大,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而中国无论是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方面,还是从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方面与印度相比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我国可以把增值性服务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制定配套政策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利用服务业的连带效应,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信息化的渗透和高技术的含量,从而使得购买中间服务的产业得以迅速的提升国际竞争力。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神经中枢,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纽带,是高科技知识产业,在信息社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软件产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节能环保,软件产业本身的附加值也非常高。印度通过将软件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并通过制定《信息产业行动计划》等战略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成为了印度的支柱产业,印度通过软件产业的带动,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结构,为印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印度软件产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国也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可以把软件产业作为中国的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发展。

此外,还可以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装备制造业、基础材料等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

2、实施国家战略企业政策,加大企业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整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上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企业综合竞争力与印度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进化、产业整体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

因此,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企业政策,成为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当务之急。把企业竞争力提升作为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石,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战略规划,着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激励制度等改革创新,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培养企业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管理运作水平,加强企业资源的积累,提升企业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实现能力,加速企业进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3、加快推进国家金融体系改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着力提高金融体系竞争力

上文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环境发展滞后,是影响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印度金融环境的竞争力远高于我国,其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较强的为企业提供融资的能力、较高的金融业教育、较充足的金融业人才以及金融机构的透明度,都是我国应该向印度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国金融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金融人才匮乏、金融机构透明度不高、风险资本成本过高、信贷融资不畅、股票市场为企业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国内金融环境的竞争力,制约了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和提升。金融是产业发展的投资资本和资源之源。因此,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学习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完善金融业的法律和法规,推进金融业创新,引入金融业的规范竞争,着力加强金融业对产业的融资支持,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在2006年年底就已开始全面向世界开放银行业,我们要加快金融业改革步伐,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竞争环境,完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具有竞争力的金融资源支持。

4、加强国家产业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着力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产业供应链

在产业利益主体众多、利益矛盾冲突众多的情况下,为实现国家产业价值增值最大化,非常有必要加大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的投入资助,推进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合作,由政府出面进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围绕产业供应链建设,加强产业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对产业重大、关键、核心、前沿技术,可由政府出面、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组织全社会优势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的外部经济。同时,对急需引进的关键技术,可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统一与国外跨国公司谈判专利许可、专利互换、市场换技术等问题,有效降低国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成本,加速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以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的、由科研、生产、销售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产业集群。

5、加大对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高级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的国家战略投资,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持续的低成本优质高级生产要素资源

上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在高级生产要素资源方面尚存在竞争劣势,特别是缺乏有竞争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有资格的工程师,信息技术及应用、互联网使用也不具竞争力。高级生产要素资源,是新的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是未来产业竞争力赖以持续的关键。

我国具有丰富的低成本的初级劳动力资源,这也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要通过教育培训,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变成世界人力资源大国。非常有必要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国家战略,将人力资源培育作为一个核心支柱战略产业,根据产业未来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运用国家的力量,结合社会投资资源,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事业,培育有竞争力的各层次人力资源,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低成本的高级生产要素资源。

6、积极处理好政府主导产业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与政企适当分开的关系,严格防止寻租腐败行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效廉洁的政府

政府作为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的主导者,其对产业进化发展的支持非常关键,产业发展,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因此非常有必要把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情况,纳入对政府绩效的考核,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对产业发展支持的义务和责任,使政府成为全力支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府。但同时,要从制度上规范政府行为,遵循市场规则,防止新的政企不分,严格防止寻租腐败行为。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论坛(WEF)的调查指标,我国的政治环境竞争力整体而言,高于印度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大国,但在腐败、受贿、政府价格控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受贿和腐败的存在使得产业的发展需要付出更多的非营业性费用,从而提高了商品的成本。这些不仅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动摇整个经济稳定与繁荣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制定防止寻租的法律制度措施体系,同时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效廉洁的政府,为我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

标签:;  ;  

中国、印度等六个发展中国家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_贡献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