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黔江 409000)
【摘要】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为女性常见病;文章结合王苹教授治疗“乳癖”经验,将“乳癖”分为三类型,认为乳癖病位在乳房,与肝、脾、胃、肾、冲任密切关系;治法的中心环节在于:治“乳癖”从肝论治,重在疏肝。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乳癖;疏肝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29-02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笔者跟随恩师王苹教授学习期间,体会到“乳癖”治法的中心环节在于:治“乳癖”从肝论治,重在疏肝。
1.辨证论治
1.1 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胀痛明显,甚则不能触摸,走窜不定,经前为甚,经后痛减,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
1.1.1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通络止痛。
1.1.2基本方药 柴胡8g、香附12g、王不留行12g、元胡9g、路路通12g、川楝9g、橘络6g、丝瓜络8g、乳香6g、甘草3g,日一剂水煎早晚服,每次150ml;随症加减。
1.2 痰瘀互结型
亦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内扪及多个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多呈块状、条索状或颗粒状结节,也可各种形态混合存在;肿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一般平滑,大小不等,质地中等,或软而有韧性,界尚清,活动度尚好,多有压痛,常伴有胸闷,痰多,胃纳欠佳,舌淡胖或暗淡,脉弦滑。
1.2.1治法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止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基本方药 柴胡8g、香附12g、路路通12g、山慈菇6g、荔枝核12g、橘核12g、牡蛎30g(先煎)、夏枯草15g、浙贝母12g、甘草3g,日一剂水煎早晚服,每次150ml;随症加减。
1.3 冲任失调
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胀痛,结节随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多有月经先后无定期,伴头晕、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善郁易怒,舌暗苔白、脉细弱。
1.3.1治法 疏肝理气,调理冲任
1.3.2基本方药 柴胡8g、香附12g、王不留行12g、山慈菇6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菟丝子1Og、仙灵脾10g、甘草3g,日一剂水煎早晚服,每次150ml;随症加减。
2.体会
2.1 病机关键
乳癖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及疼痛感,常与情志有关。该病多为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瘀滞,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即可形成乳房肿块。中医认为乳癖病位在乳房,与肝、脾、胃、肾、冲任密切关系。而笔者认为乳癖治病应重在疏肝,理由有下。
2.1.1从脏腑而论 肝主疏泄,其生理特点主升、主动、主散,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气血和津液运行,使周身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功能和调:(1)肝与脾胃: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脾升胃降的一个重要条件,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云:“土得木而达”;(2)肝与肾:主要体现在肝肾同源,可以理解为:①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故肝肾同源;②肝主疏泄,肾主闭藏,共同维持和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3)肝与冲任:冲为血海,肝司血海,任脉总司精、血、滓、液一身之阴,而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故冲盛.任通.均有赖于肝气条达,肝血旺盛。
2.1.2从经络而论 足阳明胃经经过乳房,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部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部胸绕乳头,足少阴肾经上膈而与乳房联系,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脾、胃、肾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联系。但乳癖为病治疗更强调疏肝(1)从病机而论:当肝失疏泄时,则出现气机不畅,气不行血则气滞血瘀,气不能运化水湿则聚而为痰,瘀血或痰湿互结于肝经循行部位,则发生相关疾病;又经络以通为用,当肝失疏泄时,气机不畅易致经络闭塞,则气血不畅,冲任不得灌养乳络,瘀血凝滞,痰块痞结, 易发乳癖。(2)从经络循行上:①本经与脾经(三阴交、冲门、府舍)发生交会,并与胃有密切的联系。又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郁胃阻,故见乳头疼痛,乳房胀痛。②肝与冲任肝经的循行路线为,自大趾丛毛之际起,循阴股,过阴器,抵少腹,上行入肝胆,联络胆腑,上贯膈膜,散布胁肋,乳头为其所管辖;任脉起于少腹内,出会阴,进入阴毛部,循腹过关元,直上达咽喉,有些腧穴如曲骨、中极、关元等都和肝经发生交会;冲脉源于少腹,出会阴,与任脉、肝经相会,又冲脉为十二经汇集之处,称血海,而肝主藏血,冲脉与肝经有直接的关系。
2.1.3女子以肝为先天 叶天士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重在强调女子病不离治肝,说明肝在女子生理病理中的独特地位。主要归结为:(1)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而肝为藏血之体,更贵有调节血液之用;(2)历代医学文献认为:“妇人多郁”,女性多忧思,使肝气易郁;(3)女子多有肝血不足之证;(4)女子具有藏泻周期气血急聚的特点,经前气血急聚,而表现为乳房饱满,乳癖经前乳痛为甚,乳房结块较大,肝得以疏泄,则气血津液运行通畅,藏泻周期气血急聚波动起伏得以平稳,即为“安和”。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病不离治肝,对于乳癖而言,受藏泻周期影响显著,故治肝中又重在疏肝。
2.1.4现代药理研究 据报道疏肝理气药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抑制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改变血液凝、粘、聚、浓病理状态,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过高的泌乳素,调整卵巢功能,增加肝脏灭活卵巢性激素的能力 [1]。
2.2 用药特点
王苹教授在治疗各证型乳癖都注重疏肝理气的作用,从用药上来分析:(1)柴胡归肝、胆经,可疏肝解郁用于肝郁胁痛乳胀;《本草经百种录》云:“柴胡,肠胃之药也,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2)香附归肝、肺、脾、胃、三焦经,可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可用于胁肋胀痛、乳房胀育;正如《本草经疏》:“莎草根,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之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3)川楝子归肝、小肠、膀胱经,可疏肝泄热、行气止痛。(4)元胡归肝、脾经,可活血,利气,止痛。(5)路路通归肝、胃、膀胱经;如《纲目拾遗》曰:“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 可下乳,止痒,主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6)山慈菇归肝、脾经,《中华本草》归纳其功用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7)王不留行归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之功。(8)橘络入肝、脾二经,可通络、理气、化痰,而治经络气滞。(9)丝瓜络归肝、肺、胃经,可通络,活血。(10)乳香归肝、心、脾经,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11)荔枝核归肝、胃经,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效。(12)牡蛎归肝、肾二经,能软坚散结,治疗瘰疬瘿瘤;(13)夏枯草入肝、胆经,可清肝、散结;(14)浙贝母虽没入肝经却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功效,正如《本草正》所云:“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而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仙灵脾俱归肝、肾二经,补肝肾。综上,诸药归于肝经,功效上或疏肝理气,或行气止痛,或软坚散结,或补益肝肾、调理冲任;用药上切符病机,故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晓华.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10):1501-1502.
论文作者:许美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乳房论文; 气血论文; 经络论文; 本草论文; 柴胡论文; 冲脉论文; 女子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论文;